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的修建?陕西大雁塔建于哪一年?

生活常识 2023-05-08 08:58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今天给各位分享大雁塔的修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大雁塔的修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西安的大雁塔始建于什么时候?

公元931年,五代时后唐王朝对大雁塔进行改建,大雁塔被降至七层,平面呈正方形,由塔基和塔身两个部分组成。公元1604年,明万历23年在维持了唐代塔体的基本造型上,在外表完整的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塔基边长48米,高4.2米,其上是塔身,边长25米,高59.9米,塔基和塔身通高64.1米。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并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开辟砖券的大门。

大雁塔是什么建成的?

大雁塔初建时为砖表土心五层方塔,后改造为七层方形楼阁式,唐大历年间再改为十层,到明代,又以砖面加砌唐塔之外。现塔身通高64米,每层为仿木结构,底层门楣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塔底层南门内的砖龛里,嵌有两通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均为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至今,大雁塔仍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闻名中外的胜迹。国务院于1961年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雁塔建于哪个朝代?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在寺内西院建塔,名慈恩寺塔,用以存放从印度带回来的经籍。 大雁塔初建时为砖表土心五层方塔,后改造为七层方形楼阁式,唐大历年间再改为十层,到明代,又以砖面加砌唐塔之外。

西安有名的大雁塔是谁为谁建的,是用来干什么的?

西安大雁塔位于和平门外4公里的慈恩寺内,相传唐代永徽3年。赴印度取经的玄奘法师。奏请在寺内建塔,用于存放他自印度带回来的经籍。这座塔初名为经塔。 后世人称它为大雁塔,此塔巍峨挺拔,引起世人的赞叹。这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大雁塔,成为古城西安独具风格的标志。大雁塔初建时只有5层,高60米,是仿照西域佛塔形式建的。后经多次修葺至今塔高64米,共7层,底边各长25米。 大雁塔是中国楼阁式砖塔的优秀典型。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其特点是砖结构体现出木结构的斗拱风格。砖墙上显出“棱柱”来,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这些都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形式。大雁塔塔身高大,结构坚固,外观庄严、朴实、大方,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西安大雁塔是为谁建造的

大雁塔坐落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部的慈恩寺内。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纪念亡母文德皇后以报答养育之恩而修建,故名慈恩寺。当时,共有十三处院落,房屋达一千九百八十七间,并请赴印度取经回国的高僧玄奘主持寺务,著名的画家阎立本、吴道子都在此绘制过壁画,可见规模之宏大。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在寺内西院建塔,名慈恩寺塔,用以存放从印度带回来的经籍。现在的塔名是据《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摩揭陀国有一僧寺,一日有一只大雁离群落羽,摔死在地上。僧众认为这只大雁是菩萨的化身,决定为大雁建造一座塔,因而又名雁塔,也称大雁塔。 大雁塔初建时为砖表土心五层方塔,后改造为七层方形楼阁式,唐大历年间再改为十层,到明代,又以砖面加砌唐塔之外。现塔身通高64米,每层为仿木结构,底层门楣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塔底层南门内的砖龛里,嵌有两通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均为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至今,大雁塔仍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闻名中外的胜迹。国务院于1961年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雁塔之名的由来 大雁塔自建成以后,就有“雁塔”之称。它的得名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古印度迦蓝佛曾“穿石山做塔五层,最下一层作雁形,谓之雁塔”。玄奘最初设计建造的塔就采用这种形制。另一说法是按照印度佛教说,当初佛教有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两大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有一天一座小乘佛教寺院的和尚买不到肉做饭,正好这天是菩萨布施日,天空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仰面望着雁群自言自语道“今日僧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折翅坠地。全寺和尚大惊失色,领悟出这大雁分明是菩萨化现。他们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从此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佛塔又称大雁塔。 再一说法是当年玄奘取经途中曾困沙漠,后来得到大雁引领,才找到水源,得以生还。建造这座佛塔是为了报答菩萨所化身指点迷津的大雁之恩。 还有一种说法它和佛祖释迦牟尼曾化身为鸽救生的佛教故事有关。唐代人习尚雁,通常以雁泛指鸟类,得名雁塔。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