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的玻璃陨石特征?用什么方法可以鉴别玻璃陨石

生活常识 2023-05-07 16:32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今天给各位分享正宗的玻璃陨石特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正宗的玻璃陨石特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玻璃陨石的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玻璃陨石的各种类型、不同颜色的玻璃陨石,玻璃陨石的各种形状

玻璃陨石有哪些特征

玻璃陨石呈块状、不规则状、哑铃状、液滴状和纽扣状,比重为2.32-2.5gmm3,折射率为1.48-1.52,且折射率值与SiO2含量呈负相关关系; 颜色以棕黑色和深绿色为主,大多数玻璃陨石发育流动构造,有异离体,焦石英和气孔,凹坑及各种刻蚀痕迹。 除Muong Nong型层状玻璃陨石外,大多数玻璃陨石所含包体矿物极少,Muong Nong型玻璃陨石所含的微粒矿物包体中,有些被证明是撞击母体的残留物。 分布范围 玻璃陨石具有广泛而限定的地理分布,分布在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和佐治亚州的玻璃陨石称为北美群;分布在中欧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的莫尔达维河流域的玻璃陨石称为莫尔达维石群; 分布在象牙海岸的玻璃陨石称为象牙海岸群,最大的一个玻璃陨石群是澳大利亚-东南亚玻璃陨石群,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亚半岛及我国的南部地区,分布面积约占地球陆地表面积的10%。 我国玻璃陨石最早发现于海南和雷州半岛,其特点以及年龄与澳大利亚—东南亚玻璃陨石相似,可能是同期产生的。

玻璃陨石如何鉴定

玻璃陨石的各种类型、不同颜色的玻璃陨石,玻璃陨石的各种形状

玻璃陨石怎么鉴定?

1、观察表面法 玻璃陨石一般是呈不规则的形态,陨石在降落过程中穿过大气层发生摩擦产生高温,因而陨石表面有燃烧过形成的一层黑色熔壳以及气流摩擦留下的气印,还具有流纹或流线构造。 2、吸铁石是实验法 玻璃陨石基本分为三大类,分别为石陨,石铁云和铁陨。其中石陨的磁性相对来说会比较小,不容易被磁铁吸引。而石铁陨和铁陨中含铁量比较多,磁性则比较强。 扩展资料 对玻璃陨石成因的争论一直贯穿于玻璃陨石的整个研究历史中。古代关于玻璃陨石成因的认识,有的充满了神奇的想像和神秘的宗教色彩,有的反映了素朴的自然观,如玻璃陨石的希腊原文的原意为“熔融”,我国琼州半岛地区的居民称之为“雷公墨”,这些名称都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反映了对玻璃陨石成因的认识。 在欧洲,直到19世纪和20世纪初,科学家们的注意力只限于莫尔达维石,而其产地正是欧洲玻璃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这一时期他们争论的焦点是,这些玻璃是人工的还是天然的。 当人们认识到玻璃陨石不是人工玻璃后,作为天然产物,地球火山成因说显然是其第一选择。但研究发现,玻璃陨石与火山玻璃(如黑曜岩)在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上有很大的差别,玻璃陨石的地球火山成因说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与此,对玻璃陨石成因还提出过其它一些观点,比如认为是石陨石消融产物(Hardcastle,1926);闪电时地表土壤熔融而形成的闪电熔岩;是由陨石与地球卫星碰撞而形成的硅质凝胶在腐殖酸的作用下干燥而成的;是彗尾在空气中氧化形成的(Goldschmidt,1924);甚至认为是反物质的陨落。这些观点都因缺乏基本的科学证据,且与玻璃陨石的基本特征不符而被摈弃。 对玻璃陨石成因的争论一直贯穿于玻璃陨石的整个研究历史中。古代关于玻璃陨石成因的认识,有的充满了神奇的想像和神秘的宗教色彩,有的反映了素朴的自然观,如玻璃陨石的希腊原文的原意为“熔融”,我国琼州半岛地区的居民称之为“雷公墨”,这些名称都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反映了对玻璃陨石成因的认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玻璃陨石

玻璃陨石有哪些鉴别方法与特点

1、形状鉴别 一般呈块状、不规则状、哑铃状、液滴状和纽扣状,比重为2.32-2.5gmm,折射率为1.48-1.52,且折射率值与SiO含量呈负相关关系。 2、颜色鉴别 颜色以棕黑色和深绿色为主,大多数玻璃陨石发育流动构造,有异离体,焦石英和气孔,凹坑及各种刻蚀痕迹。除Muong Nong型层状玻璃陨石外,大多数玻璃陨石所含包体矿物极少,Muong Nong型玻璃陨石所含的微粒矿物包体中,有些被证明是撞击母体的残留物。 特点地表发现的玻璃陨石多呈块状,棕黑色到浅绿色,一般为厘米级大小,表面多具空气动力学熔蚀刻痕。长期的研究证明,玻璃陨石在化学和结构特征上与地球火山玻璃具有明显的区别,不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扩展资料 对于大玻璃陨石样品的实验室研究,可使用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其结构特征和化学性质;用电子探针、化学全分析、能谱仪、中子活化法、光谱仪等测定其常量和微量化学成分;用各种质谱仪、拉曼光谱仪探测其同位素组成。 用裂变径迹法测定其形成年代;用风洞装置可在实验室内模拟制造人工玻璃陨石,研究其各种生成条件和结构特征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玻璃陨石研究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玻陨石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