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什么诗派代表诗人,岑参是什么派的诗人
今天给各位分享岑参什么诗派代表诗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岑参什么诗派代表诗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唐朝诗歌的风格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繁盛时期,诗歌的风格流派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如王维 的田园诗恬静幽美,李白的诗歌奔放飘逸,杜蒲的诗沉郁顿挫,白居易的诗 通俗平易,李商隐的诗精工秀等.是诗人的性格,气质,阅历,素养等方面的 写照. 唐朝建立迎来了诗歌发展的第一阶段.初唐诗歌的创作大多蕴涵南朝的浮 艳风格,题材狭窄,缺乏真情实感.武则天时期,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 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圹大了诗歌的表现范围,才调琮横,气象宏阔,声律及 风骨有的唐诗得以正式形成. 盛唐时期的诗人,对国家和民族豆油一种自豪感,他们大多热心功名,胸怀 大志,志气高远,这使他们的诗歌不仅富有风骨,而且比建安诗人更带高昂 明朗的基调,蓬勃旺盛的情感,磅礴壮大的气势. 盛唐诗人开创了众多流派,以高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是浪漫主 义中的一个重要的派别,以孟浩然,王维等代表山水田园诗派,描写山川的 自然和田园闲适生活,使山水的内容更加丰富.盛唐是诗歌发展的高峰,开 元盛世特殊的环境造就了李白的诗内容广泛,想象丰富,豪情奔放,神采飞 扬,充分表现了盛唐士人的自信与抱负,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 安史之乱后,诗歌的风格表现为沉郁顿挫,语言精练,叙事严谨,真实反映唐 朝由盛转衰.晚唐的唐朝衰落期,在这末世中,出现了大量咏史诗人,他们身 上映照着黯淡的落日余辉,发出的是衰世的悲凉,诗歌中带有深沉的感伤. 唐代的诗歌风格的对诗歌的促进作用 发表2004-4-4 12:15:16 出处你的博客网(yourblog.org) 唐代的诗歌风格的对诗歌的促进作用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因素孕育了唐代文学。唐诗也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其鲜明独特的风格标志着诗歌创作的成熟。不同的创作风格的诗人们形成了众多的风格流派,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对唐代及以后历代诗歌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唐代的诗歌风格鲜明独特。“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衰真,王昌龄之爽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昌建之超凡。”足以说明唐代诗歌风格的多样化和各派不同的鲜明的特色。造成唐代诗歌风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诗人有着各自不同的个性、气质,他们或如李白那样清高、狂傲不羁,或如杜甫忧国忧民,或如杜牧早年肆意放荡,他们在个性、气质上的差异决定了他们所创作的作品的风格。唐代社会由盛到衰的大转变,也决定了这一历史时期的诗人的个人境遇及生活仕途的多变。张九龄由位极人臣到被贬流放,杜甫因战乱流离失所、穷困潦倒,王勃等人的怀才不遇,等等,这也决定了其诗歌创作的风格的多样性。而唐代诗人又生活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之下,受同一种社会教育、文化的熏陶,风格相似的诗人就形成了流派。繁荣发展的唐代诗歌也无疑对后代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宋代诗歌而言,宋代初期的诗歌,难以摆脱唐代诗歌的风格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只能算是唐诗的延续。乃至后期许多流派的形成,也都是以师承唐人为名的。 初唐四杰的诗歌已逐渐开始摆脱六朝词藻华靡的陋习,朝着新的方向发展,他们的诗歌以宏放浑厚见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描绘风景,远近结合,视野开阔,抒发离情,感情细腻,而又意境深远。卢照邻的诗,意境清迥,内容广阔,一篇《长安古意》更是“领韵疏拔,时有一往任笔,不拘整对之意”。他们为诗歌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树立了自己个性鲜明的诗歌风格 初唐陈子昂论诗提倡汉魏风骨,主张做诗要有兴寄,强调文学的社会现实意义,反对齐梁以来偏重形式的倾向和绮靡颓废的诗风。他的诗虽文采略显不足,而词意激昂,风格高峻。陈子昂三十八首《感遇》多为托物寓言的诗,抒发个人建功立业的抱负,以及理想不能实现的愤慨不平的郁闷之情。他不仅提出诗文革新的口号,还在创作中亲自实践。韩愈曾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正指出了陈子昂在唐代诗歌革新运动中的启蒙作用。 以王昌龄、高适、岑参位代表的边塞诗人的诗作,全面的描写了边塞的特有的环境、气候,反映了诗人对边塞所见所闻的评论。王昌龄的《出塞》以精炼的语言写出了士兵的边愁、思妇的闺怨,对远离家乡的士兵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对“龙城飞将”的追忆,正暗示了对当时便将无能的讽刺。