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课有哪些,现在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公共课用什么教材
今天给各位分享大学公共课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大学公共课有哪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大学本科的必修课程有什么
必修课大致为高等数学、大学英语、专业课、毛概、马哲等等。不同的专业必修课有所不同。 专业必修课是学校自己所选的专业设置的。公共必修课包括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毛概、马哲、思修等。 必修课是指学校中学生要修习的课程。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是必修课的一种。每修完一门课程,通过考试后就会获得相应的学分,每学期都有最低应修学分。 扩展资料 选修课是指高等学校各学科、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由学生自行安排选习的课程。与“必修课”相对。分限制性选修课与非限制性选修课。 前者指在规定的范围内选修的课程,如必须在指定的若干组课程中选修一定组数的若干课程,或在若干门指定的课程中选修一定门数的课程;后者指不加限制,由学生自由选读的课程。 有些选修课是为介绍先进科学技术和最新科学成果;有些选修课是为扩大学生知识面(如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选修通史,化学专业的学生选修生物学,会计专业的学生选修法学概论等);还有些选修课是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某一方面的才能(如专业的学生选修文学、音乐、绘画、戏剧等课程)。 选修课可分为限制性选修课与非限制性选修课。限制性选修课也称指定选修课,指学生须在某一学科门类的领域或一组课程中选修;如有的专业教学计划规定高年级学生须在某一专门组或选修组中选修若干门课程。 国外高等学校往往规定学生须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选修若干学分的课程。在国内,一般高校的大部分学生对于选修课只关心其给分高不高。非限制性选修课也称任意选修课,则不受上述规定的限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必修课程
大学必修课都有哪些?
具体到每个学校每个专业都不一样。, 必修的 你专业课的prerequisite课、intro课和core课。prerequisite根据专业而不同,intro course(100-200 level)一般2-3门,core course(300 level)一般4-6门。 除此之外还有一年级写作课和高年级写作课。 对于大多数专业(特别是理工科专业)微积分1以及一门统计学的课也是必修的,理工科专业一般还要求微积分2-3和线性代数等课程。 如果你的母语是英语,你就要学一门外语(4个学期),至于是哪门外语一般可以自己选。 有的教会大学还要求宗教类的课程,一般大学没有。 有的专业(比如生物、生态、地球科学、农学、一些建筑学和工程类)需要有field course。 选修的 3-5门自然科学(GN)的通识课,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生态、天文、地球科学、自然地理、环境科学等学科,有的学校还要求其中包括lab的课程。 3-5门社会科学(GS)的通识课,包括经济、社会学、政治、宗教、心理、人文地理、妇女研究、种族研究等学科。 3-5门人文科学(GH)的通识课,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音乐、建筑等学科。 2-3门的计算科学(GQ)的通识课,包括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等学科。 ----以上都是选择那些学科的低级别基础课为主,如果一门课既满足选修学分又是专业课的prerequisite,那就可以都算上----- 你自己专业的高级课(upper course, 300-400 level),一般也要选择5-8门。 少数学校要求选择1-2门体育类的通识课(GP),包括各种球类、各种运动项目、健康学、营养学等。
美国大学本科必修课有哪些?
一般每个大学里专业不同,所以公共课的内容也会不尽相同。本科专科没什么大的区分。 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近代史英语专业没有经济学课程,有也是选修; 文化公共课有大学语文、英语(一)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册)、高等数学(一)微积、 计算机应用基础(2004年版) 基础会计学、体育;外语; 还有就是一些各学校、各个专业课开设的不同的公共选修课!
中国大学本科的公共课有哪些?
