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都城?明朝开始的首都在哪里
今天给各位分享明朝的都城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明朝的都城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明朝的三个都城分别是哪里?
明朝的三个都城分别是北都北京、南都应天和中都凤阳。明太祖朱元璋占领了应天之后,向西讨伐陈友谅,向东击败了张士诚,彻底站稳了脚跟。应天可谓是朱元璋的崛起之地,朱元璋打下江山后,想要定都他的故乡,安徽凤阳。 洪武2年,徐达和常遇春带领明军北伐,把元朝的剩余势力彻底赶到了漠北,至此,明朝的江山统一了。于是,定都的事情开始被排上日程。 因为建文帝的削藩政策,燕王朱棣等人想要反抗,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成功称帝,史称明成祖。朱棣在应天登基,远离塞北,造成明朝北疆兵力不足,边境存在隐患。在永乐7年,丘福10万兵马全军覆没更让这个问题变得严峻。为了稳定明朝的统治,明成祖朱棣在永乐12年迁都北平,改称顺天。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安葬在应天,应天位于明朝东南的核心地区,地位依然很重要。所以,明成祖朱棣将应天定为南都,明朝南都、北都和中都三个都城的格局就这样形成了。
明朝为什么分了三个都城?最开始的首都在哪里
明朝时期的应天府,就是现在的江苏南京。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朱元璋带领大军,日夜围攻,用了十天的时间,把元末重镇集庆(江苏南京)拿了下来。当他称帝后,就把集庆改名为应天府,并作为自己的都城,把开封(河南开封)作为陪都。 应天府,或称京师,是南京在明朝时期的名称,为明朝前期首都,后永乐时期迁都顺天府,应天府作为留都。应天府下辖上元、江宁、句容、溧阳、溧水、高淳、江浦、六合八县 明朝(1368年 ―1644年 )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民不聊生,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 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定都于应天府 扩展资料 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改为应天府。1368年建立明朝,以南京为京师,南京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迎来历史上的第二次高峰。明初京师总人口约70万人,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修造历时达27年的南京明城墙,是世界第一大城垣。鸡笼山麓的国子监学生多达近万人,还有日本、朝鲜、安南、琉球等国的留学生在此学习。 1402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建文帝帝位,攻占南京后称帝,改元永乐。1421年,朱棣正式迁都北京,将南京改为留都,设南京六部等机构,行使双京制,应天府(南京)和顺天府(北京)合称二京府。1430年,郑和从南京龙江关(今下关)启航,率领2.7万余官兵,驾驶宝船61艘,开始第七次远航。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应天府 百度百科——南京
明朝的首都叫什么?
明朝的首都开始是南京,后来改为北京。明朝首都朱元璋时期是现在的南极(应天府),后明成祖朱棣北上迁都,改国都为北京(顺天府)。 明太祖朱元璋在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1368年1月23日),在应天府登基即位,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是为“明太祖”。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 明成登记后祖十分重视经营北方,加之自己兴起于北平,明成祖在南京即位后,于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设行在六部,增设北京周围卫所,逐渐建立起北方新的政治、军事中心。 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开始了营建北京天寿山长陵,以示立足北方的决心。与此,争取与蒙古族建立友好关系。鞑靼、瓦剌各部先后接受明政府封号。 永乐八年(1410年)至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亲自率兵五次北征,巩固了北部边防。永乐十四年(1416年)开工修建北京宫殿也就是紫禁城(但后来部分宫殿被李自成放火烧毁,清初又重新修复)。 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南京为陪都。 扩展资料 1368年,朱元璋南京登基。金陵自古为虎踞龙蟠之地,有王者之气。以至于秦始皇都要把金陵的龙脉挖断,这才有了今日一条穿城而过的名河——秦淮河。 朱元璋的政权是从蒙古人手中夺来的,尽管元人退回了关外,但要挟无时不在,派遣由朱棣去北京主政,称燕王。 后来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为防变乱(朱棣根据地在北京),于是迁都北京,改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改北京为京师。 朱棣死后,明仁宗即位。明仁宗长时间作为太子在南京监国,即位后面临残缺的北京皇宫,有还都南京的欲望了。 但仁宗未满一年就驾崩了,仁宗的遗诏中表明他期望还都的志愿,但继位的明宣宗仍是暂缓了还都的方案。等到明宣宗的儿子明英宗继位后,正式断定北京为明朝京师。 两京城即一国两都制度。“两京制”影响了中国多个朝代都城的兴建,史上的短命王朝里拥有“两京”的更多,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魏、北齐、北周都是两个都城。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由于南京不是在“中国的中心”,就想到了“两京制”。 在明亡清兴以前,中国一直有两个“首都”,一个南京,一个北京,到了清朝,满族人延续了两京制,首都为北京,陪都为盛京(沈阳),清朝人在沈阳建了一座一模一样的故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乐迁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朱元璋建明朝的都城叫什么
