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历史文化背景?敦煌莫高窟的历史价值
今天给各位分享敦煌历史文化背景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敦煌历史文化背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敦煌飞天起源于哪里,什么文明?
《敦煌》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1lhlwc6WMPMONmWGpmNV2Q 提取码: vtrn 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壁画中的飞仙亦称为飞天,飞天、飞仙不分。后也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飞仙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指的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后来成为中国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
敦煌飞天壁画从什么时候开始绘制的?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怀洞窟创建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建而消逝。 佛教中把化生到净土天界的神庆人物称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唐藏〈金光明经疏〉中云“外国呼神亦为天。”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道教中把羽化升天的神话人物称为“仙”,如“领先仙”、“天仙”、“赤脚大仙”等,把能在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仙。宋〈太平御览〉卷622引〈天仙品〉中云“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飞仙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壁画中的飞天亦称为飞仙,是飞天、飞仙不分。后业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道教的飞仙虽然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但在名称上,只把佛教石窟壁画中的空中飞神乐为飞天。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 ,后来成为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 敦煌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的复合体。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唐代慧琳〈音义〉上解释说“真陀罗,古作紧那罗,间乐天,有微妙间响,能微妙音响,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次此天女,多与乾闼婆为妻也。”乾闼婆与紧那罗被佛教列入天龙八部神后,随着佛教理论和艺术审美以及艺术创作的发展需要,由原来的马头人峰的狰狞面目,逐渐演化为眉清目秀,体态俏丽,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天人飞仙了。 乾闼婆和紧那罗最初在佛教天龙八部众神中的职能中有区别的。乾闼婆---乐神的任务是在佛教净土世界里散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 歌神的任务是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奏乐歌舞,居住在天宫,不能飞翔于去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的职能混为一体;乾闼婆亦演奏乐器,载歌载舞;紧那罗亦冲出天宫,飞翔云霄。乾闼婆和紧那罗男女不分,合为一体,化为后世的敦煌飞天。莫高窟西魏时已出现了持乐歌舞的飞天。隋代以后,乾闼婆和紧那罗混为一体,已无法分辩了。只是音乐界、舞蹈界写文章时,为了把他们和乐伎加以区别,把早期天宫奏乐的乾闼婆定名为天宫乐伎,把后来合为一体、持乐歌舞的飞天定名为飞天伎乐。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事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它是不长翅磅的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敦煌经历千年为何现在还有千年“沙泉共生”的奇迹?