文 王鼎杰 前几天去了趟徐州,主要是见几位老师,顺便买周末去上海的卧铺票。在汉园茶源,和两位大学时的老师,品茗清谈,倒也自得其乐。我们从下午四点一直聊到晚上九点二十,顺带连晚餐也在那解决了。其间交流了很多问题的看法,与最近的读书心得。不经意间就说到了中国大学生的公共课问题。 在今天的中国大学里,公共课已经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老师厌教,学生厌学。这真是不可思议,因为所谓“公共课”者,其实就是一个“通识教育”的问题,是任何学科的学生都应该修习的基本课程,不仅关乎学生的人格养成,而且关乎学生的基本知识结构的形成,说起来应该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有趣的课程才对。可惜事实恰恰相反,我们的公共课都开哪些,上过大学的朋友都知道。以内容言实在是既枯燥又无聊。不想最近很多学校又有新规定,剥夺了教师选择教材(更不要说自编教材了)的权力,规定教师要严格按教案上课,而教案又要严格按教材编写,如有不符,即按教学事故论处。 结果可想而知,绝对的趴倒一片。 至于学生怎么上公共课,大家都心知肚明,除非考试,不然人是永远到不齐的。上课的规模越大,缺勤率越高,一个班的伙计安排好次序,轮流上课,认真记笔记,既节省时间,而且非常见效果,过关率百分百——除非像有些变态学校硬性规定,必须有百分之若干的补考率! 搞笑的是,当一个学生考试不及格时,很坦然的去找老师,说十七大都要召开了,全国和谐,老师你也和我和谐了吧。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也很无奈,因为老师自己最清楚自己讲的东西到底有多少深奥的学理,有多少实际的应用价值。结果,老师不画重点,没有人听,因为和考试无关,所以无论你是按教材讲,还是不按教材讲,都没人听。老师画了重点,就更没人听了——考试重点我都有了,还听你罗嗦个鸟。 这背后隐藏的,实则就是自学能力的缺失,和人生的迷茫。长期的应试教育,已经将自学、思考与梦想从大部分学生的脑海中清洗出局,所以到了大学,有好的资源,好的老师,宽松的环境,大部分人也不会再努力去为了梦想而学习,而创新了。因为他们或者早已没有梦想,或者他们的所谓梦想就是混着玩,就是寻求一种物欲的刺激。结果就是不会玩,就是低俗的去玩。既害己,且误国。 ,无论在什么样的大学里,都还是有一些学生,是有理想有抱负有冲劲的。但结果呢?一进大学,等待他的是如此无聊的公共课,与如此莫名其妙的考试,再加残酷的社会现实——大学的价值在于文凭本身,一如大师不及大楼。久而久之,或者学好外语,去海的另一端寻求心目中的理想教育与自由竞争,或者索性和大部分人一起混着玩。 我说这话,可能很多人不服。因为很多人有一个错误认识,总以为中国教育落后于发达国家,主要在于经济的落后与物质的匮乏。但这很难解释西南联大;很难解释新亚书院;也很难解释今天大陆地区的学府,何以理科与文科都不上档次。可见这是一个整体不及的问题, 于是忍不住想,今天的中国大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公共课,又如何开展通识教育。 粗略的想了一下,觉得下列九门课是必开的一,中国通史。作为一名中国大学生,要对自己的国史有一个明晰的印象,怀一种温情的敬意。故初入大学者,无论何专业,首要修习者即为中国通史一课。这课程绝非断代史的简化连缀,而应当本着一种通史的眼光,经整个国史几千年的来龙去脉,各世代的风气人心,制度典章,衣食住行,做一个要言不烦的生动叙述。从这一点上说,钱师宾四公的《国史大纲》是一本很好的底本。,作为公共课的历史修习,应该归结到读史明智的地步,用时髦的话讲,就是强调一种现世的人为关怀,另加一种超越的未来导向,从这个角度讲,吕师思勉公的著述是很好的底本。,在一些细部处理上,不妨多借鉴剑桥中国史。此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者也。二,汉字与人生。中华文明流传转续,凡五千年,而文字雅训主体不变,此诚举世无二之伟绩。惜乎今日大学生母语之能力竟远在英语之下,既不能创新,复不能传承,传统文化遂成一游魂。而汉字之美又早已和我先民的诗意人生融为一体,风雅至今。所以汉字的价值大略有三一,传承传统文化。二,体现东方的诗意生存。三,现实的艺术化、技巧化的交流运用。可惜今天中国的大学语文多以西洋语法之所谓通例来套我邦之独特语言,事倍而功半,良可深叹。故当断然改图易辙,本着上述三大原则,重开一门汉字与人生,普教众生。三,世界文明史。俾斯麦说过,智者向历史学习,愚者则只向自己的经历学习。所谓海纳百川,有容纳大。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且不论全球化本身是福是祸,中国的大学生都要有一种雄廓四海的胸襟和目力。所以要学“世界文明史”。而此课之内容,绝非世界各国大事记式的杂烩拼盘,外加繁琐的记背考试,而应当站在文明间交流与冲突的视角,从中国的本位,通过世界各地衣食住行、信仰道德的流转,体会世风人心的转变,与世界格局的演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方师豪公的《中西交通史》及相关著述,和汤因比、布罗代尔诸先贤的论述,均大有借鉴价值。四,科学与人文。生活在今天的人类,无法规避科学的影响,盖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实在是塑造今日世界,并推动所谓现代化者之进程的主体动因。