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中心论点,最苦与最乐的观点是什么?
今天给各位分享最苦与最乐中心论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最苦与最乐中心论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读书最乐,乐在人生论证思路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每个人读书的快乐是不一样的,学生读书乐在分数高,排名在前位,打工人读书乐在能读懂合同上的意思,不会为自己的劳动力白白努力,富人读书,乐在他们掌握自己的人生还能说服别人的人生为自己工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证思路是什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证思路如下 1、例举名人事例。先举出出身贫贱,经过艰苦磨练后,成就大业的事例。 2、道理论证,担当重任必先经过磨。就事说理,论述承担重大责任的人,必须经受方方面面的磨练的道理。 3、对比论证,人处困境奋发有为,国无忧患易遭灭亡。从正面论述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的道理,再由个人推论到国家,从反面论述国无忧患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 4、中心论点,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得出(揭示、归纳)本文的论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赏析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孟子所举的例证是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六人。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成为《孟子》最著名的篇章之一,后人常引以为座右铭,激励无数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奋起。 其思想基础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英雄观念和浓厚的生命悲剧意识,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是对生命痛苦的认同以及对艰苦奋斗而获致胜利的精神的弘扬。 借用悲剧哲学家尼采的话来说,是要求我们“去面对人类最大的痛苦和最高的希望。”(《快乐的科学》)因为,痛苦与希望本来就同在。
《最苦与最乐》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最苦与最乐》的中心论点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 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 《最苦与最乐》为梁启超写作的一篇议论文,出自《梁启超全集》,2016年入选人教社新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文章立意高远,思想深刻,语言典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 不但有较强的现实教育意义,也能很好地提高语文素养。 扩展资料 1、文章解读 文章开篇用了一连串的排比设问,提出了“贫”“失意”“老”“死”这些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并一一加以否定,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要先否定其他答案呢?因为把贫困老死之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 否定这些答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答案、合理的答案。这时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不显得突兀,而有一种水到渠成之妙。接下来,作者进一步指出责任“未解除”的种种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 对于责任“未解除”的具体情况,这里指出了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礼几种。这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易于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由此而生的痛苦情况是不敢见面,梦里有影子缠着。然后将这种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 2、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最苦与最乐
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最苦与最乐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先尝最苦再得最乐
最苦与最乐 阅读答案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空虚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 ,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定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甘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进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三岁小孩子。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选自《饮冰室全集》) 1、按已给空格用原文填空。(4分)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失意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老、病 、死不苦的的原因 是_____。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文章所说的“卸却”责任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4分) (1)“卸却”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 (2)“解除”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 4、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分×4)知足 安分 达观(“难免”不得分)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或“该做的事没有做完”) (“受那良心责备不过”不得分) 2、(2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是小快乐。 3、(1)(2分)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 (2)(2分)尽了责任,再无负担(“解除掉责任”不得分“解决责任”得1分) 4、(3分)人人必须尽责任(或“人必须对生活负责”;“尽责虽苦却乐”)(就“最苦”或“最乐” 某一方面来表述,不得分) 5、(2分)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 内容“谈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必须结合文章的主旨与内容回答,否则不 得分。) 6、(3分)答案必须含有以下3个要点,答对一点得1分。(1)每一个人都有责任;(2)尽责任是我们 生活的全部内容;(3)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答案新颖、独到,可不受此三点 的限制,得满分。)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