敦煌正坐落在这一片苍茫之间。北侧是马鬃山和戈壁滩,南侧是祁连山;西侧是库姆塔格沙漠,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快赶上一个半北京那么大;东边不远则是中国第三大的巴丹吉林沙漠。 而鸣沙山,就位于东西两个沙漠间的过渡地带,距离敦煌市仅仅只有5公里,时刻标示着这座城市的大漠气质。前凉张骏曾改敦煌郡为沙州,北周保定三年改敦煌县为呜沙县,皆由鸣沙山的名。故《水经注》云“南七里有鸣沙山,故亦曰沙州也。” 鸣沙山在敦煌市内就可清晰看到。“沙岭晴鸣”是敦煌八景之一。《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选美中国”评选的前3名沙漠都是巨型沙漠的腹地,作为第4名的鸣沙山更适合感受沙漠共通的气质。 不多见的纯白“雪漠”。雪一般因为量少及风的作用,很难完全覆盖沙漠,常只有斑驳的景象。 这里有“沙漠必备”新月形沙丘。当风吹向沙丘时,在近地面处遭受阻挡,风速减小,气流堆积,而沙丘顶部风速大,气压小,这就会产生沿沙丘向上的爬升气流;沙丘也会把风“劈开”,造成绕流,背风面不均匀的气压更会造成涡流,在单向风长期的作用下,沙丘就会成为新月形,仿佛张开怀抱,顺风而奔。 新月形沙丘两面不对称,迎风面较缓,坡度10°-20°,背风面较陡,坡度30°-35°,两翼顺风向延伸。图中骆驼上方的沙丘就为新月形。 这里也有“沙中贵族”金字塔形沙丘。它形成条件苛刻,在世界沙海中只占到8%左右,还是最为高大的类型之一。在敦煌,南北多被山阻挡,狭长的东西向是季风的通道,春夏季盛行偏东风,秋冬季盛行偏西风。 而鸣沙山,由于南侧祁连山与东侧三危山对气流的影响,加之自身内部还因地形起伏有局部环流,可以出现夹角约呈120°的三个风向,而且输沙强度近乎相等!如此“你添砖,我加瓦,他造梁”,数座高度上百米的沙山拔地而起。 月牙泉边就有金字塔形沙丘,可谓“天选之地”。金字塔形沙丘一般分布在山前地带;相比新月形沙丘更加稳定,不易移动。 鸣沙山名字的由来,就是这里的沙子“会唱歌”。沙粒中的主要成分——石英被溶蚀,可以形成鳞片状、蜂窝状结构;“在世间的磕磕碰碰”也会形成碟形、三角形、锅形等凹坑,它们构成了“自身共鸣箱”。高大的沙丘、复杂的地形、常年存在的地下水还会催生“蒸汽共鸣箱”、“壑谷共鸣箱”、“干湿沙层共鸣箱”。沙子一经摩擦,声音就会被放大,或如战鼓雷音,或如管弦胡乐。 鸣沙山的沙也并不只有浅黄色,而是红、黄、绿、白、黑五色,交融而绚烂。它们仿佛时刻在说这里是敦煌。
敦煌莫高窟经历了哪些历史大事件
在故事之前,我得先介绍一下敦煌莫高窟的概况。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本地人都这么叫),现在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明珠,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因为那里有几千年来中国各个朝代开凿的洞库。里边有大量菩萨塑像和壁画,内容都是佛经故事,各个朝代的洞库又有当时的社会文化特色,所以可以说是中国佛教历史的大百科。莫高窟曾经有喇嘛庙、和尚庙和道士庙,都是为了守窟保经。解放前一个守窟人是个道士,叫王圆禄(音)。藏经洞就是他发现的。扯远了,如果想知道莫高窟历史故事以后再说。现在主要说鬼故事。 一、九层楼里的鬼故事 我的爷爷奶奶都是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从他们那里我听到的这些故事。奶奶跟我讲过这样一件事.(大概是96年的事吧记得当时我上高中)莫高窟里最大的佛是一尊坐着的33米高的96窟(九层楼)弥勒佛,九层楼是在其周围的石壁上搭起的9) 层楼台,远看象是一座镶嵌在石壁上的寺院大殿。楼梯在殿内,佛爷的座下从坐到右有条通道,很低大概1。3米左右吧,过年去拜佛的人都会从底下钻过去,这样新年里都会平安。九层楼前面是个广场,一些重要的仪式啊什么都在这里举行。作为旅游胜地,莫高窟白天游客很多,不管哪个角落都能见到游人。但到下午5点以后,游人都回市区了(莫高窟离敦煌市区5华里),就只有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在那里呆着。有三个年轻职工,两男一女(女的是院里一个熟人的女儿,和两个男的之一谈对象呢),就在九层楼的大殿前聊天,聊着聊着女的就看见三楼楼梯上有个白影子,说是不是还有谁在上面没下来,反正都有钥匙(大殿都锁了),干脆到楼上去看看,于是他们就上楼了。