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
今天给各位分享谷与鱼鳖不可胜食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谷与鱼鳖不可胜食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以五十步笑百步古文翻译
战国中期有个国君叫梁惠王。为了扩大疆域,聚敛财富,他想出了许多主意,还把百姓赶到战场上,为他打仗。 有一天,他问孟子:“我对于国家,总算尽心了吧!河内年成不好,我就把河内的灾民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调到河内来。河东荒年的时候,我也同样设法救灾。看看邻国的君王还没有像我这样做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没有大量逃跑,我国的百姓也没有明显的增加,这是什么道理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拿打仗作比方吧。战场上,战鼓一响,双方的士兵就刀对刀、枪对枪地打起来。打败的一方,丢盔卸甲,拖着刀枪,赶紧逃 命。有一个人逃了一百步,另一个人逃了五十步。这时候,如果那个逃了五十步的竟嘲笑那个逃了一百步的胆小怕死,你说对不对?” 梁惠王说:“当然不对。他只不过没有逃到一百步罢了,但同样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既然懂得了这个道理,怎么能够希望你的百姓会比邻国的多呢?”
五十步笑百步 翻译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的治理,总算尽了心啊:黄河北岸的荒年(收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去,并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北岸来。黄河以东的荒年(收成不好),我也会这样做。看看邻国的当政者,不如我诚心诚意。邻国的百姓没更少,我的百姓没更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战争作比喻。咚咚地擂响了战鼓,双方已经交锋,(战败的士兵)扔掉衣甲丢下兵器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停下来。用跑了五十步的人来嘲笑跑了一百步的人,那对他怎么办呢?” 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不到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既然知道这一点,就不要希望您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多啦
寡人之于国也全文和全文翻译和词语的用法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 寡人之于国也配图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hào)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shēng)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shēng)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shēng)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shēng)食,材木不可胜(shēng)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 梁惠王说:“我治理魏国,真是费尽心力了。河内遇到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的地方,同时把黄河以东地方的粮食运到河内。黄河以东的地方遇到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允许我用打仗来做比喻。咚咚地敲着战鼓,战争已经开始了,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如果凭借跑了五十步的士兵,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那么怎么样?” 梁惠王说:“不可以。他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既然懂得这个道理,那就是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细密的渔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砍伐树木要按一定的季节,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老百姓能够赡养活着的人,埋葬死了的人,而不感到有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不满,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五亩住宅的场地,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织品的衣服了。畜养鸡、狗、猪等家畜,不要错过繁殖的时节,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不耽误它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年轻人见到会帮忙代劳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现在的魏国呢,(在丰年)猪狗吃了人的粮食(官府)却不收敛;(在荒年)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所造成的。’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人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王不要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 字词注释编辑 (1)梁惠王:即魏惠王,名罃(ying)。他在位时,把国都由安邑(故址在今山西运城西)迁到大梁(今河 南开封市),故魏国又称梁国,魏王又称梁王。 之:这样 (2)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3)于:介词,对于。 (4)尽心焉耳矣:真是费尽心力了。尽心,费尽心思 焉耳矣 ,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增强语气。 (5)河内:魏国的黄河以北地区,今河南济源一带。 (6)凶:灾凶,此指饥荒。 (7)于:到。 (8)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 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9)粟:谷子,脱壳后为小米,这里泛指粮食。 (10)亦然:也是这样。 (11)察:考察。 (12)政:当权者。 (13)无如:没有像……。 (14)加少:更少。加:更。古代人口少,为了增加劳力和扩充兵员,希望人口增多,以人口增多为好事。 (15)对:回答。 (16)王好战:大王喜欢打仗。好:喜欢。 (17)请:有“请允许我”的意思。 (18)喻:打比方,作说明。 (19)填:拟声词,模拟鼓声。 (20)鼓之:敲起鼓来。鼓,动词,击鼓。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下文“树之”的“之”用法相同。 (21)兵刃既接: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指战斗已开始。兵:兵器。既:已经。接,接触、交锋。 (22)甲:铠甲,古代的战衣,上面缀有金属片,可以保护身体。 (23)曳兵:拖着武器。 (24)走:跑,这里指逃跑。 (25)或:有的人。 (26)则:连词,那么。 (27)何如:怎么样。 (28)直:通“只”,只是,不过。 (29)是:代词,此,这,指代上文“五十步而后止”。 (30)如:如果。 (31)则:连词,就。 (32)无:通“毋”,不要。 (33)望:希望。 (34)于:比。 (35)违:违反,耽误。这里指耽误。 (36)时:季节。 (37)谷:粮食的统称。 (38)胜:完全,尽。 (39)数:细密。 (40)罟:网。 (41)洿:低洼地,这里指池塘。 (42)斤:斧头的一种。 (43)以时:按一定的季节。 (44)养生:供养活着的人。 (45)丧死:为死者办丧事。 (46)憾:遗憾。 (47)王道:孟子主张用仁政来治理天下,称之为“王道”。 (48)始:开端。 (49)五亩之宅:相传古代一个成年的农民可分得五亩宅基地,住房和园田各占两亩半。 (50)树:给……种植。 (51)衣帛:穿上丝织品的衣服。衣,穿。 (52)豚:小猪。 (53)彘:猪。 (54)畜:牲畜。 (55)之:助词。 (56)无:通“毋”,不要。 (57)失:与下文的“夺”均为“错过”意。 (58)百亩之田:相传古代一个成年农民可以分得一百亩耕地。 (59)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60)庠序:古代乡学的名称,商(殷)代称“序”,周代称“庠”。 (61)教:教化。 (62)申:重复。这里有反复教导的意思。 (63)孝悌:古代尊敬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 (64)义:道理。 (6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意思是,年轻人知道孝敬老人,都来代劳了。颁白,头发花白。颁:通“斑”。负,背上驮东西。戴,头上顶东西。 (66)黎民:指老百姓。 (67)然而:这样(如此)却。 (68)王:即称王天下,指以仁政来统治天下。 (69)未之有也:宾语前置,“未有之也”。从来不曾有过的。 (70)食:动词,吃。 (71)食:名词,食物。 (72)检:约束。 (73)涂:通“途”,路上。 (74)莩:饿死的人。 (75)发:指开仓放粮以赈救饥民。 (76)岁:年成。 (77)非我也,兵也:不是我杀人,是兵器杀人。 (78)无:通“毋”,不要。 (79)罪:归咎,归罪。 (80)斯天下之民至焉:这样普天下的老百姓就都会投奔到您这来了。斯:这样、那么。至:到,这里指归顺。 通假字词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勿”或“毋” 不要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一说通“敛” 收敛 积蓄(一些学者提出:“检”字本应为“敛”后经讹传为“检”,若为“敛”字,与下句的“发”字对仗更为工整。)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 道路 【莩】通“殍” 饿死的人 5:【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只是 6: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无】通“毋” 不要 一词多义 ·1.数 ①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cù 密、细密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shuò 屡次 ⑤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触龙说赵太后》数目、数量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shǔ计算 ·2.