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年,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

生活常识 2023-05-10 09:19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今天给各位分享贞观二年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贞观二年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求贞观时期发生的主要历史事件

贞观时期发生的主要历史事件有文成公主进藏、唐灭东突厥之战、渭水之盟、贞观之治、唐灭薛延陀之战等。 1、文成公主进藏 文成公主进藏是指唐朝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噶尔东赞(即禄东赞)为请婚使者,赴长安请婚。 唐太宗将远支宗女封为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并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主婚使,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入蕃。 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内)迎接文成公主,与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并在拉萨为文成公主修建宫室。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汉藏两族的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内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布达拉宫还保存着他俩结婚房间的遗迹,大昭寺前的唐柳传说是公主亲手所栽。 2、唐灭东突厥之战 唐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至四年三月,在唐与突厥的战争中,唐王朝为消除北方威胁而攻灭东突厥颉利可汗部的重要作战。颉利可汗率万余人欲逃过碛口,遭李绩军堵截,其大酋长皆率众投降。 颉利逃往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西南)西北的沙钵罗部落,欲投奔吐谷浑,被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俘获送往长安。 此战过后,突厥对中原的袭扰得到了遏制,还对周围的其他少数民族政权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唐朝此后极少收到来自其他民族的袭扰,而且突厥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削弱,从而保障了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给后来的开元盛世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增广了唐的北方统治面积,为后来的北庭都护府的建立提供了条件,也为后来的歼灭西突厥创造了机会。 3、渭水之盟 渭水之盟又称便桥之盟,指的是唐朝时期玄武门之变之后的唐太宗李世民与入侵的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的结盟。 公元626年,突厥攻至距长安仅40里的泾阳(今陕西泾阳县),京师震动。此时,长安兵力不过数万,唐太宗李世民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6人在渭水隔河与颉利可汗对话,怒斥颉利、突利二可汗背约。 渭水之盟避免了唐朝在不利条件下的作战,为自己稳定局势。为发展经济、积蓄力量赢得了时间,是唐朝与突厥强弱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4、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 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 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5、唐灭薛延陀之战 唐灭薛延陀之战,是唐太宗时期灭亡漠北薛延陀的战争。贞观前期,唐朝曾与薛延陀结盟,对付强大的东突厥汗国,630年击灭东突厥。 