如何让文科的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精神,并了解科学的过去现在。又如何让理工科的学生跳出知识的窠臼,思考科学的人文精神,以及科学对人文世界的假设性价值,实为一重大课题。一门公共课固然是根本不能解决,但教育者中再开启思维,引发创新思考,与建设性自学。而近日的大学生又普遍有物欲化的低俗倾向,从这个意义上说,此课之开设实为当务之急。五,外语与文化比较。 中国人整天学外语,但效果极差。原因就自在于,中国人是纯粹的为考试而学习,考试本身只是一种很偏狭的监测,而我们的考试又是全国统一的一刀切,可实际上不同人群对外语有不同的需求。这就导致学非所用,而用非所学。有人注重听说,有人注重读写,原因很简单,大家需求不同,自不能做一概之论。现在从大学到社会,各种外语培训机构铺天盖地,学生很容易根据自己的需求找到针对性的培训机构。,以中国之地广人众,有一部分人能成为外语专家就可以了,实在没有必要让所有大学生都成为外语的全才。更进一步说,语言的背后,是一种思维,一种文化,一种人生,一种价值观。所以作为大学公共课的外语学习,不应该拘泥于某一种语言,不该拘泥于技术性的全面性的语言培训,更不该拘泥于某种考试。而因该本着文化桥梁的思考来学习语言背后的无言之教。其最低限是培养大学生对某一种语言的基本文献阅读能力;最高限则应该是引导大学生对异元文明有一种切实的认知力。六,民生与经济。经济学不是我的专长,我就不乱说了。只强调一点,那就是作为公共课的经济学应该是密切结合现实的民生问题,引发大学生在人文关怀的前提下,思考对现实问题的建设性解决。而非整天拿着前苏联时代的伪经济学教材瞎扯蛋。七,哲学与思辨。 传统中国有没有哲学,是一个争论至今的话题。钱师宾四公说没有,牟师离中公说有。其实两位大师说的是同一个观点,只是表述不同。这个观点就是凸现中国文化的特质性。钱师说没有,是退一步说话,意思是西洋人的一套哲学之外,中国自有自己的思想传统。反过来,与其急于寻找普世真理,不如先怀着一种不同的认识。把自己与别人的传统不走样的学好,再寻求沟通之道。牟师说有则是进一步说话,意思是要打破西方中心论的话语霸权,重新定义哲学。我个人觉得,应该以前者为基础,而以后者为依归。让学生在思辨的世界里提升自己的修养,比在比较学习中再反思自己的传统。八,战略学。这一课是笔者强烈推荐的一课,原因倒不仅仅是因为笔者本人是一位战略研究者,而是笔者研究中越来越痛感国人之普遍缺乏战略常识,甚至大学生乃至文科大学生,也几乎全部不具备最基本的战略学常识。这不仅使我们的学生不懂得什么是良性竞争,如何进行良性竞争,又如何避免恶性竞争。而且导致学生对国际关系完全是一个无知又无畏的姿态。诚然,大学生不是治国者,不懂很正常。其实不然,随着通讯工具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一个国家的国民尤其是高等教育者的声音,对现实国家间权力博弈的影响越来越大,如果大家连最基本的战略常识都不懂,而只是凭着一种热血,有时爱国也者的背后,恰恰是客观上的误国甚至卖国!可惜今天中国连个正儿八经的战略学院也没有,大学里也不开设相关课程,据说相关法规也限制民间有战略研究机构。不仅令人杞人忧天。九,艺术鉴赏。 除了智识的学习,大学生还应该有基本的美学修养,所以开设这门课,应该很好理解。 上述所有的课程,都要归结到一个建设性的启发上,启发学生去创新。而开设本身则关键在于能否找到最适合这个讲坛的“人”,而不是总用文凭、考勤来决定大学老师的素养。 ,以教学场所而论,也不该局拟于讲堂之中,而要走向自然,在名山大川,人文古迹中,将学习与人生,思辨与休闲,融为一体。 胡乱想了这些,其实倒也不全是天马行空。自从当了自由撰稿人,不仅空闲时间大增,而且收入也增加许多。在这种情况下,我在今年暑假利用空闲时间,在家里开了一所义塾。对一干即将步入大学,且有志于学的高三毕业生免费开了一个系列讲座。在讲座中发现,由于自己所学的限制,还是不能给这些年轻人一个全面的通式教育。于是一方面开始思考课程本身,思考的结果就是上述九门课的设定。另一方面则开始联络师友,组织讲学人员,希望明年的暑假,更多年轻人能学到更多更切实的东西。 也许这个计划多少有些不自量力,但既然是一名智识人,就该有智识人的担当与关怀。不然大学不当回事,我们一辈民间文化人再保持缄默,耐天下少年何?!
中国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公共课
我不太了解全体的情况,但我可以告诉你浙江海洋学院的情况.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该出版社还提供了网络学习平台,你可以上那里看看.也许有你想要的信息. http:4a.hep.edu.cn或http:4a.hep.com.cn; 我可以给你一个登录帐号8105 3946 1724 6511 密码是4019 2866 2878 9290 ,使用这个帐号时要注意两项事项 1)本帐号有效学习时间50小时,帐号内时间使用完后帐号失效. 2)本帐号过期作废,有效使用时间截止至2008年12月31日. 电子邮箱teacher_1@hep.edu.cn 咨询电话(010)5858139558581392 (希望我提供的信息对你能有所帮助)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