直 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仅、只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与“曲”相对,不弯曲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价值 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指南录〉后序》径直、直接 ⑤理直气壮 (成语)正确 ·3.发 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指打开粮仓 救济百姓 ②百发百中 (成语)发射 ③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征发、派遣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开放 ⑤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出发 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五人墓碑记》发出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发出、抒发 ⑧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卖油翁》发射 ⑨白发三千丈《秋浦歌》头发 ·4.兵 ①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兵器 ②穷兵黩武 成语战争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军队 ④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淝水之战》士兵 ·5.胜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尽 ②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承受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胜利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超过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宏伟的 ·6.时 ①不违农时 《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季节 ②无失其时 《寡人之于国也》名词,时机,机会 ·7.王 ①王无罪岁 《寡人之于国也》大王,名词,读wáng ②然而不王者 《寡人之于国也》称王,统一天下,读wàng ·8.食 ①谷不可胜食 《寡人之于国也》动词,吃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寡人之于国也》动词,吃;名词,食物 ·9.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比 ②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在 ④则移其民于河东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到 ·10.之 ①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填然鼓之《寡人之于国也》音节助词,无意义 ③王道之始也 《寡人之于国也》助词,的 ④五亩之宅 《寡人之于国也》助词,的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代词,代百姓;助词,的 ⑥察邻国之政《寡人之于国也》助词,的 ⑦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⑧孤之有孔明,如鱼之有水也《隆中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1.以 ①请以战喻 《寡人之于国也》用 ②以时入山林 《寡人之于国也》按照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把 ④以五十步笑百步 《寡人之于国也》凭借 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因 ·12.凶 ①河内凶《寡人之于国也》饥荒 ②汉初匈奴凶黠 《》凶恶 ③甫闻凶讯 《》不幸 ④缉拿元凶《》杀人的人 ⑤凶多吉少 (成语)不吉利的事 ·13.加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于国也》更 ②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增加 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施加 ④樊哙负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鸿门宴》放 ⑤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夸大 ·14.然 ①河内凶亦然 这样 ②填然鼓之 …的样子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 : 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击鼓进军。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一般“衣”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穿。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一般“王”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以仁德使天下百姓归顺。 【树之以桑】 一般“树”是名词,在此活用做动词:种植。 【王无罪岁】:“罪”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归罪、归咎。 动词作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一般“生”是活着(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 一般“死”是死去(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 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 : 一般“谨”是谨慎(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 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 一般“移”是移动,在此是使动用法:使……迁移。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亦走也(句式:是……也) 2、非我也,岁也(句式:……也) 这不是我的过错,这是年成不好。(否定判断肯定判断) 3、非我也,兵也(句式:……也) 这不是我杀的,这是兵器杀的。(同上)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句式:是……也) 这就是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 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句式:……也) 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就是王道的开端。 6.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句式:......也) 那就是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 (1)申之以孝悌之义 反复进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教育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头顶着或背负重物行走在路上 (3)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不必去期望您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多 (4)树之以桑——以桑树之 倒装句,以桑树之,以是用,树是栽,之代的是更改亩宅的空地 在五亩宅的空地上栽是桑树。把桑树种植(在五亩大小的宅院上) 2、宾语前置句: (1)未之有也(标志:之)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未之有也。 (2)鸡豚狗彘之畜。 畜鸡豚狗彘 (3)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如何? 4 、固定句式 (1)直不百步耳(“直……耳”相当于“只是……罢了”)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相当于“有的人……有的人……”) (3)是亦走也(是......也相当于“这也是......啊”) 【省略句】 1、何也 省略主语“此”。 2、弃甲曳兵而走 省略主语“将士”。 3、可以无饥矣 省略主语“黎民” 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介宾结构省略主语,“以”后面省略了“之”)
寡人之于国也全文的翻译和用法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 梁惠王说:“我治理魏国,真是费尽心力了。黄河北岸的地方遇到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的地方,同时把黄河以东地方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内的地方。黄河以东的地方遇到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开始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凭借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 惠王说:“不可以。他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细密的渔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狗和猪等家畜,不要错过繁殖的季节,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现在的魏国呢,(诸侯贵族家)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王不要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来归顺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也”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意思是如果太过于细密的网可以不放入深池中捕鱼,从而放过小鱼,那么鱼鳖之类的水产就再也不会吃完了。 扩展资料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文章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阔、远离实际,不被采纳。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