全诗微言大义,内涵丰富。高适的七言乐府《燕歌行》概括了当时唐朝军队将士的军旅生活。“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更是以鲜明的对比展示了广大士兵保卫边疆、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讽刺了边地将领荒淫的生活。全诗时而雄迈高亢,时而忧郁感伤。笔调雄浑豪迈、悲壮苍凉也是边塞诗派的鲜明的风格。他们也直接影响了中唐时期李益、卢纶的边塞诗的创作。李益的边塞诗继承了他们的悲壮苍凉、雄浑的风格,而又以俊伟轩昂的笔调、奇异独特的构思,对边地的凄凉景物的描写真切感人,意境阔远。边塞诗以其特有的意蕴,描写的独特的风情,在古典诗歌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孟浩然、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多描写大自然田园隐逸之趣,诗歌风格清新、恬静、优美、富有生气,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孟浩然的脍炙人口的《过故人庄》,通过对质朴人物、清新的风光,高洁的逸趣的平淡的描述使全诗洋溢着恬静优美的氛围和浓浓的情意。而王维又擅长音乐,工于绘画,将诗画融会贯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达到了诗情画意的完美的结合。比之稍后的韦应物、刘长卿的田园山水诗与之一脉相承,而又高雅闲淡,气韵澄澈。受王维影响的还有宋代的梅尧臣,他推崇王维,主张作诗除去浮靡之习,写作质朴淡然。 李白是我国诗坛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人性格豪迈,蔑视权贵,诗歌风格雄见奔放,飘逸不群,想象丰富奇特,色调绚丽多彩,语言清新自然。其诗歌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风格,对后代诗歌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古风》五十九首中的《西岳莲花山》中,不仅以飘逸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玉女升天图,还以卫叔卿的遭遇来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遇,并且此拗大了诗人对叛军罪行的愤慨,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典范。宋代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词派的作品,气概豪迈,神思飞腾,便可以觅见李白诗歌的踪迹。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对我国历代史坛影响深远。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诗歌艺术上,他吸取和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形成了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中唐以后的许多诗人的诗歌创作却受他的影响。不仅对唐代的影响,宋代的江西诗派的“一宗三祖”就是以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王安石、陆游等人作诗都学杜甫。王禹偁的诗歌反对五代浮靡的文风,诗学杜甫的淡雅简朴的风格。 白居易与元稹的诗歌语言叙述通俗易懂,这是他们突出的风格,因而他们的诗歌也称为“元和体”。元稹的诗作有时难免孤僻,而白居易擅长叙事,深刻反映现实。北宋初期的“香山体”作家,王禹偁等人学西白居易平易自然的诗风,不事雕琢,造语自然,抒情率真,直接继承了白居易诗歌的风格。以杨万里为代表的“诚斋体”是个作家作诗多脱口而出,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清新自然,显然也是受元稹、白居易的影响。 气势壮阔,笔力雄健,力求新奇,当时自成一家,开了“以文为诗”的风笔,对宋代诗歌影响很大。欧阳修即以韩愈为宗,以文章负一代盛名,诗如其文,除去绮靡,平易疏朗。后来的王禹偁等诗人却不同程度的受韩愈的影响。 柳宗元、刘禹锡也自成一派。柳宗元的诗“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幽峭明净,自成一家,风格又与陶渊明相近,又与韦应物并称“韦柳”。刘禹锡的诗沉着稳练、雄健苍劲,风调自然。 李商隐的诗多抒发对时代的感慨,抒发个人失意的心情,也有爱情诗、咏物诗、政治诗、咏史诗。他在艺术上广泛的学习前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诗歌构思缜密,想象丰富,语言优美,韵调和谐,而又多用典故,讲究词藻。特别是其以典入诗的风格,不是直接描写、表现现实生活,而是通过孤僻的典故来隐喻其事,影射现实。例如其《贾生》一诗,名为歌咏西汉贾谊的故事,诗为讽喻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意味深长。《安定城楼》一诗多处运用典故,思维开阔,典故多而不乱,运用得当。但李商隐一些诗歌用典太多,并且过于隐讳曲折,以致让人不能理解其真正的意义。如《锦瑟》一诗,关于这首诗的内容,至今仍多有歧义,尚无定论。晚唐五代时期的诗歌深受李商隐的影响,诗歌重形式、轻内容,片面追求词藻华丽,堆砌典故,缺乏现实意义。宋代的西昆派杨亿、刘筠等诗人即诗宗李商隐,刻意模仿,辞采华丽,堆砌典故,内容空虚,严重脱离社会现实。 温庭筠的诗歌工于造语,辞藻绮靡,风格华丽,韦庄的诗用词清艳,寓农于淡,风格清丽,二人并称“温、韦”。他们的诗歌风格多后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唐代诗歌不同的流派斗妍争奇,百花齐放,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唐代诗歌的风格对唐朝及其以后历代诗歌发展有着深远的积极的影响,一直到今日,我们还从这伟大的文化中汲取着营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唐代诗歌风格有着不可名状的巨大的力量和永恒的艺术魅力,至今一些诗篇仍为妇孺老幼传诵。倘使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岑参边塞诗创作方法