东突厥失败后,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夷男接管了东突厥的故土。薛延陀臣服于唐,暗中在扩大自己的力量。 639年,唐太宗试图恢复东突厥,拥立俟力苾可汗阿史那思摩,以抗衡薛延陀的崛起,薛延陀与新恢复的东突厥进行多次战争,以防止唐朝的抗衡。 为了避免薛延陀打败东突厥,唐将李勣在641年战胜薛延陀。644年,趁唐太宗征讨高句丽的机会,薛延陀部队发起新一轮攻势,击败东突厥,迫使阿史那思摩逃回中原。 随后,高句丽寻求薛延陀的援助,但夷男希望避免与唐朝直接战斗。645年,夷男死后,他的儿子多弥可汗拔灼开始和唐朝大军作战。 646年,唐军反击并打败拔灼后,薛延陀的附庸回纥出兵,将他杀死。拔灼的堂兄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向唐军投降,薛延陀灭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成公主进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灭东突厥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渭水之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灭薛延陀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的详细历史 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重用魏徵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 政治方面 1.用人唯才(选用人才任贤方面) 太宗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太宗亦不计前嫌,重用建成旧部魏徵、王圭,降将尉迟恭、秦琼等,人材济济。 2.平抑门第(选用人才任贤方面) 太宗又命高士廉、令狐德棻等人重修《氏族志》,以功臣代替世胄;又通过科举,吸纳有才干的庶族士人,用科举代替门第。从而,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大增,为政坛带来新气象。,更接纳封德彝之议,命宗室出任官吏,以革除其坐享富贵的恶习。 3.从谏如流(纳谏方面) 太宗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臣下直谏。朝中以魏徵最能犯颜直谏,太宗多克己善加容纳,又如王圭、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皆以极谏知名。 4.完善吏治(吏治方面) 太宗十分重视官吏的清廉,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吏治;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延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一时政治清明。 5.完善制度(制度方面) 唐太宗在位期间使隋制更趋于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十个监区(道)。,行府兵制,寓兵于农;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等皆有所发展。 经济方面 1.薄赋尚俭 太宗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注意轻徭薄赋,徭役的征发不夺农时;太宗崇尚节俭,曾遣散宫女三千多人,并下令免去四方珍贡,从而农业及民生得以不断发展。 2.救灾恤贫 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田园荒芜,百姓流离;唐太宗招抚流亡回乡,授田给予耕作,以安定民生。唐初关中连年灾荒,太宗即开仓赈济灾民,又准百姓就食他州;且拿出御府金帛,为灾民赎回卖出子女,使灾民得以度过荒年。 文教方面 1.设馆兴学 唐太宗即位前已置文学馆,有十八学士,即位后更在京设弘文馆,征集图书二万余卷;重建地方州县学校,扩充京师国子监,延聘名儒出任学官,生员多至万人,并接受新罗、吐蕃、日本等的君长派子弟来华求学,由是时文教生员背景多元,复兴卓然有成。 2.撰经修史 命孔颖达等人修订《五经正义》,统一南北经学;又置国史馆,由宰相监修前朝国史,开官修历史的风气。 武功方面 平定四方 太宗对外武功成就显赫,曾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东突厥、薜延陀、高昌、吐谷浑等,并于西域置安西都护府,大唐声威远播,终贞观之世,四方服悦,西北各族共尊太宗为“天可汗”。