九层楼里没有电灯,完全靠外面的阳光取光,而且它是坐西朝东,5点以后里边能见度就很低了。他们三个人上到三楼的时候,女的突然就不走了,两个男的奇怪就问她怎么了,她也不说话,过了会就直冲下楼,往对面的沙丘上跑(距离洞窟5-600米有条河,再往东走就是一片沙丘,再往东是三危山,祁连山的一部分,沙丘的一片高地遥对着莫高窟的地方是墓地,埋葬着曾经守过窟的和尚喇嘛类的人物),两个男的就跟在后面追,叫她的名字也不回答,追也追不上!(要知道两个男的使劲的追都追不到个女的)。女的跑到墓地中的一个坟前停下了,两个男的追到那里,就听那个女的自言自语说有人叫我过来这里,我就来了……两个男的吓坏了,拉着女的就往回跑,后来听说女的精神有点乱了,听奶奶说那个坟是一个和尚的。 二、林荫道上的和尚 坐车往莫高窟走的后半段路,过了敦煌机场,就都是戈壁,一直到莫高窟前一公里的地方公路两边,有一条长500米左右的白杨林,这些树都是奶奶爷爷那辈人栽的。研究院新的办公区就在这片林子里。从新区骑车到莫高窟得个10来20分钟吧。工作人员有一部分都在新区住宿舍。一次一个工作人员很晚了骑车回新区,大概晚上10点多以后了,路上很黑,就依稀看见路。骑进林子后,他就看见前方50米左右有个和尚,青色和尚装,他还挺奇怪,怎么会有个和尚?于是加速想要追上那个和尚,但他发现,不管骑多快,和尚总在距离他50米左右的前方,而且依稀是面对着他!(他后来都很奇怪,路都看不清为什么看那个和尚很清楚?)他意识到是见鬼了,吓的也不敢再追,骑到新区就回宿舍蒙头睡觉了!后来他跟院里的人说,大家都说是和尚?老人似乎都认识……奶奶讲给我的…… 三、新区宿舍的闹鬼事件 经常有美术学院的学生去莫高窟临摹写生,有些人会被安排在新区宿舍里住宿。有个学生到了莫高窟后住在新区宿舍,过了几天安稳的写生生活,有天夜里,他躺下后怎么也睡不着,到半夜1、2点了,老听见有人在楼道里走动,就在他睡的宿舍的门口来回走,还有踢易拉罐的声音,易拉罐在地上滚动发出的咣啷声,还有风声(隔壁上的风吹起来很恐怖,呜呜的,而且无穷无尽的感觉)。他怕的不行,因为听见脚步声还算正常,而听见楼道里有风声就不正常了。好几次听见脚步就停在门口,也不敲门,过会又开始来回走。吓的他也不敢上厕所,就这么醒着一直到5点多天开始亮了才没有那些声音。第二天他问其他宿舍的人,没有一个人听到夜里有异动,也没刮风。吓的他当天就回学校了,也不敢临摹了。因为研究院里有些研究员兼任美院的导师,所以从他们那里听到了这个故事…… 四、麦积山的凄厉惨叫 奶奶年轻时,因为从事文物保护工作,所以经常去其他石窟古迹去临摹和统计考察。有一次去甘肃甜水麦积山临摹壁画。麦积山远看象是一个很大的农家麦剁,山上也有很多洞库。当时奶奶他们去了都在山下农舍里住,解放初期那里很荒凉,农舍就靠近麦积山的一段悬崖。有天晚上下雨,那时还没有电灯,点的都是煤油灯,奶奶睡在床上就听见外边的雨和风很凌厉的响。大概半夜三点多突然听见一个男人的惨叫声,象是一个人从悬崖上掉下来,声音从小到大,很凄惨的叫声,然后突然就没了。奶奶他们一起的都听见了,大家都起来,提着马灯出去在山脚下找人,他们都认为有人失足掉下山崖了。找到天亮了也没找到,很奇怪,因为听到的声音很近,就象是在跟前发生的。第二天他们去问麦积山石窟的管理人员(年龄不小了,就是守窟的),那老头告诉他们在多年以前确实有个人从奶奶他们住的旁边山崖上掉下来,是个男人,也是在个大雨之夜……当时奶奶他们也真是厉害,胆子都很大,听了也没当回事,继续在那里一直到任务完成才回敦煌。后来奶奶跟我将这个故事的时候还做出了她自己的解释,可能是地球磁场关系,把多年前的惨叫声存在了那个环境里,当同样的环境再出现时,又把当时的声音重放了。 奶奶现在还很健康,思维敏捷,我经常和她讨论现在的社会啊国事啊,她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非常喜欢听奶奶讲她的经历。 五、莫高窟天空的五彩祥云 这个事情没有鬼怪色彩,倒是很吉祥的真实经历,不过是爷爷经历的。 爷爷当年在研究院任摄影队队长,负责对各个洞库的壁画佛像进行拍照存档,还有莫高窟周边环境取景等等。他经常背着相机到处跑,包括附近三危山里。他年轻时候看到过两次祥云。敦煌那边地处沙漠戈壁中间,很干燥,天空很少有云。但爷爷看到的是在莫高窟正上方,有很大一片云彩,云彩边缘发五色光,红、绿、黄、灰、青,而且在飘动过程中不怎么变形。在佛爷窟上方看到这样的景象,感觉就象在西天世界观看诸佛爷出行讲经一样。爷爷在敦煌呆了40多年,只看到过两次这样的景象。我则没有福气,只是听说。 爷爷一生受过很多苦,本来学艺术的个性都很张扬,但就因为那些岁月的那些经历,让爷爷的后半生很平淡内敛甚至是封闭的度过了。但爷爷是个很好的人,也是受了菩萨的保佑吧,92岁时无疾而终,我们做儿孙的都很欣慰,他的后半生过的很好……怀念爷爷 六、莫高窟的菩萨很灵 其实莫高窟的菩萨很灵的,要知道他们都是几千年的佛了。前面说的和尚故事,我想是因为这些菩萨仍然让他们侍奉才会留在莫高窟。 