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和风俗?广西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生活常识 2023-05-08 08:58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今天给各位分享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和风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和风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三月三来历和习俗

来历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钕,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习俗 1、侗族多于节旧举行抢花炮、斗牛、冯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2、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跃内不相往来。瑶族以三三为“千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三月三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

相传,远古的壮乡有个员外生了三个美若天仙的女儿,长女和次女都嫁给了大户人家的公子,只有名叫丽妹的三女儿还没有嫁出去。她聪明过人,能诗能歌,心地善良,经常背着家人乐善好施。芳年十八时,尽管追求她的富人官人络绎不绝,但她都一一回绝,弄得父母伤透了脑筋。 原来丽妹早有了心上人,他是本村贫穷人家的子弟,村民管他叫阿强哥。阿强虽出身贫寒,但心地善良,经常为穷人做好事,无论谁家有什么农活忙不过来,他总是挤出时间前去帮忙,他家有什么好吃的,也少不了相亲们,因而得到了大家的厚爱。 阿强也聪明过人,虽然经文圣书没读多少,但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尤其是吟诗唱山歌,能触景生情,即兴而发。丽妹虽然经文圣书比她读得多,但还拜他为师。阿强见丽妹谦虚好学,总把她当亲妹妹看待,经常一起探讨诗文,这一年农历二月下旬,壮乡举行山歌比赛,丽妹,阿强哥都报名参赛。 听他俩的对歌,人人都如痴如醉,流连忘返。结果双双都得了头名金奖。通过这次比赛,丽妹对阿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尤其对他那聪明绝顶,现编现唱以及乐于助人的品格深感敬佩,于是产生了爱慕之情。 在大家离去后,丽妹有意留了下来,含情脉脉地对阿强吐露了自己的爱意,并发誓说“如阿强不娶她,她也一辈子不嫁人。”对她的话,啊强十分高兴,但又想到自己的身世,难为情地推辞说“我出身贫寒,恐怕你父母不会同意这门亲事的。” 丽妹紧紧抱住他,告诉他“不会吧,只要你登门求亲,他们会同意的。”丽妹追求阿强哥相亲们都知道了,他们都说愿意为阿强捐献彩礼,只要员外家人开恩。 一个深更半夜,丽妹跳窗找阿强哥去了,正当他们相互倾吐衷肠之际,员外家丁闯了进来,强行把丽妹抓了回去,丽妹泣不成声,祈求父母成全她和阿强的这门婚事。说阿强虽家境贫寒,但凭他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一定会有好日子过的。 但固执的父母还是不同意她的哀求。痴情的丽妹眼看不能与阿强结为夫妻了,便心灰意冷,萌发了轻生的念头。到父母都散去入睡后,留下遗书,便悬梁自尽了。门外的丫鬟朦胧中醒来,听到闺房内有异常,打开门一看,她简直惊呆了,丽妹已经寻短见了。 她拼命呼救,顿时,员外一家嚎哭起来,他们看着遗书,悔恨不该干涉女儿的婚姻自由,相亲们听到哭声,知道了丽妹为了反抗父母干涉婚姻自由而愤怒死去,对她深感同情,对员外夫妇极为愤慨。 再说阿强从员外家提亲不成,回到家后,茶饭不思,一头栽倒在床上,父母怎么叫唤他,就是不坑声。当丽妹殉情的噩耗传来,无疑是给阿强重大的精神打击,他脑子嗡嗡作响,想到生不能结为夫妻,死了再阴间也要结为夫妻。 想到这里,他起身走出了家门,三步并做两步,走到员外家,“哇”的一声扑到了丽妹的尸体上,说时迟,那时快,他猛的起身一头撞到梁柱,也殉情了。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三,相亲们见壮乡的好儿子,好女儿双双殉情了,个个悲痛万分,哽咽着,哭泣着。 