唐朝有什么历史大事?

“文宗时,尝遣使者至西域,见甘、凉、瓜、沙等州城邑如故,而陷虏之人见唐使者,夹道迎呼,涕泣曰皇帝犹念陷蕃生灵否?” 燕云十六州陷落长达432年(936—1368),最终被汉人王朝收复了 关中、河南、河东、河北陷落长达241年(1127—1368),最终被汉人王朝收复了 河西陷落长达336年(1036—1372),最终被汉人王朝收复了 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呢?从八世纪末到九世纪初吐蕃完全占领安西四镇起,一直到1912年才重新归属汉人政权,陷落胡境将近1100年。而这时候的汉人政权已经是“五族共和”,不再是一族独尊的了 01 这一天,是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的十二月二十二日。 时逢腊月,又该处决死囚了,也便是民间掌故或戏曲唱词中的“秋后问斩”。 在我国历史上,关于“秋冬行刑”之说,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古之治民者,劝赏而畏刑,恤民不倦。赏以春夏,刑以秋冬。” 大致意思是,古代那些治理百姓的君王,乐于赏赐而畏用刑罚,为百姓担扰而不知疲倦,在春天夏天行赏,在秋季冬季行刑。 在《礼记月令》中,亦有刑杀与时令的论述 “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 行戮,即执行死刑,收割脑瓜子。 及至西汉中期,儒家公羊派大师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又独辟蹊径,创造出一套“天人感应”说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赏、罚、刑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 春庆夏赏,秋惩冬刑,此乃天意。 天意不可违。谁若逆天而行,恣意妄为瞎扯淡,必会招致灾异,让滚滚天雷劈个外焦里嫩。 嘚啵嘚一通宣讲,汉武大帝还真就信了,下旨将“秋冬行刑”升格为国之律令,严格贯彻落实。 董仲舒画像 转眼来到唐朝,处决死囚时间则明确定在了十月、十一和十二月。而此规定一直为后世所采用,直至清末。 02 但说这日,唐太宗李世民再度亲自录囚。 录囚,又称虑囚制,创设于汉代,指皇帝、刺史或郡守,审录在押刑囚,检查下级机关的缉捕、审判行为是否合法,是否存在差错,以便及时审决案件,杜绝淹狱(久拖不办之案)和冤假错案的发生。 这一次,在大理寺呈送的案卷中,共计有390名罪囚被处大辟之刑。 在隋唐之前,枭首、车裂、弃市、腰斩、磔诛(凌迟)等等苛酷之刑,皆属大辟。 不就要个命吗,至于玩这么多花样,搞这么多名堂? 唐太宗对众臣说,太残忍了,统一改为斩首吧。 手起刀落头掉地,痛快了断,也算在通往人性化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不,一步不行,唐太宗还想再迈一步。 “这几日,死囚的表现咋样啊?” 逐卷翻阅勾批着,唐太宗随口问从旁候立的的大理寺卿。 打一个勾,就等于没一条命; 一路勾到底,近400颗脑瓜子可就没了。 你说,表现能好到哪儿去? “回圣上,死牢里的情况,有点不太妙。”大理寺卿迟疑道。 “怎么个不太妙?说说看。” 唐太宗搁了朱笔,抬了眼。 大理寺丞似早有准备,嘚嘚嘚说开了—— 情知行将问斩,死囚们一个个哇哇哇,呜呜呜,日夜哭号不歇。 狱卒听得闹心,呵斥哭啥哭?能不能有点男人样?脑袋掉了碗大个疤,多大点事! 一众死囚眼泪吧嚓,争着抢着道起了原委。 张三哽咽说,我不怕死,而是心有牵挂。家中寡母年事已高,孤苦伶仃没人管呢; 李四抽噎说,自古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们老李家祖上三辈,一脉单传。我脑袋掉了倒没啥,香火可就断了; 王五泣不成声,我和老婆青梅竹马,感情深着呢。我要死了,她也不会独活。那可是两条命啊。我只想回去劝劝她,找个好人嫁了吧…… 听着听着,唐太宗不由蹙紧了眉头。 思忖良久,突然眼前一亮,脑中闪过一个“金点子”。 03 唐太宗想到的点子,便是纵囚,放死刑犯们回家安排后事,了却心中遗憾。 次日上朝,唐太宗清清嗓子,和文武重臣说起了自己的奇思妙想。 众臣听罢,登时“哄”的一声惊了心,懵了圈。 也难怪群臣惶恐,想想看,小400名死囚,哪个不是心狠手辣、十恶不赦的主儿? 但有值得宽宥之处,也不会判处死刑。 这要把他们放出去,无异于放虎归山,遗害无穷啊。 皇上你这主意,说好听点,叫纯属扯淡; 说难听点,扯淡至极。 可唐太宗是谁? 九五之尊,金口玉牙,你敢说他扯淡? 于是乎,在有气无力的“皇上圣明,宅心仁厚”声中,纵囚之事,就这么敲定了。 