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的名字?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揭晓,中国获奖的科
今天给各位分享屠呦呦的名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屠呦呦的名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屠呦呦生平简介 800字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浙江宁波人,祖籍江苏无锡,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首位华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在北大医学院药学系学习,专业是生药学;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959-1962年,参加卫生部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知识,深入药材公司,向老药工学习中药鉴别及炮制技术,并参加北京市的炮制经验,从而对药材的品种真伪和道地质量,以及炮制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157℃的活性成分,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青蒿素为一具有“高效、速效、低毒”优点的新结构类型抗疟药,对各型疟疾特别是抗性疟有特效。 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以证实其羟(基)氢氧基族的化学结构,但当时她却不知道自己合成出来的这种化学物质以后被证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强得多。 1992年“双氢青蒿素及其片剂”获一类新药证书(92卫药证字X-66、67号)和 “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因在研制青蒿素等抗疟药方面的卓越贡献,与威廉·C·坎贝尔、大村智共同被诺奖委员会授予该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三人发展出针对一些最具毁灭性的寄生虫疾病具有革命性作用的疗法”,屠呦呦独享其中一半奖金。 2019年6月,屠呦呦团队针对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经过多年攻坚,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 扩展资料一、人物影响 1、母校纪念 2015年10月,呦呦高中母校宁波效实中学的各地校友会共同倡议为屠呦呦塑立铜像,并将自筹制作资金。屠呦呦塑像确定由著名雕塑家、南京油画雕塑院院长王洪志塑制作,塑像将放置在效实中学校园内。 2、故居入选 2015年12月8日,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与遗产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浙江宁波召开,在公布的第一批宁波市历史建筑名单中,屠呦呦故居成为入选的421处历史建筑之一。 3、人物传记 2015年12月10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屠呦呦传》开始首发在宁波书城举行。该书还将推出日文版、阿文版。首发式上,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辛广伟与宁波市委副书记余红艺共同为《屠呦呦传》新书揭幕。屠呦呦唯一的博士生王满元,受其嘱托参与了整本书的编写过程。 二、获奖记录 1、2019-09-17 共和国勋章(获奖)。 2、2019-5 入选福布斯“中国科技女性榜”(获奖)。 3、2019-1-14 入选BBC“20世纪最具标志性人物”(候选人)。 4、2018-12-18 改革先锋[20] (获奖)。 5、2017-01-09 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屠呦呦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屠呦呦参加诺贝尔颁奖
屠呦呦简介
屠呦呦,女,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 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与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理由为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扩展资料 1972年屠呦呦发现的青蒿提取物在临床中治愈了30例疟疾患者,随后,团队又迅速完成了青蒿乙醚提取物有效成分的纯化与分离工作,青蒿素从此诞生。屠呦呦用她的坚持,最终发现了青蒿素抗疟的奥秘,造福了世界。2015年,她的特殊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了青蒿素的研制,当年屠呦呦一直把小女儿放在宁波老家寄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屠呦呦
屠呦呦出自哪句话?
呦呦出自语出《诗经·小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译文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呦呦鹿鸣是成语。 原文 《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她的名字有什么典故
屠呦呦的名字据说是父亲所起,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诗经·小雅·鹿鸣》有一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意思是一群鹿在那里一边鸣叫,还一边吃着蒿草。《诗经》译注中,“蒿”解释为“一种草,也叫青蒿,香蒿”。屠呦呦正是因为长期坚持不懈地对青蒿素进行研究与提取而获得了诺贝尔奖。冥冥之中就像是注定似的。 呦(yōu)这个字的意思基本上都是与声音有关的。一是叹词,表示惊讶,比如说“呦,是什么风把您吹来了啊?”。二是象声词,形容鹿的鸣叫,也可以用来形容哭声。三是语气词,相当于“啊”,例如说“你怎么自己就来了呦?”
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是谁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女科学家名为屠呦呦,与其共同获得该奖项的还有爱尔兰医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 屠呦呦发现了如何将青蒿素从青蒿中更高效率地提取出来,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扩展资料 屠呦呦的医学成就 1969年,屠呦呦就职的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在收集2000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利用现代医学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改进提取方法,在1971年获得青蒿抗疟发掘成功。 1972年,从该有效部分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青蒿素为一具有“高效、速效、低毒”优点的新结构类型抗疟药,对各型疟疾特别是抗性疟有特效。 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这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