在盛唐的诗苑里,丰富多彩的边塞诗代表了盛唐诗歌的现实主义主流特色。连绵的边塞战争及各民族之间的频繁交往,是孕育盛唐边塞诗歌的沃土。尤其从开元中期至“安史之乱”爆发的近三十年中,边境几乎是烽烟迭起,战事连连。火热的军旅生活,恢宏的战斗场面,都吸引了许多诗人的倾注力,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创作欲望。,“唐代是一个人们普遍地渴求建功立业的时代,唐代有更多的任侠尚武之气,又有着从军入幕和漫游边塞的风尚。”一些诗人主动入幕、游边、使边,去接受战争的洗礼。他们在体验大漠穷秋、孤城落日的边塞生活中,了解了戍卒的心理和边塞异样的风土人情 ,以引发创作的兴致。于是,以反映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塞风光为主题的“边塞诗歌”就产生了。高适、岑参就是“边塞诗派”最杰出的代表,他们以一种鲜活的人生内容和靓丽的艺术风格,创作了大量的诗篇,这些饱含着诗人理想主义的浪漫精神诗篇,都融注着一股荡气回肠的英雄正气。 1、高适边塞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 高适与岑参齐名,风格相近,都有过军旅生活的经历。他们的诗都洋溢着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奋斗精神。高适是一位有政治才能的出类拔萃的边塞诗人,他青年时代就向往边塞立功的生活“倚剑对风尘,既然思卫霍”(《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曾两度亲临边塞,对边塞生活有着深切体验,写下了大量边塞诗。最著名的《燕歌行》是盛唐边塞诗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是一幅活生生的边塞生活全图,粗犷豪放,遒劲有力,气势雄健高昂;悲壮之中透着宏浑与感慨深沉。语言质朴精炼,措辞警策,佳句迭出,正所谓“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杜甫《奉简高三十五使君》)。诗用古体,却又多借助近体诗法,对仗精美,声韵铿锵。诗赞扬了戍边将士的斗志,歌颂了他们以身殉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爱国精神,表现出高适对刀马生涯的歌颂和向往,以及为国“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政治抱负。 现在让我们来赏析这首《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颻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这首诗作于开元26年(738)。全诗以浓缩的笔墨,生动地反映了一次战役的全过程。既有对戍边军士浴血苦斗、死节不顾勋的高尚品格、英雄主义精神的歌颂,又有对军中苦乐不均、戍将不得其人的讽刺;既肯定了男儿当驱马走天下,倚剑对风尘,又同情战争给征人思妇造成的痛苦。出于忌讳,诗人用“汉家”、“汉将”喻“唐朝”、“唐军”。首两句“烟尘在东北”、“辞家破残贼”,点明战事的地点和起缘。三、四句,写唐军声威。“摐金伐鼓”“ 旌旆逶迤”写行军场面,阵容恢宏,用浩大声势烘托主将的骄气,为败绩的结局埋下伏笔。七句中,一个“飞”字凸现了军情的十万火急,告急的“羽书”从“瀚海”(即沙漠)飞传而来,八句“猎火照狼山”写敌军正气焰嚣张地践踏塞土,来者并非是“残贼”。接下八句写战斗的惨烈和失败。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唐军的惨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诗用强烈而鲜明的对比手法,真实而深刻地揭露了主题正当军士们阵前浴血奋战时,戍将们居然在军帐中寻欢作乐,荒淫无忌!这种尖锐的矛盾造就了唐军的必然失败,教训是惨痛的!在谴责戍将的,诗人对广大军士寄予无限同情“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读到这里,让人悲咽无语!征人远戍日久,与家人相见无期,远隔绝域的城南少妇也只能是日夜悲愁,柔肠寸断了。“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军士们血染白刃,捐躯沙场,从未想到个人荣禄,这不正是对军士们的悲悯和礼赞吗?至此,诗人把笔锋指向眼前的戍将“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怀念昔日体恤军士的飞将军李广,暗示今天无李广!这是对骄奢失职、腐败昏庸的戍将的愤烈谴责!这悲壮淋漓的结句,使全诗的思想意义,顿时豁然开朗,重若千钧,震撼人心! 从思想内容来看,《燕歌行》打破了一般的边塞诗或描写民族矛盾、或表现征夫思妇的缠绵相思的题材格局,另辟蹊径,以错综交织的诗笔,把苍凉绝漠的自然环境,激烈紧张的战争气氛,戍边军士复杂的心理活动交织到一起,形成了全诗宏厚深广悲壮淋漓的艺术风格,来注重写军中矛盾。