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北宋诗人范仲淹简介
今天给各位分享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请问范仲淹哪个朝代人?
1、范仲淹是北宋人。 2、人物简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3、人物生平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
范仲淹朝代:北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北宋时期名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 [1] 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历迁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新政受挫后,贬出京城,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扶疾上任,逝世于途中,时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扩展资料范仲淹的故事 一、严谨治学 范仲淹替人写墓志铭,写毕封好刚要发送时,忽然想到:“这篇铭记不能不让尹洙看。”第二天,范仲淹就把铭文交给尹洙过目,尹洙看后说:“你的文章已经很出名,后代人会以你的文章为典范,不能够不谨慎啊。 现在你把转运使写作刺史,知州写成太守,固然清雅古隽,但现在却没有这些官职名称,后人必然心生疑惑,这正是引起庸俗文人争论的原因啊。”范仲淹听后,感叹地说:“多亏请你看了,否则,我差一点要失误啊。” 二、只弹履霜 范仲淹素爱弹琴,曾于琴中思古,又向志于琴道的崔遵度请教“琴何为是”,并问还有谁与他志同道合,崔公说是唐处士,于是范仲淹“拜而退,美而歌曰:有人焉,有人焉,且将师其一二。”他为自己寻到能学琴与琴道的老师快乐如孺子。 三、教子扶危 范仲淹熟治家甚严,教导子女做人要正心修身、积德行善,范氏家风清廉俭朴、乐善好施。一次,范仲淹让次子范纯仁自苏州运麦至四川。范纯仁回来时碰见熟人石曼卿,得知他逢亲之丧,无钱运柩返乡,便将一船的麦子全部送给了他,助其还乡。 范纯仁回到家中,没敢提及此事。范仲淹问他在苏州遇到朋友了没有,范纯仁回答说:“路过丹阳时,碰到了石曼卿,他因亲人丧事,没钱运柩回乡,而被困在那里。” 范仲淹立刻说道:“你为什么不把船上的麦子全部送给他呢?”范纯仁回答说:“我已经送给他了。”范仲淹听后,对儿子的做法非常高兴,并夸奖他做的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仲淹
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北宋诗人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是北宋诗人。 简介:范仲淹,史称范文正公。为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扩展资料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历迁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新政受挫后,贬出京城,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扶疾上任,逝世于途中,时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庆历三年(1043年)八月,范仲淹针对内忧(官僚队伍庞大但行政效率低)外患(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的现状,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纲领,主张澄清吏治、改革科举、整修武备、减免徭役、发展农业生产等。 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举等各个方面和领域。新政实施的短短几个月间,政治局面已焕然一新:官僚机构开始精简;科举中,突出了实用议论文的考核,有特殊才干的人员,得到破格提拔;全国也普遍办起了学校。 庆历五年(1045年)正月,以夏竦为首的反对派攻击革新派为“朋党”,仁宗外放范仲淹、富弼等大臣,改革遂以失败告终。但新政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仲淹
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诗人,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官员。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是令后人钦佩的前代贤者。他留下的先忧后乐的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闪耀精神。从做人到为官,范仲淹都让人们看见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一位伟大的前贤。 扩展资料 干古绝唱《岳阳楼记》 庆历五年正月,范仲淹离开朝廷,担任邠州(今陕西彬县)知州。尽管此时新政的失败已经成为定局,但范仲淹仍然在答谢皇帝新任命的文章中表达了自己不以毁誉累其心,不以宠辱更其守的坚定信念。 同年十一月,范仲淹被调到邓州(今河南邓州)任知州。他在担任邓州知州的三年间,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就包括不朽的名篇《岳阳楼记》。 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范仲淹的好友滕子京邀请他为岳阳楼撰写记文。滕子京性格豪爽,与范仲淹在同一年考中进士,两人志同道合、关系密切。庆历四年(1044年),滕子京因擅自挪用政府公款犒劳军队而遭到弹劾,被贬为岳州(今湖南岳阳)知州。 但滕子京并没有因被贬谪而沉沦,他在担任岳州知州期间,勤于政事,很快就取得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成效。滕子京还翻修了岳阳楼,并将唐宋前贤关于此楼的诗赋汇集起来,携刻在楼上。 范仲淹欣然答应了好友撰写记文的请求,写下了《岳阳楼记》。其中光耀千古的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既是范仲淹对失意好友的劝慰,更是他高尚情操和自身追求的真实写照。 这些文字背后所传达出的以忧国忧民为先、不计较个人荣辱的精神品质,成为了范仲淹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仲淹
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