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方程中的元次是谁创造的,一元二次方程最先是由谁提出的
今天给各位分享数学方程中的元次是谁创造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数学方程中的元次是谁创造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一元一次方程发明者是谁
一元一次方程式 --- 方程式的由来 十六世纪,随著各种数学符号的相继出现,特别是法国数学家韦达创 立了较系统的表示未知量和已知量的符号以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这一专门概念出现了,当时拉丁语称它为aequatio,英文为equation. 十七世纪前后,欧洲代数传进中国,当时译equation为相等式. 由於那时我国古代文化的势力还较强,西方近代科学文化未能及时 在我国广泛传播和产生较的影响,代数学连同相等式等这 些学科或概念都只是在极少数人中学习和研究. 十九世纪中叶,近代西方数学传入我国.1859年,李善兰和英国 传教士伟烈亚力,将英国数学家德.摩尔根的译出. 李.伟 两人很注重数学名词的正确翻译,他们借用或创设了近四百个数 学的汉译名词,许多至今一直沿用.其中,equation的译名就是借 用了我国古代的方程一词.这样,方程一词意为含有未知 数的等式. 1873年,我国近代早期的又一个西方科学的传播者华蘅芳,与英国传 教士兰雅合译英国渥里斯的,他们则把equation译为方程 式,他们的意思是,方程与方程式应该区别开来,方程仍指九章 算术中的意思,而方程式是指今有未知数的等式.华.傅的主张在 很长时间裏被广泛采纳.直到1934年,中国数学学会对名词进行一审 查,确定方程与方程式两者意义相通.在广义上,它们是指一元n次 方程以及由几个方程联立起来的方程组.狭义则专指一元n次方程. 既然方程与方程式同义,那麼方程就显得更为简洁明了了. (本文摘自九章出版社之数学诞生的故事)
一元一次方程是谁发明的?
一元一次方程式 --- 方程式的由来 十六世纪,随著各种数学符号的相继出现,特别是法国数学家韦达创 立了较系统的表示未知量和已知量的符号以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这一专门概念出现了,当时拉丁语称它为aequatio,英文为equation. 十七世纪前后,欧洲代数传进中国,当时译equation为相等式. 由於那时我国古代文化的势力还较强,西方近代科学文化未能及时 在我国广泛传播和产生较的影响,代数学连同相等式等这 些学科或概念都只是在极少数人中学习和研究. 十九世纪中叶,近代西方数学传入我国.1859年,李善兰和英国 传教士伟烈亚力,将英国数学家德.摩尔根的译出. 李.伟 两人很注重数学名词的正确翻译,他们借用或创设了近四百个数 学的汉译名词,许多至今一直沿用.其中,equation的译名就是借 用了我国古代的方程一词.这样,方程一词意为含有未知 数的等式. 1873年,我国近代早期的又一个西方科学的传播者华蘅芳,与英国传 教士兰雅合译英国渥里斯的,他们则把equation译为方程 式,他们的意思是,方程与方程式应该区别开来,方程仍指九章 算术中的意思,而方程式是指今有未知数的等式.华.傅的主张在 很长时间裏被广泛采纳.直到1934年,中国数学学会对名词进行一审 查,确定方程与方程式两者意义相通.在广义上,它们是指一元n次 方程以及由几个方程联立起来的方程组.狭义则专指一元n次方程. 既然方程与方程式同义,那麼方程就显得更为简洁明了了. (本文摘自九章出版社之数学诞生的故事)
一元一次方程是谁发明的?
一元一次方程式 --- 方程式的由来 十六世纪,随著各种数学符号的相继出现,特别是法国数学家韦达创 立了较系统的表示未知量和已知量的符号以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这一专门概念出现了,当时拉丁语称它为aequatio,英文为equation. 十七世纪前后,欧洲代数传进中国,当时译equation为相等式. 由於那时我国古代文化的势力还较强,西方近代科学文化未能及时 在我国广泛传播和产生较的影响,代数学连同相等式等这 些学科或概念都只是在极少数人中学习和研究. 十九世纪中叶,近代西方数学传入我国.1859年,李善兰和英国 传教士伟烈亚力,将英国数学家德.摩尔根的译出. 李.伟 两人很注重数学名词的正确翻译,他们借用或创设了近四百个数 学的汉译名词,许多至今一直沿用.其中,equation的译名就是借 用了我国古代的方程一词.这样,方程一词意为含有未知 数的等式. 1873年,我国近代早期的又一个西方科学的传播者华蘅芳,与英国传 教士兰雅合译英国渥里斯的,他们则把equation译为方程 式,他们的意思是,方程与方程式应该区别开来,方程仍指九章 算术中的意思,而方程式是指今有未知数的等式.华.傅的主张在 很长时间裏被广泛采纳.直到1934年,中国数学学会对名词进行一审 查,确定方程与方程式两者意义相通.在广义上,它们是指一元n次 方程以及由几个方程联立起来的方程组.狭义则专指一元n次方程. 既然方程与方程式同义,那麼方程就显得更为简洁明了了. (本文摘自九章出版社之数学诞生的故事)
一元一次方程发明者是谁
古代先贤。。。
一元二次方程的历史发展
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巴比伦的数学家就能解一元二次方程了。他们是这样描述的已知一个数与它的倒数之和等于一个已给数,求出这个数。他们使x1+x2=b,x1x2=1,x2-bx+1=0,再做出解答。可见,古巴比伦人已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但他们当时并不接受负数,所以负根是略而不提的。古埃及的纸草文书中也涉及到最简单的二次方程,例如ax2=b。大约公元前480年,中国人已经使用配方法求得了二次方程的正根,并没有提出通用的求解方法。《九章算术》勾股章中的第二十题,是通过求相当于x+34x-71000=0的正根而解决的。中国数学家还在方程的研究中应用了内插法。公元前300年左右,古希腊的欧几里得(Euclid)(约前330年~前275年)提出了用一种更抽象的几何方法求解二次方程。古希腊的丢番图(Diophantus)(246~330)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却只取二次方程的一个正根,即使遇到两个都是正根的情况,他亦只取其中之一。公元628年,印度的婆罗摩笈多(Brahmagupta)(约598~约660)出版了《婆罗摩修正体系》,得到了一元二次方程x+px+q=0的一个求根公式。公元820年,阿拉伯的阿尔·花剌子模(al-Khwārizmi) (780~810)出版了《代数学》。书中讨论到方程的解法,除了给出二次方程的几种特殊解法外,还第一次给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解法,承认方程有两个根,并有无理根存在,但却未有虚根的认识。他把方程的未知数叫做“根”,后被译成拉丁文radix。其中涉及到六种不同的形式,令a、b、c为正数,如ax2=bx、ax2=cx、ax2+c=bx、ax2+bx=c、ax2=bx+c等。把二次方程分成不同形式作讨论,是依照丢番图的做法。法国的韦达(1540~1603)除推出一元方程在复数范围内恒有解外,还给出了根与系数的关系。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