有的还以山歌老歌颂他们忠贞不屈的爱情,一唱就是三天三夜,三天后才隆重地为他俩下葬。 为了纪念他俩,每年人们便在三月三这一天,蒸着糯米饭,带上鸡鸭鱼肉,上山为他们扫墓,联欢唱歌,歌圩就这样形成了。 民族特色 壮族 壮族“三月三”习俗,很多人只知道对歌谈情,其实壮族“三月三”习俗有很多,抢花炮、抛绣球、吃五色糯米饭等也是有趣的节日习俗。 1、包五色糯米饭 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3、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4、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 5、对歌谈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 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 6、打铜鼓 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现在东兰、天峨等地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都安、巴马、大化等地瑶族群众过祝着节,南丹瑶族举行葬礼祭祀,南丹中堡苗族过春节或遇上喜庆时都要以击铜鼓的方式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 7、碰彩蛋 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运气”的意头。 扩展资料 布依族三月三节日习俗 祭祀社神“三月三”是布依族人民敬神祈福的日子。“三月三”各家男人上山祭祀山神。 组织人(祭祀)多是布摩(即摩公,摩文化传承人),活动一开始,先将牛或猪宰杀,这时各家各户就将预先备好的钱纸多的十几张,少则五六张拿去沾上牛的鲜血,预备以后拿去挂在田中或地头,说明此份田土已有人管辖,野鬼不敢侵占,病虫诸灾不敢入侵,保证粮食丰收。 人们点燃香火和红烛,石桌上摆着祭品(非有花米饭不可),寨老站于山庙前台阶上高喊“敬祭开始!”台下的村民成阶梯状面对社神,神色凝重,气氛肃穆,山林寂然无声。在寨老的带领下,村民九跪三叩首,寨老祈告山神保佑,宣读神灵的告诫和村规民约,并征询大家的意见。 异议统一后,每人在庙前跪下承诺不践约、遵村规,否则将受到山神的惩罚。三月三祭祀山神、水神、寨神。 祭祀民族英雄有祭祀传说中的民族英雄,有古代的英雄如王囊仙、贺连级等人。 扫寨由摩公组织队伍把每个农户家的魔鬼妖邪扫出家里,把寨子的魔鬼妖邪扫出寨子,保一方平安。 “祭地蚕”传说古时有一庄稼汉为避免幼亩遭受虫害,他在春播时炒包谷花去喂地蚕,结果保住了幼苗。 植树挂青(扫墓)各家各户,男主人背着背兜和镰刀,杠着锄头,女主人背着祭品牵着孩子,不辞辛苦地在一个月之内将自己家的祖坟全部上完,并在坟山植树以示纪念。也有宗族集体到祖坟墓地挂青的情况,大家杀猪宰鸡。嫁出去的姑娘要带着祭祀的物品回娘家参加挂青。 踏青踏青之俗十分古老,基本上是伴随挂青扫墓形成的,人们到山野踏青游春,儿童们摘嫩枫叶做成圆球抛打,妇女们则摘几匹嫩枫叶插在头髻上,把枫树的枝桠插在房屋的四周。踏青绝不仅仅是要谈情说爱,更重要的是游戏娱乐。 局促于劳作的人们,此时可以郊原驰骋、山野纵横了。于是,女孩儿树上挂起秋千,男孩儿空地放起风筝、打水枪。 对歌对歌之俗也是十分古老,基本上也是伴随挂青踏青形成的。聚众畅饮,联络感情。青年男女对唱山歌是布依族“三月三”活动的主题。对歌是祭拜完毕后最重要的活动。以唱歌为媒介开展社交活动,通过唱歌来交朋结友,寻求配偶。 传统体育对歌期间,除唱山歌外,还有打猎、抛糠包、“耍吉篮”(麒麟舞)、“得浆”(类似陀螺)、斗牛、斗鸡、赛马、马杠(类似高跷)对抗、打竹水枪、下布依棋、荡秋千、放风筝等传统活动。 传统乡场上的经济贸易交流活动布依族“三月三”节日期间,随着前来参加的人数增多,随之就出现了为活动服务的商贩,他们满载商品纷至沓来,大到家具、小到各种生活用品,还有各民族特有的饰品、食品,货物应有尽有。 进而发展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物资交流和商品交易盛会,促进了布依族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月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布依族“三月三”

三月三的来历习俗活动

