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岁月是指多少岁?花甲重开,又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
今天给各位分享三七岁月是指多少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三七岁月是指多少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春秋。请根据这对联猜一下他的年龄。
“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60岁为一个花甲,“花甲重逢”正好是120岁,“三七岁”即21岁,两者相加,恰为141岁。 花甲重放602=120 三七岁月37=21 120+21=141 古稀双庆702=140 多一个冬秋1 140+1=141 所以应为141岁 乾隆五十大庆时,在乾清宫举行千叟宴。参加者有位一百四十一岁的老人。乾隆以其年齿为题出句云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纪晓岚对道 古稀双庆,又多一个春秋。 花甲,指六十岁。重开,指两个花甲,一百二十岁。三七为二十一岁。上联加起来共一百四十一岁。古稀,指七十岁。双庆,指两个古稀,一百四十岁。一个春秋,即一岁。下联加起来也是一百四十一岁。联语的特点在巧于用数。 60为一花甲,花甲重逢即120,三七二十一,再加三七,即141岁. 70为一古稀,古稀双庆即140,再加一,即141岁. 参考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4236899.html 同学您好,如果问题已解决,记得采纳哦~~~您的采纳是对我的肯定~ 祝您策马奔腾哦~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个春秋“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副祝寿对联,是指寿星一百四十一岁。 古代采用干支纪年法,天干和地支一个循环为六十年,甲为天干之首,子为地支之首,通常以甲子代指六十年,甲子也称花甲;重开意为两个甲子,再加上三七二十一岁则为一百四十一岁; 古稀也是古代代指年龄,“人生七十古来稀”,古稀指人到了七十岁,春秋指一年,古稀双庆为一百四十岁加上一岁则为一百四十一岁。 扩展资料 古代年龄称谓 二十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三十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三十岁为壮。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克壮。”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四十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 五十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六十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七十岁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八十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均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九十岁 上寿九十为上寿。 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一百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花甲重逢还长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是说多少岁?
一百四十一岁。 “花甲重逢还长三七岁月”中,花甲,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花甲之年”也叫“耳顺之年”。 花甲重逢即一百二十岁,“多一度春秋”即加三七二十一岁,即一百四十一岁。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中,古稀,称人年七十。古稀,原有古来稀少,而今也不多含义。古稀即七十岁。 古稀双庆即一百四十岁,“多一度春秋”即加一年,同样是一百四十一岁。 扩展资料 “花甲重逢还长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出自清代乾隆和纪晓岚的对联,是乾隆和纪晓岚在千叟宴上为一位141岁的古稀老人作的对子。上联为乾隆所作,下联为纪晓岚所作。 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正月初六日,四海承平,天下富足。适逢乾隆喜添五世元孙,乾隆帝为表示其皇恩浩荡,在乾清宫如期举行了千叟宴。宴会场面之大,实为空前。 席间,乾隆召一品大臣及90岁以上者至御前,亲赐饮酒。又命皇子、皇孙、皇曾孙在殿内依次敬酒。赐予大家诗刻、如意、寿杖、朝珠、缯绮、貂皮、文玩、银牌等。 当时推为上座的是一位最长寿的百岁老人郭钟岳倍受赏赍。据说已有141岁。乾隆和纪晓岚还为这位老人作了一个对子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根据上联的意思,两个甲子年120岁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岁。下联是古稀双庆,两个七十,再加一,正好141岁。堪称绝对。 参考资料1百度百科-花甲 参考资料2百度百科-古稀
花甲是几岁,重逢是几岁,三七岁月是什么,古稀是几岁,双庆是几岁,一度春秋是什么意思?
上联—— 花甲重逢花甲=60岁,重逢也就是说两个花甲的年纪总和,也就是120岁; 三七岁月岁月也就是年,3×7=21。 所以三七岁月就是21年。 下联—— 古稀双庆古稀=70岁,双庆与重逢同意,都是两个的意思。这里指两个古稀年龄的总和; 一度春秋春秋就是春去秋来的时间,也就是一年,一度,也就是一个轮回。所以一度春秋也就是年。 这段话出自《古稀说》,原文应该是: 乾隆五十年,乾隆皇帝在“乾清宫”开千叟宴,应邀赴宴的人达三千九百多人。其中有一老叟一百四十一岁,乾隆皇帝便以此为题,与纪晓岚对句。 “。”乾隆出了上联。 纪晓岚思索片刻,当即对出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原文的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解释为 花甲重逢+三七岁月=老叟年龄 也就= 60 × 2+ 3 × 7= 120=21=141=老叟年龄 原文的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解释为 古稀双庆+一度春秋=老叟年龄 也就= 70 × 2 + 1 =140+1=141=老叟年龄 所以两联都是打老叟年龄 ,老叟年龄也就是141岁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中的这个人几岁
141岁 古时花甲意为60岁,花甲重逢意即两个花甲120岁,三七岁月即为21年,相加为141岁。 古时古稀为70岁,古稀双庆意为两个古稀140岁,一度春秋即为1年,相加为141岁。 扩展资料千叟宴 千叟宴可理解为敬老宴,由皇帝钦命举行,赴宴者是从全国挑选出的老年人。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按照清廷惯例,每五十年举办一次千叟宴。在清代共举办过4次(仅有康熙、乾隆年间举办过)。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就是乾隆50年时在乾清宫举办千叟宴时所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千叟宴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