奶奶以前是档案室的,所以负责所有洞窟的钥匙。80年代的莫高窟洞窟没有象现在的铝合金门,大都是木头门加大锁,而且没有现在的水泥走道,高点的洞子就是在山壁上打上木桩,然后铺上木头板,用绳索固定,走起来很惊险。我小时候经常跟着奶奶来回跑洞子,洞子里边黑乎的,进去都得打手电,而且很阴凉,哪怕外边的太阳晒的沙子到100多度,里边还是10带度,奶奶边查洞子边给我讲佛经故事,壁画里有好多都是象连环画一样讲述佛经故事的。所以我从小就对佛有感情,自然也信佛了。呵呵扯远了……言归正传 莫高窟洞子靠南边上有个小洞子,里边的菩萨是送子观音,在没有进行保护前,敦煌的老百姓都去那里拜她求子。 我的大舅结婚5年了没有孩子,他比我妈结婚早两年,后来我都2岁了他还没子女,急的不行,他和我舅妈什么方都试了,医院检查,吃药,就是没动静。注大舅在兰州工作。有次回敦煌过年,跟我奶奶说起这个事,奶奶说,我带你去拜拜送子观音吧,大舅特高兴,和舅妈一起去了。是大年初几啊,洞子里很冷,而且地上都是沙土,舅舅和舅妈进去就跪在土里了,很虔诚的上香,拜佛,奶奶就在边上看着,当时奶奶听见舅舅嘴里念叨菩萨保佑赐我对龙凤胎吧……挺贪心的哈……结果过了年到下半年,舅妈就怀孕了,于是我的表妹诞生了,呵呵,舅舅说当时他太贪心了,当时只要个男孩就好了。不过他对我这个表妹疼的不行,表妹也特粘她爸,舅妈老吃他俩的醋。我的表妹很乖很听话,我始终相信她是个有福的人,因为是菩萨送她来这个世界的……; 七、奶奶和剪纸和尚 奶奶在我心目中是很让人崇拜的人,虽然性格很要强,有时候很强硬,但她知道的东西很多很多,其中有不少都是带有灵异性质的,所以很吸引我。这次说个剪纸和尚的事 敦煌气候干燥,远离海洋和湖泊,所以终年少雨少雪,居民靠饮用地下水和修建水库储存雪山融水来生活。 记得小学4年级时候吧,夏天,特别热的一天,好象是个礼拜六,(注我只有周末两天在奶奶家住,平时在自己家和父母住),天上没有云彩,奶奶在家里听我一个劲的喊热,就在书房里书桌旁不知干吗,过了会她叫我过去,手里拿着一叠纸片。我就问她要做什么,她把纸片展开,是一条7个手拉着手的和尚,光头,有耳朵,手和脚(做法很简单,就是把纸来回折叠,象剪窗花那样剪出人形),然后她跟我说,去把这几个和尚抹点糨糊,倒着(注意是倒着)贴在阳台护栏边上,明天就下雨了。我当时特不相信,真这么容易下雨么?但小孩爱玩,也没跟奶奶争,拿了就去贴上了。第二天果然下雨了!!而且雨还不小!!我现在想起来都兴奋!记得当时我还问奶奶为什么会这样,奶奶这样解释说7个和尚被贴了以后会飞到天上拦云,只要是路过的云都会被他们拦住,这样越拦越多,就会下雨了……我当时还问,如果雨下的停不住怎么半?奶奶说去掉一个和尚,给天留个空,云就都走了。现在想起来,这个解释就是哄小孩玩的,但事实是那次下雨特别准,现在都没想通为什么这么灵!! PS奶奶还教过一招,如果看着天阴沉沉的,但就是不下雨,就让小男孩(一定是小男孩)在楼下墙角边JJ冲着天撒尿,一会就下雨了。我是亲身试验过的,哈哈,也特别灵的说。 八、文化大革命时期奶奶经历的鬼事 奶奶给我讲的最玄的故事就是他们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经历的事。那时研究院所有的研究员都是黑五类,牛鬼蛇神,包括院长都被造反派毒打和折磨。奶奶他们被分两批住在不同的地方,牛棚草屋。也是环境所影响,小鬼们趁着乱也不安分。那时候奶奶住的草屋顶上经常有异动,半夜里象是老鼠搬家一样的声音,一群东西来回的跑,唧唧喳喳的,拿棍子捅一下就安静了,过会又开始折腾。白天上屋顶去看,却什么都没有。她们是几个女同事住一起,都吓的睡不着觉。后来托老乡找了几根桃木挂在门口,效果也不大(注那时候因为闹腾工作都停了)。终于有一天奶奶睡觉朦胧中觉得一个小人,黑糊糊的跳进门后,到她们床前不动了。奶奶那会人很清醒,但就是动不了,喊也喊不出来,想抓旁边的人也动不了。奶奶胆子很大,认为没有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也不慌张,就这么僵着。早上天亮的时候感觉突然就没事了,那个东西也不见了。跟其他人一说,邪的是另有两个同事也都有相同的情况发生。后来奶奶他们的,和平盛世人和气壮,鬼怪也不敢造次,乱世人才会被鬼欺负啊。 九、自己经历的死孩子事件 我的中学时代是在敦煌市中学过的。敦煌市中学西边有条渠,再往西走一里多点就是市医院,医院周围都是农村和树林了。在医院后面是一片白杨林,医院里出生的死胎啊畸形胎啊的或是被父母遗弃的婴儿都被丢在那里面。 初二的一个期末考试吧,记得是考英语,一塌糊涂的考完了出来了,还是提前交卷,发现已经有一群同学都出来了,男男女女十来个。其中有三个女生是医院子女,她们就说着几天有几个死孩子被丢在那片树林了,两个特调皮的男孩就鼓动大家说,走吧去看看吧反正都考完了,小孩嘛总是好胜的,怕被别人笑话,虽然害怕但还是跟着去了。一群人走到林子里,就看见两个死婴被丢在那里,之间间隔5米多,一个是放在一个破纸箱里的,一个是被包在一快红棉布里。