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官无吏是什么意思,中国历史上官和吏的区别是什么?
今天给各位分享有官无吏是什么意思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有官无吏是什么意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如何理解军机处的“有官无吏”
现行高中各版本教材在叙述军机处的特点时,大都提到了“有官无吏”一词。如人民版中“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人教版中“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笔者认为“有官无吏”只看到了军机处的表象,而实质却恰恰相反,军机处是“有吏无官”或者最多只能说是“官吏合一”。(剩余2680字)
清朝军机处有官无吏?‘有官无吏’怎么解释?
官是朝廷任命,比如巡抚、县令。相当于现在的领导干部。 吏是朝廷聘用,比如衙门里的师爷、衙役,相当于现在的基层公务员,事业编。 军机处是朝廷的核心决策机关,进入军机处的都是朝廷的核心高官,是不可能出现基层官员的。
怎么解释“有官无吏”?
军机处的“有官无吏”是指 “有官”应该是指有差官,而非专官。军机处的官员主要有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章京二字,系满语,意为官儿,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亦称‘军机处司员’)。他们都是由各衙门官员临时差遣的,不是正式官员。虽然是皇帝指定任命的,也履行过由皇帝特简或传补的手续,但都是兼职的。他们虽然人在军机处,但编制和职称仍旧是原来衙门的。 “无吏”应该是指无司吏。军机大臣、军机章京之下无吏员,没有可供差遣的具体办事人员。一般军机大臣和领班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之间虽然在实际上有一定的隶属关系,但从立法上看却没有隶属关系,他们都是皇帝的下属,都受皇帝控制,直接对皇帝负责。这就是所谓的“枢廷义取慎密,有官而无吏”。 “有官无吏”的作用 军机处最初称军机房,是雍正帝为用兵西北而设立的,主要为了处理西北地区的军务。《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说“初只承庙谟商戎略而已。”但以后事权逐渐扩大,以至军国大计莫不总揽。“有官无吏”至少有以下作用。 严格保密。据赵翼《檐曝杂记》卷1《军机处》所记“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出于保密需要,军机处地处内廷,非皇帝召见任何人不得入内,军机大臣要“谨密”,皇帝召见时连太监也要回避。同样出于保密考虑,军事机密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因为多一人知道就多了一份泄密的可能性。“有官无吏”由于没有吏,从而使军机处的人员总数大大减少,符合了保密的要求。 提高效率。军情国计瞬息万变,作为皇帝,必须要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作出决断,并传递下去。尤其是传递谕旨,必须要快,要尽可能地减少中间环节。,军机处有廷寄制度。“军机大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发出即封入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钤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赵翼《檐曝杂记》卷1《廷寄》)廷寄制度具体由军机大臣负责实施,由于“有官无吏”减少了吏员这一中间环节,使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加强专制。军机处官员的任用标准是“亲重大臣”,吏员多处地方,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自然不符合“亲”的要求;位卑职小,也不符合“重”的标准,所以入不了皇帝的法眼。为了防止军机大臣结党营私,也不允许其自行招募吏员,因为皇帝坚信“亲信之亲信非吾亲信”,万一吏员只知有军机大臣而不知有皇帝,岂不危险?“有官无吏”剪除了潜在的、有可能成为官之羽翼的“吏”,使官不能与吏勾结而势单力孤,因而无法与皇权相抗衡,只能老实听话,这就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专制。
中国历史上官和吏的区别
我们一般人说到“官”“吏”,大都以为他们是一回事——顶多也就官职大小的区别。,事实上,这两者不仅不是一回事,而且,从他们之间的区别中,我们还可以隐略看出现代官僚制度的萌芽。“官”与“吏”的区分,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则,官就是官,吏就是吏。他们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这几方面,从身份上讲,官是上等人,是人民为他服务的;而吏则是下等人,是为官服务的。“吏”虽然在官府里承担着执法工作,却仍然是百姓,在古代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中,吏相对于官而言是明确无误的下等人。吏的身份,从元杂剧中角色的相互称呼中也可以看出,平民百姓们遇事相求时,习惯上尊称外郎、孔目们为“外郎哥哥”,“孔目哥哥”,按例不跪,而进了衙门遇到官,必须尊称“大人”、“老爷”,必须下跪。吏见官时虽然不必每次下跪,但官是可以斥令吏跪下讲话的;自然,书吏之间一般以兄弟相称,却断断不可称县令为兄弟,“县令哥哥”这样的称呼绝对听不到。换言之,虽然同样在衙门里办事,官与吏之间实际上等同于官和民的关系。古代的官场中有“官”和“吏”的区别。官之所以为官,在于可以“管”人,掌握人的命运,包括“吏”的命运。“吏”是做事的,比如那些班头、文书先生、账簿先生、师爷等等,虽然管的事大小不同,多少不同,但都可以影响到一些事情能不能办、如何办、办得顺不顺利等。作为我们研究对象的公务员中间阶层群体,可以看做现代的“吏阶层”,是相对于官而言。,他们的工作性质不一样。当官的职责是根据自己施政理念发号施令,治理辖区,所谓“一朝把权握,便将令来行”是也。而吏的任务则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为自己顶头上司服务,所谓“学成文武术,售与帝王家”是也。如果我们不嫌牵强的话,也可以说官是政治家,他必须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执政理念;而吏则是技术专家,他要做的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技术经验将上司的计划一步步实施,并取得最佳效果。,是他们的不同归宿。这归宿简言之就是官流吏留。过去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官是三年一任,清代地方官平均一任只在一年半左右。而吏则不然,用清人阮葵生的话说“吏则土著世守”(《茶余客话·论吏道》)。官是外来的,吏是本地的,官板凳没坐热即去,而吏扎根在此,老子做完儿子做。这种不同的归宿,其好处在于因为官是流动的,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形成他的权力网络,进而鱼肉百姓;而吏则因为是当地的,熟悉该地风俗人情,因而也有利于政策的贯彻执行,又因为他只是一个政策执行者,没有大权,所以可以有效防止其贪污腐败。
古代官与吏的区别
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官职不尽相同,具体表现为官名、官员职责等,但大体上还是分为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比如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和隋唐以后的“三省六部”,这些在当时来说都是具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 ...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