发蒙振落的故事,寓言成语故事
今天给各位分享发蒙振落的故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发蒙振落的故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四字成语的寓言故事
四字成语的寓言故事有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刻舟求剑、滥竽充数、亡羊补牢、井底之蛙、自相矛盾、买椟还珠、拔苗助长。 一、画蛇添足 释义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译文蛇本来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它画上脚呢? 二、拔苗助长 释义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事与愿违。 出处先秦·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用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三、自相矛盾 释义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处先秦·韩非子《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译文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四、亡羊补牢 释义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译文见到兔子回头叫狗去追,这不算晚;羊被偷走赶紧加固羊圈,也还不迟。 五、买椟还珠 释义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出处先秦·韩非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译文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珠宝。(他)用木兰香木(为珠宝)制作了(一只)盒子,用桂和椒所调制的香料来薰盒子,用美玉来点缀(它),用翠鸟的羽毛来连缀。有个郑国人买了盒子,却把盒里的珠子还给了楚国人。
收集寓言故事(四字成语)40个
1、拔苗助长 古时候有一农人,在田里种下一片禾苗,自种下后他便成天便跑到禾田里去观察。观察了一天又一天,看到禾苗并没有什么变化,农夫便感觉很着急。他思来想去,于是找着一个办法,那就是帮助禾苗长高。 农夫挽起裤腿下到田里,一颗一颗地将禾苗拔高,忙活了大半天,看着瞬间长高的禾苗,农夫心满意足地回家了。回到家他欣欣地告诉他家人“可把我累坏了,不过禾苗终于长高了一大节。”农夫儿子跑到田里一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枯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客观表现出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道理。 2、 井底之蛙 有一只青蛙长年住在一口枯井里,它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满意极了。有一天,青蛙在井边遇见了一只从海里来的海龟,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 井里自由自在舒适极了,你为什么不也到井里来住呢!”海龟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止千来丈。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青蛙听傻了,鼓着眼睛,半天合不拢嘴。 井底之蛙的故事告诉我们,目光短浅的人认为自己是对的,不相信别人,就永远走不出自己的小世界,永远见识不到事物的本质。 3、刻舟求剑 从前,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剑落到江中了。船上的人都提醒他,剑掉进水里了。 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印记。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 直至船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 4、滥竽充数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尤其喜欢听300人一起合奏,参加合奏的人都会有奖赏。有个叫南郭先生的人不会吹竽,可他想得到那份奖赏,他想300人一起合奏,我只要装装样子不出声,国王根本听不出来的。 于是他便来到国王跟前,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这个世上最会吹竽的高手,如果您不收我,会后悔莫急的!”齐宣王一听,欣喜万分,如获至宝,从此南郭先生就过起了滥竽充数的日子。 随着时间的流逝,齐宣王的儿子即位了,他只喜欢听独奏,没有真材实学的南郭先生只好连夜逃走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考验的,终究会露出马脚。 