开始我只敢远远的看,后来看他们都走到跟前了,也跟着过去了。箱子里的小孩很小,男孩,身上就包块纱布,那两个淘气小子找了两根粗树枝把小孩挑起来看(寒…………)我正在那里看箱子里的孩子,听见后面女生在叫,回头一看,一个淘小子挑起那个包着红棉被的孩子冲女生晃。我那回头一瞥正好看见死婴的脸对着我,眼睛半睁着,嘴角有一丝笑容,很诡异的笑容!绝对不是错觉,我当时身上就凉了,等他把死婴放下后再仔细的看,却没看见有笑容。阴森森的。这时候那几个女孩对那淘小子说听大人说的人小鬼大,惹着鬼了有你好受的……大家都怕了,集体撤退!各自回家。记得那天回家的路上虽然几个人同行,但天是黄的,刮着风,冬天了(敦煌春、秋、冬刮风多,而且风里多沙尘,刮起来是黄的)。就觉得邪的慌。回家也没敢跟父母说。 后来考试成绩出来了,比及格分数少了一半(英语)。倒没有其他身体上的异常反应。顺便说一下我是属羊的,农历八月生,好象是火命吧比较硬,所以没有挨上吧。假期里也没怎么和同学联系(被家长逼着补习了)也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异常经历…… 现在想起来那笑容,真是很诡异啊…… 十、父亲经历过的事 也是初中时候的事,父亲当时是旅游行业的,经常出差或是陪客人喝酒,回来都很晚了,大概是凌晨2点以后了。有几次是撞了邪了。记得最清楚的一次,那段时间父亲老低烧,也输液了但没效果,那天父亲倒是按时回家了,但回家就躺床上睡觉,也没吃饭,然后就发烧,盖着被子给他喝了姜汤也没用。到晚上九点多(外面也是刮着风,呜呜的,屋里气氛很不好,阴阴的),我在自己屋里看书,就听见有人敲铁门(双层的,外面是铁的防盗门,里面是木头门),很轻的声音,而且很有规律,每两下之间的间隔差不多,我家住的楼道离外面还有3米远,而且门前没有任何杂物。当时我以为是楼上的邻居小孩找我玩,但听着不象,虽然邻居敲门很轻,连续的四下,不象这个持续不断的响。我就出来问我妈有没有听见门在响?我妈没听到,但我确实听见了。当时把里边的木门打开,隔着小窗口向外看,没有人啊,也没响动了,但把里面的木门关上又继续响了。我妈当时就想是不是惹着什么脏东西了,进厨房拿了个碗一双筷子,在碗里盛了些水,把筷子往碗里立,跟我说如果立住了就是有脏东西了,这是跟农村的姑奶奶学的,那筷子在水里确实立起来了,但持续时间不长,有个5秒多吧就倒了,两只筷子冲着两个方向,我妈也拿不准到底是不是有脏东西,就去卧室找了些黄纸,烧着了拿着在屋里转了一圈,嘴里说着快走吧给你烧点纸别缠着我家掌柜的了……我当时也寒了,是有点怕,进我屋里把我妈锻炼身体的一把长刀(就是唱戏用的那种道具,刀身挺软的,向一个剧团的亲戚借的)拿了出来,冲着门举着,我妈转了一圈后看见我这个架势她倒是乐了,说我太夸张了,再说举个刀也不一定有用。然后我们就守着我爸,说也奇怪之后我爸开始发汗了,但他一直没醒,直到第二天早上,他起来后感觉好多了,身体有点虚,我们跟他说前一天晚上的事他还笑我们,但我们那么折腾,他一点都不知道,动静其实挺大的我感觉……幸亏他好了,不然可能会请姑奶奶来折腾下了。
敦煌莫高窟的起源
起源 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僔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 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 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回鹘时期的莫高窟发展到了史上最大的的顶峰,目前所看到的有名或者清晰完整的画像、佛教雕刻基本都是在这个时期修复和新建的。 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 元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莫高窟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这里才重新为人注意。近代,人们通常称其为“千佛洞”。 莫高窟现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个,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莫高窟的主体,为僧侣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有487个洞窟,均有壁画或塑像。北区有248个洞窟,其中只有5个存在壁画或塑像,而其它的都是僧侣修行、居住和死亡后掩埋的场所,有土炕、灶炕、烟道、壁龛、台灯等生活设施。 两区共计492个洞窟存在壁画和塑像,有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唐宋木构崖檐5个,以及数千块莲花柱石、铺地花砖等。 