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是哪几
今天给各位分享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中国历史著名水利工程有哪些
1、郑国渠 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郑国渠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它发挥灌溉效益的100余年,而且还在于首开了引泾灌溉之先河,对后世引泾灌溉发生着深远的影响。 秦以后,历代继续在这里完善其水利设施先后历经汉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的龙洞渠等历代渠道。 2、龙首渠 龙首渠位于陕西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是一引洛渠道,在开发洛河水利的历史上是首创工程,它是今洛惠渠的前身。 龙首渠大约是在汉武帝元狩到元鼎年间根据庄熊罴的建议而修建的。这是开发洛河水利的工程,征调了1万多民工,挖通起自征县(今澄城县)终到临晋(今大荔县)的渠道。据说渠成后,重泉(今蒲城县东南)以东的1万多顷盐碱地得到灌溉,每亩能收10石粮。 3、大运河 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在大运河成为漕运的主体水道之后,漕运借助大运河沟通南北的便捷条件,将漕粮转运到全国大部分地区,成为王朝调剂物资、制衡社会的有力手段。尤其是在明清两代,漕运的社会历史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4、灵渠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灵渠主体工程由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水涵、陡门、堰坝、秦堤、桥梁等部分组成,尽管兴建时间先后不同,但它们互相关联,成为灵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公元前214年,即灵渠凿成通航的当年,秦兵就攻克岭南,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 5、都江堰水利工程 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 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该大型水利工程现存至今依旧在灌溉田畴,是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国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首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运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灵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都江堰水利工程
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哪些?
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指它山堰、都江堰、漳河渠和郑国渠。 它山堰 它山堰位于宁波市鄞县鄞江镇西南它山旁,建于833年(唐太和七年)。它山堰长134.4米,面宽4.8米,皆用长2至3米、阔0.2至0.35米条石砌筑,左右各36石级。堰面全部用条石砌筑而成,堰身为木石结构,有逾抱大梅木枕卧堰中,历干余年不腐,被称为它山堰梅梁。修建它山堰的目的,是为了抵御潮汐,使海水与江河分流,咸淡阻隔。江河水经过该堰分流两道一支入月湖,另一支入鄞江和奉化江,灌溉千亩良田,化水害为水利。它山堰与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同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迄今千余年,历经洪水冲击,仍基本完好,继续发挥阻咸、蓄淡、引水、泄洪作用。1988年12月28日,国务院公布它山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是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渠 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距今已2217年,仍然发挥着功用。 郑国渠 郑国渠是最早在关中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战国末年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
有人知道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是哪几个?
它山堰、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它山堰 位于宁波市鄞县鄞江镇西南它山旁,建于833年(唐太和七年)。它山堰长134.4米,面宽4.8米,皆用长2至3米、阔0.2至0.35米条石砌筑,左右各36石级。堰面全部用条石砌筑而成,堰身为木石结构,有逾抱大梅木枕卧堰中,历干余年不腐,被称为它山堰梅梁。修建它山堰的目的,是为了抵御潮汐,使海水与江河分流,咸淡阻隔。江河水经过该堰分流两道一支入月湖,另一支入鄞江和奉化江,灌溉千亩良田,化水害为水利。它山堰与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同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迄今千余年,历经洪水冲击,仍基本完好,继续发挥阻咸、蓄淡、引水、泄洪作用。1988年12月28日,国务院公布它山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国渠 郑国渠首位于泾阳县王桥乡上然村北的仲山西麓,其东有仲山,嵯峨地形特点是西北微高,东南略低。渠首充分利用这一地形,使干渠沿北山南麓居于最高地带向东伸展,分支灌溉。 郑国渠首的两个渠口相距很近,很可能是为了便于引水分先后期开凿。郑国渠是我国战国时期继西门豹治邺建成漳水十二渠、秦蜀郡守李冰建成都江堰之后的又一大型水利工程,它从规划、设计、施工以及用洪用沙方面都有许多独到之处,是我国古代水利史上的首创。 灵 渠 灵渠,建成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是跨越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位于湘桂走廊中心兴安县境内,与陕西的郑国渠、四川的都江堰并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称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灵渠历史悠久,设计精巧,全长37公里,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将海洋河水三七分流,三分入漓江,七分入湘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之后,又与公元前211年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秦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惟独在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建树,原来是因为广西的地形地貌导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证交通补给成了这场战争的成败关键。秦始皇运筹帷幄,命令史禄劈山凿渠。史禄通过精确计算终于在兴安开凿了灵渠,奇迹般的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最终把岭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地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 都江堰 位于都江堰市区西1公里,是秦蜀郡守李冰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前后创建的一座运用水动力学原理,采用无坝引水建筑形式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选择具有得天独厚自然条件的岷江出山口与成都扇形平原顶端结合部作堰址,凿开玉垒山伸同江心的余脉,形成坚固的、水量可控制的宝瓶口引水口;在岷江弯道江心作鱼嘴分水堤,分水分沙;在鱼嘴分水堤与宝瓶口引水口之间构作飞沙堰泄洪道,自动泄洪排沙。都江堰三在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巧妙配合,联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壅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都江堰创建以来,基本实现了水分四六,外江泄走六成,既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防止灾害发生。都江堰水利工程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直接影响了中国广大地域。这种工程形式展示了古代水利规划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被国外环境和水利专家誉为亲自然和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