5、南辕北辙 魏王想要攻打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季梁听说这件事后,半路返回,来不及抻平皱缩的衣服和去除头上的尘土,去拜见魏王说“今天我来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了一个人, 正在面朝北面驾着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去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很精良。’我说‘你的马虽然很精良,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路费很多。’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 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马夫善于驾车。’这几个条件越是好,就离楚国越远了。大王的行动是想成为霸王,举止是想取信于天下。 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锐,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有好的名声。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您)距离称王的事业就越来越远了。这就好像到楚国却向北走一样。”
四字寓言故事大全精选
寓言 故事 在宏观语义结构上具有转喻特征,这使得同一则寓言故事能够生成不同的变体,下面这些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四字寓言 故事大全 精选。 四字寓言故事大全精选1狐狸行骗 狐狸在深山老林呆不下去,于是要到城里谋求生计。在城里不是任何人都能找到美差,只有勤劳的人们才有事情做,像狐狸这样滑头,不甘心做苦力活,哪能找到理想的事做。 城里的人生活个个都很好,有车子、有房子、有妻子、有孩子,只有狐狸孤独地在城市的一个角落里悄悄地生存着。羡慕、妒忌、拼搏、懊悔,百感交集,自己认为已经很努力了,结果只是解决温饱问题,压根无法买车买房娶妻养子。 狐狸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把祖传的绝招都搬出来。祖先曾经以美言骗取乌鸦口中的肉,使乌鸦无言以对。老百姓打死人要偿命,诸葛亮骗死人竟然成了智慧。狐狸也就以行骗为业。狐狸常常把人卖了,人还要感恩戴德的为它数钱。 行骗也需要谋略,有谋略的狐狸往往很会装。装作一个大好人,装出乐于帮人,装出能力非凡,装出交往甚广,装出是领导的亲戚等等。 狐狸行骗的第一桶金,是在亲朋好友中间获得。一个忠厚老实的朋友交往很窄,不认识经办的人,经办人说这件事不好办,说他某某方面不符合条件。狐狸知道后就告诉朋友,这件事不难办,只要你到经办人的家,送点礼物就能成。朋友听狐狸的话,请狐狸出面送礼。狐狸贼精贼精,它没有把礼物送到经办人家,而是在经办人的办公里评理,到经办人的领导那里反映情况,领导听狐狸说得在理,这件事就给办好了。礼物就留下来给自己独吞,然后还扬言现在当官的哪个不贪,办一点事情也要卡一下,非礼勿视。 朋友对狐狸感恩戴德的要宴请它。狐狸的狡猾妇孺皆知。它对朋友说我们是朋友,请什么客啊!要请也要请哪些领导,他们为你办好了事情认为功劳很大,请他们来名正言顺。 狐狸已经提出这样的要求,朋友接受,领导由狐狸去请,钱由朋友出。这就是狐狸的狡黠之处,用别人的钱给自己做人情。请过来的人并不是重要人物,都是一些猪朋狗友,或跟某些领导有一层关系的人物。为自己今后行骗打下基础。 狐狸行骗技术很高明,表面上看它没有一点私心。实际上所有的礼物都是它自己独吞,比如领导不要的礼物退给它,它也瞒下来给自己;有的压根就不需要送礼的,把礼物留下来给自己;有的先送礼给它再送礼给经办人,狐狸收双份。狐狸行骗神不知鬼不觉,遇到办不了的事情或高难度的事情,干脆把礼物扣下来给自己。然后,狐狸会把丑话说在前面这件事情不好办,送礼也是肉包子打狗,你真的不死心,也只能把死马当活马医。欺骗得天衣无缝,让人感到狐狸的真诚。 狐狸行骗,不仅骗到车子、房子,还骗到一官半职。它不仅骗到妻子,还骗到小三和小秘。别人只有一个儿子,它却是一窝的孩子,骗一个女子生一个儿子,散布在东西南北。呜呼!难怪《聊斋志异》中狐狸都比人有法力,这法力施加在利欲熏之人的身上很有效。 四字寓言故事大全精选2:名声小姐 野心先生使用互联网QQ对话工具,向一位婚恋专家倾诉 野心先生(以下简称野)婚恋专家你好,在吗? 婚恋专家(以下简称婚)在。你好!我能帮你什么忙吗? 野我所爱的名声小姐小姐,她被哲学家勾引跑啦! 婚哦,听上去,你遇上了麻烦。来,别急,慢慢讲。 野我是多么爱她!我没命似的追求她,可她仿佛总离我很遥远。要知道,我终日劳苦奔波,全都是为了她呀! 婚看得出你非常爱她,不过,你是否清楚她爱你吗? 野我估计她不爱我,大概一点儿都不爱我。唉 婚她目前已经跟哲学家在一起了,是吗?她爱他吗? 野是的,她对他确实动了真心。 婚野心先生,请恕我直言,这不能算作勾引,因为她有选择恋爱对象的权利。 野什么?你怎么能这样说! 婚对不起,请你别生气。 野我太沮丧了,我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她的确很主动地追求那个只懂得用头脑思考的哲人。 婚那又是什么使得名声小姐对哲学家钟情呢?表 野具体我也说不好。我承认哲学家在哲学领域颇有见树,他具备一定的思想与美德,很多人对他挺敬重,,哲学这玩意儿,来钱太慢,有何用? 婚话倒也不能这么说。哲学虽烤不出面包,但却能塑造人的灵魂。 野好啊!你原来是站在他那一边的! 婚不,你误会了,我只是努力做到不偏不倚、公平地回答。 野公平?我的失意根本就不公平我拼命想得到她,她却故意疏远我,可是,哲学家起初似乎有意识避开她,她却执着地跟他交往,渐渐地,两人就分不开了。