于是乎,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各位,朕要放你们回家,期限一年。该照顾寡母的好生尽孝,该传宗接代的好好干,该劝妻改嫁的好好劝。一年期满,务必归狱受刑,不得有误! 于是乎,一众死囚双膝沉落,噗通通跪倒一大片“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回家咯——” 04 长话短说。 冬去春来,转瞬便是一年。 限期即满,390名罪大恶极的死囚,居然全被感化成了诚实守信楷模,浩浩荡荡如期归狱,无一脚底抹油,无一出奔跑路,并主动请求处死。 那场面,怎一个感人了得。 唐太宗见状,龙颜大悦朕心甚喜,当场就赦了。 全赦。 贞观纵囚,可谓惊世骇俗,秒上大唐热搜榜首。 信义、仁恕、圣明等等美名,噼里啪啦全落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头上。 而这桩极具吸睛效应的纵囚事件,亦被记入了《新唐书·刑法志》和《资治通鉴》。 “太宗亲录系囚。见应死者悯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至期来诣京师。至是九月,去岁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率,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 据载,彼时,还由唐太宗李世民作曲,宰相魏征和银青光禄大夫、弘文馆学士虞世南作词,专门搞了部歌舞剧《七德舞》,大江南北巡回演出。诗人白居易亦创作一首同题诗《七德舞》,为唐太宗歌功颂德 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 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 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 亡卒遗骸散帛收,饥人卖子分金赎。 魏徵梦见子夜泣,张谨哀闻辰日哭。 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 05 ,及至北宋,倡导古文运动的老大欧阳修(公元1007年~1072年)却提出了质疑。 为此,欧阳修写过一篇《纵囚论》。 说,“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 对君子,施予信义; 对小人,只能刑戮伺候。 而那些死囚皆罪行深重,是小人中的小人。他们能被唐太宗的恩德感化为诚信君子,可能吗? 自古至今,人皆习惯于趋生避死。 哪怕有一丝机会,也要全力一试。 所以,欧阳修猜测,一准儿是唐太宗与死囚达成了默契朕释放你们,你们履约归狱;只要不溜,朕全赦。 最终,上唱下和,共同演了一出真人秀。 一方赚了美名,一方得了自由,最终实现了双方共赢的理想终局。 要知道,唐太宗是在血溅玄武门、杀尽自家亲兄弟后登上皇位的,名声亟需修复和公关。 而这也便是《纵囚论》的主旨论点 “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 清代大儒王夫之(公元1619年~1692年),则直戳要害死囚能一个不少地归狱,并非啥感化,而是根本上逃无可逃。 事实也是,贞观之治,法令严密,乡民之间,什伍连坐相保,宗族亲戚比邻而处,北不可走胡,南不可走粤,囚犯能往哪里逃? 因而,王夫之断言太宗纵囚,“必其诈也。” 说不定,在放人之初,李世民就遣派出一大批金吾卫暗中盯着呢。 胆敢开溜,逾期不归,就地嘁哩喀喳,甭客气。 啧啧,纵囚背后,杀机四伏,满满的都是厚黑深的帝王套路。 06 其实,在历史上,除唐太宗外,还曾发生过不少“纵囚归狱”的案例。 如光武帝时期的会稽郡督邮钟离意,便两次纵囚; 西晋曹摅、梁朝何胤与王志、北齐张华原、北周萧撝等,也都干过这等事。 而令人感慨唏嘘的一桩,则发生于明万历年间。 彼时,广东增城县狱内,有一名唤亚孻(音nái)的狱卒。 是年,大年三十前夕,县狱中有五十多名重囚,因不能与家人团聚而号哭不歇。 亚孻闻之,恻隐心生我放尔等回家与亲人团聚,但尔等务必保证正月初二归狱! 转眼间,初二到了,一众囚犯感恩戴德,如约回牢,同样一个不少。 亚孻清点完人数,禁不住哈哈大笑。 只可惜,亚孻少了一颗超级大心脏,竟乐极生悲,笑死了。 不过,因纵囚之举,亚孻名声大振,获封“狱神”。 能封神,估计应该没像唐太宗那般玩心机套路。 对了,在古装剧里,于牢房过道尽头,正对大门坐着的那位身穿红袍、面色发青,长着雷公嘴的雕塑老者,便是狱神亚孻爷。 07 实际上,贞观四年(630年),唐朝全国被判死刑的只有29人,而贞观六年(632年)唐太宗纵囚的时候,死囚是多少人呢? 390人,是贞观四年的十三四倍。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中间的631年,唐太宗因为意气用事,错杀了张蕴古。 张蕴古刚好是个法官,杀他的理由是他判案时说犯人是神经病,应该轻判~ 这一杀,底下的法官个个收紧判案准绳,能死刑尽量死刑。 反正判重了没事,轻了可是要自己掉脑袋的。 李世民看到直线攀升的数据,很后悔。 但直接和法官说以后判轻点,不但没面子,而且没人敢听——谁知道皇上是不是耍猴? 放囚犯就是个不错的方案皇上都做给天下人看了,就是明确态度。 以后咱们就使劲放水吧,而且这390人里,只有29个人是真坏人。 这操作多赢,输的只有含冤而死的张蕴古。