一,来历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以下简称“三月三”),大地回春,春阳萌动。我国部分地区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以各种形式欢度这一传统节日。三月三源于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又称‘修锲节’)”,是周代华夏族民间一祓祸祈福的节日,上巳节原初的意义就是以巫术信仰为依托举行的乞婚配、求生育习俗活动,后演变成为我国古老的男女相恋的歌节。 二,习俗 壮族:歌圩迎宾客,千人竹竿舞。 “三月三”是壮族最重大的民族节日。每到“三月三”,壮族男女会像赶圩一样会聚山坡上对唱山歌,开展抢花炮、打铜鼓、抛绣球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 抢“花炮” 展民族魅力, “行歌坐妹”写浪漫。 “三月三”不仅是壮族的节日,侗、苗、瑶等少数民族也会庆祝三月三,民俗活动也丰富多彩。除了抢花炮,三江侗族的“行歌坐妹”,这种传统的青年男女相亲方式也给“三月三”这个节日增添了不少浪漫气息。 瑶乡山歌传情谊 峒中瑶胞打陀螺 在融安县雅瑶乡西古坡屯,每年“三月三”都会举行山歌对唱活动,全乡的山歌爱好者都赶到这里,参加一年一度的山歌对唱。 在防城区峒中镇,三月三的重头戏是“打起陀螺唱起歌”。 瑞鼓响震三月三,乐了山路十八弯。壮胞瑶胞聚一堂,通过佳节大联欢…… 峒中“砧板”陀螺比赛集强身健体和娱乐为一体。如今,作为一项传统的民族体育竞技项目,“砧板”陀螺陆续出现在各种舞台和体育场合上,被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所喜爱。 拓展资料 三月三的饮食风俗 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汉族在这日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据说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三月三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

相传,远古的壮乡有个员外生了三个美若天仙的女儿,长女和次女都嫁给了大户人家的公子,只有名叫丽妹的三女儿还没有嫁出去。她聪明过人,能诗能歌,心地善良,经常背着家人乐善好施。芳年十八时,尽管追求她的富人官人络绎不绝,但她都一一回绝,弄得父母伤透了脑筋。 原来丽妹早有了心上人,他是本村贫穷人家的子弟,村民管他叫阿强哥。阿强虽出身贫寒,但心地善良,经常为穷人做好事,无论谁家有什么农活忙不过来,他总是挤出时间前去帮忙,他家有什么好吃的,也少不了相亲们,因而得到了大家的厚爱。 阿强也聪明过人,虽然经文圣书没读多少,但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尤其是吟诗唱山歌,能触景生情,即兴而发。丽妹虽然经文圣书比她读得多,但还拜他为师。阿强见丽妹谦虚好学,总把她当亲妹妹看待,经常一起探讨诗文,这一年农历二月下旬,壮乡举行山歌比赛,丽妹,阿强哥都报名参赛。 听他俩的对歌,人人都如痴如醉,流连忘返。结果双双都得了头名金奖。通过这次比赛,丽妹对阿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尤其对他那聪明绝顶,现编现唱以及乐于助人的品格深感敬佩,于是产生了爱慕之情。 在大家离去后,丽妹有意留了下来,含情脉脉地对阿强吐露了自己的爱意,并发誓说“如阿强不娶她,她也一辈子不嫁人。”对她的话,啊强十分高兴,但又想到自己的身世,难为情地推辞说“我出身贫寒,恐怕你父母不会同意这门亲事的。” 丽妹紧紧抱住他,告诉他“不会吧,只要你登门求亲,他们会同意的。”丽妹追求阿强哥相亲们都知道了,他们都说愿意为阿强捐献彩礼,只要员外家人开恩。 一个深更半夜,丽妹跳窗找阿强哥去了,正当他们相互倾吐衷肠之际,员外家丁闯了进来,强行把丽妹抓了回去,丽妹泣不成声,祈求父母成全她和阿强的这门婚事。说阿强虽家境贫寒,但凭他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一定会有好日子过的。 但固执的父母还是不同意她的哀求。痴情的丽妹眼看不能与阿强结为夫妻了,便心灰意冷,萌发了轻生的念头。到父母都散去入睡后,留下遗书,便悬梁自尽了。门外的丫鬟朦胧中醒来,听到闺房内有异常,打开门一看,她简直惊呆了,丽妹已经寻短见了。 她拼命呼救,顿时,员外一家嚎哭起来,他们看着遗书,悔恨不该干涉女儿的婚姻自由,相亲们听到哭声,知道了丽妹为了反抗父母干涉婚姻自由而愤怒死去,对她深感同情,对员外夫妇极为愤慨。 再说阿强从员外家提亲不成,回到家后,茶饭不思,一头栽倒在床上,父母怎么叫唤他,就是不坑声。