这难道公平吗? 婚我很同情你。不过,我实话实说,我对名声小姐本人恰好也有一定的了解,据我所知,她是一位很有个性的姑娘她总是躲避追求她的人,而去追求躲避她的人。 四字寓言故事大全精选3:老鼠啃书 爷爷,这么多的书,你为什么啃两口,就全扔了? 唉,现在的书,怎么都食之无味? 无味?那么,过去的书就有味么? ,孩子,过去出书,都是出经典名著,现在呢,伪科学书、侵权书、盗版书、畅销书、各种垃圾书泛滥成灾,你说这样的书,能有味么? 啊,怪不得,现在的书多的堆成山啦。 这些书,无味到也罢了,问题是啃这样的铅(钱)重的书,还会引起铅中毒,有害我们的肌体健康。 可是,爷爷,我们必须磨牙,还得要啃书,怎么办呀? 孩子,这就是人类给我们出的难题呀!在浩瀚的书海里,艰难地寻找有价值的书,真难呀!我们慢慢地找吧!孩子。 爷爷,我没有力气去寻找好书,我就啃这些书了。 那么,孩子,你就去啃木头吧,啃木头也比啃这些书强。 好的,爷爷,你呢?还要找下去吗? 如果找不到好书,我情愿让我的牙齿穿透我的脑袋。 爷爷,你又何苦呢,咱们一起去啃木头吧。 唉,孩子,你有所不知,现在,木头已经少得可怜了,就留给你吧。我这个老脑筋,还就认好书,我再继续找 可怜的老鼠爷爷,终于还是被牙齿穿透了头颅,葬身在书山下。
古代寓言成语
“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 成语故事·揠苗助长 用来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2. 叶公好龙 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成语出处 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3. 守株待兔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出处 先秦·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民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4. 掩耳盗铃 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不到,别人也就听不到了。比喻自欺欺人,自己骗自己。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5. 狐假虎威 喻仰仗别人的威势或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踏雪无痕 2008-05-31 10:03 检举 成语故事 ζ 情 糹_ 2008-05-31 10:08 检举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 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 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教训,改正过失,发奋图强,还是来得及做一番事业的。 这则成语故事里的庄辛,楚都纪南(今荆州一带)人,是楚国著名国王楚庄王的后代,一生耿介无私,为楚襄王时代大臣。初不为襄王器重,自赴齐力谏襄王后,得到襄王信任,襄王封他为阳陵君,其封地在今淮北
古代寓言成语有哪些
“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 成语故事·揠苗助长 用来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2. 叶公好龙 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成语出处 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3. 守株待兔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出处 先秦·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民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4. 掩耳盗铃 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不到,别人也就听不到了。比喻自欺欺人,自己骗自己。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5. 狐假虎威 喻仰仗别人的威势或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踏雪无痕 2008-05-31 10:03 检举 成语故事 ζ 情 糹_ 2008-05-31 10:08 检举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 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 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教训,改正过失,发奋图强,还是来得及做一番事业的。 这则成语故事里的庄辛,楚都纪南(今荆州一带)人,是楚国著名国王楚庄王的后代,一生耿介无私,为楚襄王时代大臣。初不为襄王器重,自赴齐力谏襄王后,得到襄王信任,襄王封他为阳陵君,其封地在今淮北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