贞观政要 贪鄙原文及翻译

【原文】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①,径即受纳②,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③既露,其身亦殒,实可为笑。帝王亦然,恣情放逸,劳役无度,信任群小,疏远忠正,有一于此,岂不灭亡?隋炀帝奢侈自贤,身死匹夫之手,亦为可笑。” 【译文】 贞观初年,太宗皇帝对侍臣们说“人们手中有一颗明珠,没有不视之为宝贵的,如果拿去弹射鸟雀,这难道不是很可惜吗?何况人的性命比明珠珍贵,见到金银钱帛不惧怕法律的惩罚,立即直接收受,这就是不爱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能拿去弹射鸟雀,何况更加珍贵的性命,怎么能用它来换取财物呢?群臣如果能够全力竭尽忠诚正直,有益于国家,利于百姓,那么官职爵位立即就可以得到。一律不能用这种受贿的手段求取荣华富贵,随便就收受财物。赃物贿赂暴露以后,自身也将受到损害,确实是可笑的。帝王也是这样,任性放纵,无限度地征用劳役,信任小人,疏远忠诚正直的人,犯有其中一件事,岂能不灭亡?隋炀帝奢侈而自认为贤能,自身死在一介匹夫手里,也是很可笑的。” 【原文】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①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②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③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④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⑤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朕今以蜀王为元龟⑥,卿等亦须以延年为覆辙也。” 【译文】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曾经说过,贪婪的人不知道如何爱惜财物。像五品以上的官员,他们高官厚禄,一年所得的财物,数目非常大。如果接受别人的贿赂,数目不过几万。,一旦丑行暴露,就会被革去官职和俸禄,这样做,哪里是爱惜钱财呢?他们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过去,鲁国的丞相公仪休很喜欢吃鱼,但从不接受别人进献的鱼,他得以长期享受鱼的美味。国君贪婪,必定亡国,臣子贪婪,必定丧命。《诗经》上写道‘大风刮得迅猛,贪心的人败坏家族。’所言不虚啊!过去,秦惠王要攻打蜀国,但不熟悉蜀国的道路,于是,他叫人刻了五斗石牛,并把金子放在石头身后。蜀国人看见了,以为石牛可以屙金子。蜀王便叫五个大力士把石牛拖到蜀国去,由秦入蜀的道路就这样开辟出来了。于是,秦国大军尾随而至,灭掉了蜀国。汉代,大司农田延年接受贿赂三千万,事发他自杀身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现在以蜀王为警戒,你们也要把田延年当做前车之鉴。” 【原文】 贞观四年,太宗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常兢兢业业,以畏天地。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 【译文】 贞观四年,太宗对公卿说“朕整天都不敢懈怠,不但忧念爱惜百姓,也想让你们能够长守富贵。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长久以来小心谨慎以敬畏天地。你们如果能小心遵守法令,总是像朕敬畏天地那样,这样不但百姓安宁,自己也可常得快乐。古人说‘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这话可以深以为戒。如果徇私贪污,不破坏国法,伤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呢?恐惧多了也有而导致死亡的。大丈夫岂能为了贪求财物,而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使子孙总是蒙受羞耻呢?