朱元璋建明朝的都城叫应天府,是南京在明朝时期的名称,为明朝前期首都,后永乐时期迁都顺天府,应天府作为留都。应天府下辖上元、江宁、句容、溧阳、溧水、高淳、江浦、六合八县。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亲自带兵分三路用十天时间攻破集庆路(今南京),并改名应天府。三月,改集庆路名为应天府。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建为南京。 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月至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的25年间,应天府为明朝的京师。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北迁,以顺天府为京师,以南京应天府为留都。清初顺治二年(1645年),满清攻克应天府后改名为江宁府。 扩展资料 应天府发展历史 1275年,元兵从雨花台进入建康城。元军占领建康后,设建康府宣抚司。天历二年(1329年),改建康路为集庆路。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亲自带兵分三路用十天时间攻破集庆路(今南京)。明太祖丙申年(1356年)三月,改集庆路名为应天府。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以应天府建为南京,以开封府建为北京。 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月,罢北京开封府,改南京称为京师。 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京师改称“南京”;改北平府(今北京)名为顺天府,建为“北京”,称为“行在”。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朱棣下诏迁都北京顺天府,遂开始全面营建北京城。 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正月,朱棣正式迁都北京顺天府,改北京名为京师;设南京应天府为留都,形成了南北“两京制”。朱棣称帝后的南京,虽然有完整的机构,但实际上已流于形式。 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攻克应天府,改应天府为江宁府,改南直隶为江南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朝
明朝的首都叫什么?
明朝的首都开始是南京,后来改为北京。明朝首都朱元璋时期是现在的南极(应天府),后明成祖朱棣北上迁都,改国都为北京(顺天府)。 明太祖朱元璋在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1368年1月23日),在应天府登基即位,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是为“明太祖”。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 明成登记后祖十分重视经营北方,加之自己兴起于北平,明成祖在南京即位后,于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设行在六部,增设北京周围卫所,逐渐建立起北方新的政治、军事中心。 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开始了营建北京天寿山长陵,以示立足北方的决心。与此,争取与蒙古族建立友好关系。鞑靼、瓦剌各部先后接受明政府封号。 永乐八年(1410年)至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亲自率兵五次北征,巩固了北部边防。永乐十四年(1416年)开工修建北京宫殿也就是紫禁城(但后来部分宫殿被李自成放火烧毁,清初又重新修复)。 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南京为陪都。 扩展资料 1368年,朱元璋南京登基。金陵自古为虎踞龙蟠之地,有王者之气。以至于秦始皇都要把金陵的龙脉挖断,这才有了今日一条穿城而过的名河——秦淮河。 朱元璋的政权是从蒙古人手中夺来的,尽管元人退回了关外,但要挟无时不在,派遣由朱棣去北京主政,称燕王。 后来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为防变乱(朱棣根据地在北京),于是迁都北京,改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改北京为京师。 朱棣死后,明仁宗即位。明仁宗长时间作为太子在南京监国,即位后面临残缺的北京皇宫,有还都南京的欲望了。 但仁宗未满一年就驾崩了,仁宗的遗诏中表明他期望还都的志愿,但继位的明宣宗仍是暂缓了还都的方案。等到明宣宗的儿子明英宗继位后,正式断定北京为明朝京师。 两京城即一国两都制度。“两京制”影响了中国多个朝代都城的兴建,史上的短命王朝里拥有“两京”的更多,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魏、北齐、北周都是两个都城。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由于南京不是在“中国的中心”,就想到了“两京制”。 在明亡清兴以前,中国一直有两个“首都”,一个南京,一个北京,到了清朝,满族人延续了两京制,首都为北京,陪都为盛京(沈阳),清朝人在沈阳建了一座一模一样的故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乐迁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