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登高节的来历?平昌历史
今天给各位分享巴中登高节的来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巴中登高节的来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古代重阳节登高有什么寓意?
据说在东汉时,燕赵有一个叫桓景的小伙子,他早年父母双全,后来娶了妻子,妻子也给他生了几个孩子。不过父母、妻子和孩子再加上他,也是一大家子的人,这都要靠他一个人养活,生活过得非常的拮据。 桓景的日子虽然不算好,但无灾无难的时候,一家子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很快就来了。这一年,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有人病倒了。很快,桓景的妻子也染了病,整日躺在床上,不能动弹。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过,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他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他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 桓景为了救自己的妻子,决心去拜师学本领,想要战瘟魔,救活妻子,也可以为民除害。他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 桓景便请求邻居帮忙照顾他的妻子孩子,自己则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去了。 桓景到了东南山中,费长房收下了桓景,还给他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每日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起武来。 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他跟前说“今年九月初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了。你可以回乡为民除害了,不过我要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你把这些给你的家乡父老们,让他们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等到九月初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桓景把茱萸叶子给每个人都分了一片,并告诉乡亲们要随身带着茱萸叶子,瘟魔就不敢近身了。 桓景又把菊花酒倒了出来,让每个人都喝了一口,因为师父告诉他,人若是喝了菊花酒,就不会再被染上瘟疫了。等桓景把乡亲们和家人都安排好,他就带着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在屋内等着瘟魔来时与他交战。 不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他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却也不见一个人。瘟魔觉得很是奇怪,他抬起头却望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 瘟魔很生气,他大吼一声窜到山下,只觉得菊花酒味很是刺鼻,还有茱萸叶子让他无法忍受。瘟魔不敢近前登高了,他就回身向村里走去。 没多久,瘟魔见到一个人正在家里端坐着,好像是在故意挑衅自己。瘟魔吼叫一声向前扑去。 桓景一见瘟魔扑来,他急忙舞剑迎战。因为桓景学得武艺,斗了几个回合之后,瘟魔战不过他,便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最终将瘟魔扎倒在了地上。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初九登高避祸和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了下去。从那时起,人们就开始过起了重阳节,也有了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这是我国汉代道教关于重阳登高的一个神话故事,在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吴均所著的《续齐谐记·九日登高》中记载的,原文是这样的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初九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做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高。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初九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在我国古代,九月初九重阳节时,人们登高、野宴、佩戴茱萸,历代相沿成为习俗。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王维在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九相重,都是阳数,人们就称这一天为“重阳”。 重阳节里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就是登高。人们在那一天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或者登高塔。 早在西汉时期《长安志》中就有汉代长安九月初九时,人们登高游玩观景的记载。 在晋代时,据史书《晋书》中《孟嘉传》中的记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子被风吹走也不知道。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间传为了佳话。 如隋唐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他所写的《千金方·月令》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
登山节的来源
国际登山节的由来 泰山国际登山节是由泰山国际登山活动演变而来的。泰山国际登山活动开始于1987 年9月,以登泰山邀请赛为主,举办文化艺术、经济贸易等活动。随着登山活动的不断发展,同期举办的各种活动也日益增多,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渐突出。,自1991年第五届起,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泰山国际登山活动定名为泰山国际登山节,每年 的9月份举办。到1994年,已成功地举办了8届。 登山节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泰安加快对外开放步伐,谋求发展的重大举措。它经历了一个由群众体育活动到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综合活动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一个以文体为主到“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的演变过程。 泰山为五岳之首,以其巍峨挺拔的雄姿 和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每年慕名 前来游览的中外游客达数百万人。泰安人民历来有登泰山的传统。每逢节假日,人们便 三五成群地登泰山,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登山比赛更是泰安人民传统的群众体育活动。 机关、工厂、学校、部队每年都举行许多次登山比赛,既锻炼身体,又丰富业余生活。 1978年,泰安市被国务院列为对外开放城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泰安、泰 山在海内外的声誉日益提高,泰安人民大发 展、快发展的欲望不断增强。于是市委、市政府便开始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泰山的优 势,吸引更多的人来泰安投资建厂,进行经 济贸易,以加快泰安经济的发展这一新课题。 经过反复酝酿,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论证,一个以“以山为题,借题发挥,文体搭台,经 贸唱戏”为原则的大动作——泰山国际登山 活动,自1987年9月拉开了序幕。这一活动 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广交四海朋友,振兴泰安经济”。
问:爬山节是哪一天??具体有何由来??