扩展资料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西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 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余件古代文物,并衍生出了一门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 规模宏大的莫高窟不仅包涵了古代中国以及西域的传统文化艺术,更因其壁画与彩塑艺术的宏富辉煌、内容的博大精深,得到了“世界艺术画廊”、“墙壁上的博物馆”、“世界艺术宝库”的美誉。可是在近代以来,莫高窟受到许多人为的损伤,文物大量流失,其完整性已被严重破坏。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12月,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重庆大足石刻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 艺术特色 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涅槃窟等。各窟大小相差甚远,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窟外原有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栈道等相连,现多已不存。 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瑰丽华艳,体现了不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如果把回鹘算作是中国领土的话(因为清朝以前,只有唐、元两代属于中国,而且唐朝的时候的节度使、元朝的行省、清朝的新疆都不是汉民族的统治范围,这里也极少受到中国文化影响)。 这是中国五代以前的画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画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也为研究中国古代风俗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形象和图样。 据计算,这些壁画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 莫高窟所处山崖的土质较松软,并不适合制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塑像都为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单身像和群像等多种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等,少则3身,多则达11身。 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丰富、造诣高深,而且与壁画相融相衬,相得益彰。 第96窟是莫高窟最高的一座洞窟,其外附岩而建的“九层楼”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高33米。它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处在崖窟的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其木构为土红色,檐牙高啄,外观轮廓错落有致,檐角系铃,随风作响。 其间有弥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是中国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容纳大佛的空间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楼外开两条通道,既可供就近观赏大佛,又是大佛头部和腰部的光线来源。 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存在,当时为5层,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和清代都进行了重建,并改为4层。1935年重修,形成现在的9层造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莫高窟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