全诗的主题不但谴责了唐军将领在强敌面前骄傲轻敌,而且鞭挞了他们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荒淫无忌,骄奢淫逸,不恤士卒,造成战争失败,丧师辱国,使无数军士流血牺牲,苍凉悲壮的教训惨痛地警示着后人!,面对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诗人流露出忧国爱民之心。 从艺术技巧来看,诗中多处运用了强烈而鲜明对比手法如出兵时的金鼓震天和战败后的肃杀凄凉形成对比;军士的浴血奋战、效命死节和将领荒淫无忌、怙宠贪功形成对比;用汉朝体恤军士的飞将军李广和肆虐士卒的唐将领形成对比。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寓意深刻。,全诗多用律句,又有不少对偶句,吸收了近体诗的优点。每四句换韵,平仄相间,蝉联而下,抑扬起伏,跌宕奔放。从反映现实的深度,广度和艺术表现的完美方面看,既是盛唐歌行体名篇。 高适的边塞诗,多数是根据自己亲临边塞的实际生活体验写成的。除七言歌行外,在表现形式上多采用长篇吟怀式的五言古诗,将作者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揉为一体。所以殷璠称赞高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 2、岑参边塞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与高适不同的是,岑参边塞诗的思想内容所表现出的爱国精神主题更为突出,更为强烈,突破了他人以写边塞苦寒和士卒劳苦为主题的传统格局。相比之下,岑参的诗中融进了更多的心血和真情。岑参向往到边塞去建功立业,他常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男儿何必恋妻子,莫向江村老部人”来勉励自己,报效国家。因而,他一生中五次入边幕,两次出塞,深入西北边陲,被征调到唐朝最远的边塞安西(今新疆库车)和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真正是投笔从戎,“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城障塞堡,无不经行”。边塞的军旅生活成为诗人创作的源泉,边塞风物、西域俗情,在他的笔下顿生奇异瑰丽,诗情喷涌,流动着神韵,热情加以歌颂。他的诗突破了以往边塞诗写边塞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在艺术风格上,岑诗善于观察,精于描绘,想象丰富、比喻新奇、夸张合理,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之中带着悲壮峭拔。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渼陂行》),殷璠也说“岑参语奇体峻,意亦奇造”(《河岳英灵集》)。“秦山数点似青黛,渭水一条如白练”,语言明丽清秀;“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和“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异景瑰奇,引人神往。
六年的边塞从军生涯对岑参诗歌创作有什么影响
芩参为四大边塞诗人之一“高适尚质主理,岑参尚奇主景”。岑参有诗382首,边塞诗68首,占17.8%,岑参诗歌中既有创造自立新意的奇特词汇,也有一种非常健康的情感,以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是当时诗坛上影响较大的诗派。因为岑参的边塞生活体验最为丰富,他两次从军,主要出于边塞立功的慷慨豪情;他又是一位性情极为好奇的诗人,他重点以边塞、从军等为题材,总是以浓重的色调描绘西北边疆的奇丽风光和异域风情及守边将士在极其艰苦环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等来显示其艺术特色。这些边塞风光和风情,一到他的笔下,便全部变得神奇瑰丽起来。由于特殊的军旅经历,所以岑参成为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其诗风雄健豪伟,奇丽险怪,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岑参的这些边塞诗,极大开拓了边塞诗歌的内容和范围。从而使边塞诗歌内容十分丰富广阔,创造出边塞诗歌广阔境界和新颖风格。
岑参是什么诗人,爱国诗人还是什么?
边塞诗人 岑参(cén shēn) (约715—770)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享年55岁.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与高适并称“高岑”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三十岁)中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说“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可以看出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他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http:baike.baidu.comview7566.html?wtp=tt
岑参是什么派的诗人代表
1、岑参是边塞诗人代表。 2、边塞诗人的意思是古代以边疆地区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写作的诗人。边塞诗人多以诗歌描写遍地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反映塞上战争和军旅生活。 3、人物简介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