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假道于虞文言文翻译,味火则狂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今天给各位分享晋假道于虞文言文翻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晋假道于虞文言文翻译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画分
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用于军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 假道伐虢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献公哪里舍得?荀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 假道伐虢 美璧,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之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的。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经过四个月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写出《假途灭虢》的文言文及翻译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 对曰“克之。” 公曰“何时?” 对曰“童谣曰‘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鹑之贲贲,天策炖炖,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公,言易也。 译文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就如同虞、虢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啊。” 虞公说“晋国,与我国同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宫之奇回答说“泰伯、虞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泰伯不听从父命,不让他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是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劳,因功受封的典策还在主持盟会之官的手中。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桓、庄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可晋献公把他们杀害了,还不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样做的吗?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还要加害于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 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必然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又说‘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又说‘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都是相同的,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灵也就不享用了。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消灭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 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他说“虞国的灭亡,不要等到岁终祭祀的时候了。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兵了。” 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晋灭掉虢国,虢公丑逃到东周的都城。晋军回师途中安营驻扎在虞国,乘机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捉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把井伯作为秦穆姬的陪嫁随从。仍继续祭祀虞国的祖先,并且把虞国的贡物仍归于周天子。所以《春秋》中记载说“晋国人捉住了虞公。”这是归罪于虞公,并且说事情进行得很容易。 文章陈述了虞虢之间的紧密关系,然后揭露出晋侯残酷无情的本质,提醒虞国公国家存亡在于德行,而不在与神灵。文章批判了迷信宗族关系和神权至上的迂腐,反映了当时的民本思想。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开头只用“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一句点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接着便通过人物对话来揭示主题。语言简洁有力,多用比喻句和反问句。如用“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比喻虞晋的利害关系,十分贴切、生动,很有说服力。 晋献公吞并虢国和虞国的成功,要归功于他的心狠手毒一方面以本国宝物作诱饵,诱敌手上钩;一方面六亲不认,不顾同宗亲情,唯利是图。于是,不惜以阴谋诡计骗取虞国信任,将两国逐个吞食。俗话说,“舍不得孩子,打不到狼。”“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晋献公实实在在地照这样去做了,并且得到了回报,实际上什么都没有损失。,攻城略地的成功,却以不顾礼义廉耻为代价,得到了实际利益和好处,而失去了人心和道义。对于重视民心和道义的人来说,这样做是得不偿失;对于寡廉鲜耻的人来说,失去的无所谓,得到的才是实在的。人们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决定取舍的。 历史是不应当忘记的,读史可以使人明鉴,使人清醒。即使弱小而无法与强暴抗衡,那么弱小者之间的彼此照应、鼓励。安慰、同病相怜、支持,也可以让人在风雨之中同舟共济,患难与共,正所谓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这些从惨痛的历史中出来的教训,完全可以说是千古不易的。就连平民百姓都懂得,听人劝得一半。欺人太甚的事不可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即使无法奋起抗争,最起码是可以想法避开的。既不听劝,又不抗争,的确算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
急求文言文翻译!!
三句均出自《苏世长谏唐高祖勿游乐》 1、岂有获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 译文难道有捕获鹿之后,对一起狩猎的人发怒,责问(他们)争抢猎物的罪过的吗? 或者这样 哪有猎到鹿之后忿恨一起打猎的人,对他们问争鹿之罪的呢? 2、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译文为我个人打算是发狂,为陛下国家打算,就是尽忠了 3、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译文想平反那些叛乱,难道能成功吗?(时机未成熟)
翻译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1.(1)晋献公从虞国借道来攻打虢国。 (2)晋国攻下虢国之后,军队在返回途中灭掉了虞国。2.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与下列示例意思接近亦可。示例一唇亡齿寒。即任何事物都是密切相关、利害相关的。示例二贪图小利,牺牲对方,其结果必然是因小失大,自取灭亡。示例三假途灭虢。指以借道为名行灭国之实的计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晋献公以垂棘①之璧, 假道于虞②而伐虢 ③,大夫宫之奇④谏曰“不可。
味火则狂的翻译是A frenzy of fire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