苗族的爬山节亦称“爬坡节”,形成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每年农历的三月下旬里的“马日”(古代用十二生肖记日),即农历三月十九日这天举行。届时居住在黔东南凯里地区的苗族人民聚集在香炉山上,他们在山上对歌斗雀,歌山人海,热闹非凡。青年男女边唱歌边沿着曲曲弯弯的山间小路向山顶攀登。一路春风一路歌,苗族的飞歌、情歌、酒歌、古歌洒满山坡,最先到达山顶的被誉为“爬山英雄”,受到大家的尊重。得到姑娘们的青睐。相传香炉山爬山节是纪念苗族的英俊青年阿补和玉帝小女儿阿别的。玉帝的小女儿阿别向往人间的自由生活,顺着山顶飞下来,与聪明能干、忠厚善良的阿补结为夫妻并生有三个女儿。一天黎明全家人正在高兴之际忽然鸡叫头遍。玉帝规定每天鸡叫三遍时为朝拜时,阿别若不能及时赶到,必有大祸临头。心急如火的阿别在山顶向天空飞奔时一脚将香炉山顶登垮了六层。香炉山没了山顶,阿别再无法下凡了,玉帝也因没有山顶不能享受人间香火,便罚阿补变为香炉,供烧香之用。为了纪念阿别和阿补的忠贞爱情,苗家人便在阿补变香炉这天过一年一度的爬山节。
重阳节登高寓意什么
重阳节登高的寓意是健康长寿、强身健体,也是祭祖的一种活动,是思念家人朋友的意思。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 重阳节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关于重阳习俗活动的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季秋纪》“(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秋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的宴会发展来的。拜神祭祖及求长寿、饮宴等,构成了重阳节的基本内容。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人文历史厚重体现在什么地方
公元280年(西晋太康元年)置平州县,属巴西郡,治所汉王庙(今江口镇龙潭村)。 平昌县(14张) 先后隶属巴西郡、大谷郡、遂宁郡。 南梁置平川县。 564年(北周保定四年)更名“同昌县”,属遂宁郡。 583年(隋开皇三年)改属清化郡,589年(隋开皇九年)更名“归仁县”,隶属仍旧。 618年(唐武德元年)隶属巴州,二年改属万州,627年(贞观元年)属巴州。 966年(北宋乾德四年)废归仁县入曾口县。 1245年(南宋淳祐五年)在今江口镇杨柳村和笔山乡境分别建小宁、新德州,隶属利州路元朝初年改属保宁府;1283年(至元二十年)并入阆中县。 明朝无县建置,隶属巴州。1729年(清雍正七年)置江口分州,隶属巴州。 1913年(民国二年),巴州更名巴中县,分州随之更名为江口分县。1933年6月川陕苏维埃置江口县。 1935年红军撤离后,境地恢复旧制,属巴中县。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成立平昌设治局,取“平州”、“同昌”首尾各一字命名。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升为平昌县,属四川省第15行政督察区。 平昌县城市规划图 1949年12月,县境解放。 1950年2月属川北区达县专区。 1953年9月属四川省达县地区。1993年10月后属四川省巴中地区(今巴中市)。 1950年2月2日,成立平昌县人民政府。 1955年9月23日更名为“平昌县人民委员会”。 1967年3月18日因“文化大革命”改为“临时生产委员会”,继称“抓革命促生产委员会”。 1969年4月23日成立平昌县革命委员会。 1980年10月13日恢复县人民政府建制至今。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