当丽妹殉情的噩耗传来,无疑是给阿强重大的精神打击,他脑子嗡嗡作响,想到生不能结为夫妻,死了再阴间也要结为夫妻。 想到这里,他起身走出了家门,三步并做两步,走到员外家,“哇”的一声扑到了丽妹的尸体上,说时迟,那时快,他猛的起身一头撞到梁柱,也殉情了。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三,相亲们见壮乡的好儿子,好女儿双双殉情了,个个悲痛万分,哽咽着,哭泣着。 有的还以山歌老歌颂他们忠贞不屈的爱情,一唱就是三天三夜,三天后才隆重地为他俩下葬。 为了纪念他俩,每年人们便在三月三这一天,蒸着糯米饭,带上鸡鸭鱼肉,上山为他们扫墓,联欢唱歌,歌圩就这样形成了。 民族特色 壮族 壮族“三月三”习俗,很多人只知道对歌谈情,其实壮族“三月三”习俗有很多,抢花炮、抛绣球、吃五色糯米饭等也是有趣的节日习俗。 1、包五色糯米饭 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3、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4、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 5、对歌谈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 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 6、打铜鼓 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现在东兰、天峨等地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都安、巴马、大化等地瑶族群众过祝着节,南丹瑶族举行葬礼祭祀,南丹中堡苗族过春节或遇上喜庆时都要以击铜鼓的方式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 7、碰彩蛋 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运气”的意头。 扩展资料 布依族三月三节日习俗 祭祀社神“三月三”是布依族人民敬神祈福的日子。“三月三”各家男人上山祭祀山神。 组织人(祭祀)多是布摩(即摩公,摩文化传承人),活动一开始,先将牛或猪宰杀,这时各家各户就将预先备好的钱纸多的十几张,少则五六张拿去沾上牛的鲜血,预备以后拿去挂在田中或地头,说明此份田土已有人管辖,野鬼不敢侵占,病虫诸灾不敢入侵,保证粮食丰收。 人们点燃香火和红烛,石桌上摆着祭品(非有花米饭不可),寨老站于山庙前台阶上高喊“敬祭开始!”台下的村民成阶梯状面对社神,神色凝重,气氛肃穆,山林寂然无声。在寨老的带领下,村民九跪三叩首,寨老祈告山神保佑,宣读神灵的告诫和村规民约,并征询大家的意见。 异议统一后,每人在庙前跪下承诺不践约、遵村规,否则将受到山神的惩罚。三月三祭祀山神、水神、寨神。 祭祀民族英雄有祭祀传说中的民族英雄,有古代的英雄如王囊仙、贺连级等人。 扫寨由摩公组织队伍把每个农户家的魔鬼妖邪扫出家里,把寨子的魔鬼妖邪扫出寨子,保一方平安。 “祭地蚕”传说古时有一庄稼汉为避免幼亩遭受虫害,他在春播时炒包谷花去喂地蚕,结果保住了幼苗。 植树挂青(扫墓)各家各户,男主人背着背兜和镰刀,杠着锄头,女主人背着祭品牵着孩子,不辞辛苦地在一个月之内将自己家的祖坟全部上完,并在坟山植树以示纪念。也有宗族集体到祖坟墓地挂青的情况,大家杀猪宰鸡。嫁出去的姑娘要带着祭祀的物品回娘家参加挂青。 踏青踏青之俗十分古老,基本上是伴随挂青扫墓形成的,人们到山野踏青游春,儿童们摘嫩枫叶做成圆球抛打,妇女们则摘几匹嫩枫叶插在头髻上,把枫树的枝桠插在房屋的四周。踏青绝不仅仅是要谈情说爱,更重要的是游戏娱乐。 局促于劳作的人们,此时可以郊原驰骋、山野纵横了。于是,女孩儿树上挂起秋千,男孩儿空地放起风筝、打水枪。 对歌对歌之俗也是十分古老,基本上也是伴随挂青踏青形成的。聚众畅饮,联络感情。青年男女对唱山歌是布依族“三月三”活动的主题。对歌是祭拜完毕后最重要的活动。以唱歌为媒介开展社交活动,通过唱歌来交朋结友,寻求配偶。 传统体育对歌期间,除唱山歌外,还有打猎、抛糠包、“耍吉篮”(麒麟舞)、“得浆”(类似陀螺)、斗牛、斗鸡、赛马、马杠(类似高跷)对抗、打竹水枪、下布依棋、荡秋千、放风筝等传统活动。 传统乡场上的经济贸易交流活动布依族“三月三”节日期间,随着前来参加的人数增多,随之就出现了为活动服务的商贩,他们满载商品纷至沓来,大到家具、小到各种生活用品,还有各民族特有的饰品、食品,货物应有尽有。 