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拼音版古诗,《咏柳》带拼音版?

生活常识 2023-05-09 17:55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今天给各位分享咏柳拼音版古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咏柳拼音版古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咏柳带拼音的古诗

咏柳古诗带拼音,诵读新版

带拼音的咏柳古诗

咏(yǒng)柳(liǔ)——贺(hè)知(zhī)章(zhāng) 碧玉(bìyù)妆(zhuāng)成(chéng)一(yī)树高(shùgāo), 万(wàn)条(tiáo)垂下(chuíxià)绿(lǜ)丝(sī)绦(tāo)。 不知(bùzhī)细(xì)叶(yè)谁(shuí)裁(cái)出(chū), 二月(èryuè)春风(chūnfēng)似(sì)剪刀(jiǎndāo)。 古诗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扩展资料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作者介绍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咏柳带拼音的古诗解释

yǒng liǔ 咏柳 táng hè zhī zhāng 唐 贺知章 bì yù zhuāng chéng yī shù gāo , wàn tiáo chuí xià lǜ sī tāo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bù zhī xì yè shuí cái chū , èr yuè chūn fēng sì jiǎn dāo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咏柳用诗词来赞美柳树。诗题一作《柳枝词》。 2。碧玉形容柳树碧绿鲜嫩。 3。妆装饰,打扮。 4。丝绦丝带。这里形容柳条。 5。载用剪子剪片状物。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咏柳带拼音的古诗

咏柳古诗带拼音,诵读新版

带拼音的咏柳古诗

咏(yǒng)柳(liǔ)——贺(hè)知(zhī)章(zhāng) 碧玉(bìyù)妆(zhuāng)成(chéng)一(yī)树高(shùgāo), 万(wàn)条(tiáo)垂下(chuíxià)绿(lǜ)丝(sī)绦(tāo)。 不知(bùzhī)细(xì)叶(yè)谁(shuí)裁(cái)出(chū), 二月(èryuè)春风(chūnfēng)似(sì)剪刀(jiǎndāo)。 古诗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扩展资料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作者介绍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