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绝句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今天给各位分享绝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绝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绝句这首诗描写了怎样一种景色?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绝句》描绘了一幅明丽纷繁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全诗原文如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白话文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这首《绝句》就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这首诗以自然美景,透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
杜甫的绝句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绝句》描绘了一幅明丽纷繁的早春图,首句写草堂周围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呈现一片生机,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具有喜庆的意味,表现的是在窗前刚刚抽丝发芽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鹂鸟在欢快的鸣唱。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 扩展资料 《绝句》的创作背景 这组诗当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唐肃宗宝应元年(762),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治今四川三台)。次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回到成都镇蜀。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杜甫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明末王嗣奭《杜臆》说这组诗“盖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拟客居此以终老,而自叙情事如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绝句四首
古诗绝句描写的是什么情景,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蒙友人资助,居于城外风景清幽的草堂,心情不错。面对生气勃勃的景象,他情不自禁,写下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面对春景生意盎然的喜悦,怡然自得。 这组诗当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唐肃宗宝应元年(762),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治今四川三台)。次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回到成都镇蜀。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蒙友人资助,居于城外风景清幽的草堂,心情不错。面对生气勃勃的景象,他情不自禁,写下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面对春景生意盎然的喜悦,怡然自得。 扩展资料 绝句四首 其一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其二 欲作鱼梁云复湍⑷,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⑸,竹石如山不敢安。 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⑹,一行白鹭上青天⑺。 窗含西岭千秋雪⑻,门泊东吴万里船⑼。 其四 药条药甲润青青⑽,色过棕亭入草亭⑾。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⑿。 白话译文 其一 厅堂西边的竹笋长得茂盛,都挡住了门头,堑北种的行椒也郁郁葱葱的,长成一行却隔开了邻村。看到园中将熟的梅子,便想待梅熟时邀朱老一同尝新;看到堂前的松树,便想和阮生在松下谈古论今。 其二 原想筑个鱼梁忽然乌云盖住了急流,随后又惊讶四月的雨声如此凄寒。也许这青溪里面早有蛟龙居住,筑堤用的竹石虽堆积如山也不敢再去冒险。 其三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高空里飞翔。西岭雪山的景色仿佛嵌在窗里,往来东吴的航船就停泊在门旁。 其四 药草的枝叶长得郁郁青青,青青的颜色越过棕亭漫入草亭。“苗满空山”的美誉我愧不敢当,只怕它们的根在干裂的土中成不了形。
绝句这首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1、《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绝句》中的第三首,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前两句诗人对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后两句诗人因见吴船而想念故乡。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 2、《绝句·迟日江山丽》是唐代诗人杜甫诗集中的一首,这首诗是诗人杜甫经过两年的流离奔波回到成都草堂之后,面对浣花溪一带的春光而作,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动静结合,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名为绝句的是还有很多,比如《绝句·江碧鸟逾白》、《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等。
古诗绝句杜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 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 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 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 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 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 会觉得很不平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