进而发展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物资交流和商品交易盛会,促进了布依族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月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布依族“三月三”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有哪些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有对歌谈情、绣球传情、包五色糯米饭、抢花炮、打扁担、打铜鼓、碰彩蛋。 1、对歌谈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 对歌前,刘三姐的神像由众人抬着游行一周,人们祈求她赐予歌才,保佑三月三歌圩人人对歌如意。人们敬完了歌仙刘三姐,争相亮开歌喉,相互对唱,歌声此起彼落。男女老少在这歌圩中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 2、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传说靖西县旧州古镇,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阿秀在一次赶圩时,被镇上一个恶少看上了,要娶阿秀为妻,阿秀以死相胁,誓死不从。恶少贿赂官府,将阿弟判了死刑并关进地牢,等待秋后问斩。阿秀哭瞎了双眼后,开始为阿弟缝制绣球。针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绣球上。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绣球做好了。 阿秀用变卖了手饰的钱和家中的积蓄,买通了狱卒,见到了已被折磨的骨瘦如柴的阿弟,阿秀从身上取出绣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这时,奇迹出现了,只见灵光一闪,阿秀、阿弟和家人便不见,等醒来时,已躺在远离恶魔的一处美丽富饶的山脚下。后来,阿秀和阿弟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靠着自已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就是绣球的由来。 3、包五色糯米饭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除了农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壮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 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4、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5、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扁担在手中运用自如,或正面、或反面、或侧面敲打,发出的声音或脆、或沉,声声相异,形成节奏明快、起伏有致的韵律。 在扁担不断相击中,表演者不停地穿花转动,更使人眼花缭乱。技巧娴熟的各种动作,在声声扁担撞击声中轻松完成。 6、打铜鼓 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现在东兰、天峨等地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都安、巴马、大化等地瑶族群众过祝着节,南丹瑶族举行葬礼祭祀,南丹中堡苗族过春节或遇上喜庆时都要以击铜鼓的方式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 铜鼓是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不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也曾是传递战争信号、陪葬和祭祖驱邪的器物使用。壮族每逢婚丧嫁娶、乔迁新居和盛大节日,都有打铜鼓、唱山歌的习惯,铜鼓文化已经成为壮族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7、碰彩蛋 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运气”的意头。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