你们应当深刻地思考这些话。” 【原文】 贞观六年,右卫将军陈万福自九成宫赴京,违法取驿家麸数石。太宗赐其麸,今自负出以耻之。 【译文】 贞观六年,右卫将军陈万福从九成宫去京城,他在驿站人家处违法取得几担麦麸。唐太宗知道后,就把这些麦麸赐给他,让他自己背出宫,以此来羞辱他。 【原文】 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诸山大有银坑,采之极是利益,每岁可得钱数百万贯。”太宗曰“朕贵为天子,是事无所少之。惟须纳嘉言,进善事,有益于百姓者。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①,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昔尧、舜抵璧于山林,投珠子渊谷,由是崇名美号,见称千载。后汉桓、灵二帝好利贱义②,为近代庸暗之主。卿遂欲将我比桓、灵耶?”是日敕放令万纪还第③。 【译文】 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书说“宣州、饶州的大山里埋藏有银矿,如果把它们开采出来,可获得极大的收益,每年可向朝廷上缴钱数百万贯。”唐太宗说“我贵为天子,这样的事知道得很多,现在,我需要的只是对老百姓有益的忠言,推行善事。国家增加数百万的收益,又有什么用呢?你不推举贤能,表彰善事,也不揭发奸邪之人,肃清豪强,只知道上奏银矿这些有关实利的事情。过去,尧舜把美玉扔进山林,把宝珠沉没于深渊,赢得了高尚的美名,流芳千古。后汉时,桓帝、灵帝重利轻义,是近世有名的昏聩之君。你这样做,是要把我与桓帝、灵帝相比吗?”就在这一天,他下令将权万纪削官为民。 【原文】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卿等宜思此语为鉴诫。” 【译文】 贞观十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古人说‘飞鸟栖息于树林,唯恐树木不高,所以筑巢于树木的顶端;鱼藏于水中,唯恐水不深,所以穴居于水底洞穴中。能被人们所捕获的,都是因为贪饵的缘故。’现在大臣受任命,居高位,食厚禄,应当要履行忠诚正直,遵循清廉无私,这样才能没有灾祸,长守富贵啊!古人说‘祸福无门,惟人所召。’那些以身试法的,都是因为贪图财利,这与那些鱼鸟有什么不同呢?你们应当好好想想这些话,作为借鉴和告诫。”

文言文:贞观政要.贫鄙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臣说“人们说作为天子应该尊崇自身,没有什么害怕的。朕则认为正确的是合乎我遵守谦恭的道理,经常心怀畏惧。以前舜告诫禹说“你只有不骄矜,天下没有与你争能的人;你只有不征伐别人,天下没有与你争功的人。”又有《易经》上面说“人性的道理是厌恶自满而喜好谦虚。”凡是作为天子,如果只是推崇自己,不遵守谦逊恭敬的道理,在自身上倘若有不对的地方,谁愿意冒犯他的颜面劝谏上奏?我每当想着说一句话,做一件事,必定在上畏惧皇天,在下惧怕各位大臣。高高的上天听卑微者的话,怎么会不畏惧?各位大臣,都对我很瞻仰,怎么会不惧怕?由此来思考,只知道要经常谦逊畏惧,特备恐惧不合符上天和百姓的心意罢了。魏征说“古人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希望陛下遵守这些常谦常惧的道理,一天比一天谨慎,那么社稷将会固定,不会倾覆了。唐,虞之所以太平,实际上就是用了这个办法。” 贞观三年,太宗问给事中孔孔颖达说“《论语》云‘用有才能问那些才能不如自己的人,用了解得多问那些知道得少的人,有就像没有,充实想虚空的一样。怎么样?”颖达对曰“圣人设置这些教诲,是为了人们谦虚。自己即使有才能,不要妄自尊大,仍然向不能的人求访能事。你的才艺即使很多,荏苒认为很少。仍然向才艺少的人寻求益处。自己即使拥有,状况也像没有一样自己即使知识很充实,但看上去也要很虚空。不仅仅是匹夫庶民,帝王的德行,也应当这样。所以帝王在内蕴含神明,外面表现出来应该静默,使得看上去深不可测。所以《易经》称t用童蒙时间来培养正气,用内心文明外面柔顺来对待众人。如果位居尊贵,炫耀聪慧,用才能来压制人,掩饰是非之处拒绝劝谏,那么上下之间的情感就被隔开,君臣之道就乖张了。自古以来的灭亡,没有不是因为这样的。太宗说“《易经》云‘劳谦,君子有终,吉。”确实就像你说的这样。下令赐给物品二百段。 河间王孝恭,武德初封为赵郡王,授给东南道行台尚书左仆射。孝恭后来征讨平定萧铣,辅佐公祏,于是领江,淮以及: 岭南、北,都统一管慑起来。专门管制一方,威名很显著。后来迁为礼部尚书孝恭性格只知谦逊退让,没有骄矜自夸的表情。当时有特进江夏王道宗,尤其以将略出名,而且好学,敬慕有贤德的人,动修礼让,太宗很亲代=待他,各个宗室里,只有孝恭,道宗无与伦比,一代宗英说。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