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为它山堰、郑国渠、灵渠、都江堰。 它山堰 位于宁波市鄞县鄞江镇西南它山旁,建于833年(唐太和七年)。它山堰长134.4米,面宽4.8米,皆用长2至3米、阔0.2至0.35米条石砌筑,左右各36石级。堰面全部用条石砌筑而成,堰身为木石结构,有逾抱大梅木枕卧堰中,历干余年不腐,被称为它山堰梅梁。修建它山堰的目的,是为了抵御潮汐,使海水与江河分流,咸淡阻隔。江河水经过该堰分流两道一支入月湖,另一支入鄞江和奉化江,灌溉千亩良田,化水害为水利。它山堰与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同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迄今千余年,历经洪水冲击,仍基本完好,继续发挥阻咸、蓄淡、引水、泄洪作用。1988年12月28日,国务院公布它山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国渠 郑国渠首位于泾阳县王桥乡上然村北的仲山西麓,其东有仲山,嵯峨地形特点是西北微高,东南略低。渠首充分利用这一地形,使干渠沿北山南麓居于最高地带向东伸展,分支灌溉。 郑国渠首的两个渠口相距很近,很可能是为了便于引水分先后期开凿。郑国渠是我国战国时期继西门豹治邺建成漳水十二渠、秦蜀郡守李冰建成都江堰之后的又一大型水利工程,它从规划、设计、施工以及用洪用沙方面都有许多独到之处,是我国古代水利史上的首创。 灵渠 灵渠,建成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是跨越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位于湘桂走廊中心兴安县境内,与陕西的郑国渠、四川的都江堰并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称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灵渠历史悠久,设计精巧,全长37公里,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将海洋河水三七分流,三分入漓江,七分入湘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之后,又与公元前211年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秦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惟独在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建树,原来是因为广西的地形地貌导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证交通补给成了这场战争的成败关键。秦始皇运筹帷幄,命令史禄劈山凿渠。史禄通过精确计算终于在兴安开凿了灵渠,奇迹般的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最终把岭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地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 都江堰 位于都江堰市区西1公里,是秦蜀郡守李冰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前后创建的一座运用水动力学原理,采用无坝引水建筑形式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选择具有得天独厚自然条件的岷江出山口与成都扇形平原顶端结合部作堰址,凿开玉垒山伸同江心的余脉,形成坚固的、水量可控制的宝瓶口引水口;在岷江弯道江心作鱼嘴分水堤,分水分沙;在鱼嘴分水堤与宝瓶口引水口之间构作飞沙堰泄洪道,自动泄洪排沙。都江堰三在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巧妙配合,联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壅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都江堰创建以来,基本实现了水分四六,外江泄走六成,既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防止灾害发生。都江堰水利工程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直接影响了中国广大地域。这种工程形式展示了古代水利规划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被国外环境和水利专家誉为亲自然和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哪四个?
分别是它山堰、郑国渠、灵渠、都江堰。 1、它(tuō)山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水利工程。属于在永江支流银江上建设的储盐、储光引水灌溉枢纽工程。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西南部,依山傍银江镇,漳西出口。 唐太和七年(公元833年)由县长王元伟创立。与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水利工程。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水利工程遗产。 2、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伟大工程。它属于关中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位于泾河西北岸,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处。西引静水至罗水,东引罗水,全长300多英里(灌溉面积4万公顷)。 3、灵渠,原名秦挖渠、零渠、斗河、兴安渠、湘桂渠。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公元前214年开凿通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由东向西,连接兴安县东部的洋河(湘江源头,由南向北流)和兴安县西部的大荣河(漓江源头,由北向南流)。 4、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部。它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它建于秦始皇晚期(约公元前256-251年)。这是蜀县太守李兵父子在前人挖掘别岭的基础上组织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引水鱼口、飞沙堰、保品口等部分组成。 都江堰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远离人民和沃土千里的水旱“天国”。截至目前,灌溉面积已达30多个县市,近千万亩。它是世界上最长、仅存、仍在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扩展资料 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 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 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由兴建源远流长,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灵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国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它山堰 (水利工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都江堰 (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