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距离地球大约多少公里?地球离月球有多少公里?

生活常识 2023-05-08 08:59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今天给各位分享月亮距离地球大约多少公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月亮距离地球大约多少公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平均距离是多少公里

地球与月球的平均距离是 384403.9千米(公里)。 月球与地球近地点的距离是36.3万千米,与地球远地点的距离是40.6万千米。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平常月亮距离地球大概是40多万公里,由于月球环绕地球运行是一个以一个轴心为主的椭圆形的轨道,,月球距离地球最远比最近时多5万公里。 同样是满月,月球距离地球最近比最远时,月亮的视直径大14%,视面积大30%。 月光从月球传到地球的时间只要1.3秒,也就是说只是眨了下眼的功夫。可是这么短的时间,它的路程却有38万多千米。 扩展资料 地月关系 月球以它柔和的引力(大约是1.98x1020牛顿)轻轻牵扯着地球,直接促成了生命从海洋到陆地的发展。地球上直接朝向或背向月球的区域被这个力拉起来。如果这里是海洋,就会形成潮汐。 地球每自转一周都要有两次潮涨潮落。月潮把富含有机物的海水带到陆地边缘。在海陆交界处,一些喜氧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成了最早的陆地生物。 地球与月球互相绕着对方转,两个天体绕着地表以下1600千米处的共同引力中心旋转。月球的诞生,为地球增加了很多的新事物。 地球很久很久以前,昼夜温差较大,温度在水的沸点与凝点之间,不宜人类居住。月球其特殊影响,对地球海水的引力减慢了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使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趋向合理,带给了我们宝贵的四季,减小了温度差,从而适宜人类居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月距离

月球和地球的距离是多少公里

球离最近时约36万3300公里,最远时约40万5500公里,平均约38万4400公里. 月球 1、简介 月球,俗称月亮,古称太阴,是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它是地球的一颗固态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2、轨道数据 平均轨道半径384,401千米。 轨道偏心率0.0549。 近地点距离363,300千米。 远地点距离405,500千米。 平均公转周期27.32天。 平均公转速度1.023千米秒。 轨道倾角在28.58°与18.28°之间变化。 升交点赤经125.08°。 近地点辐角318.15°。 默冬章19 年。 平均月地距离384400 千米。 交点退行周期18.61 年。 近地点运动周期8.85 年。 3、月球地形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把它们称为“海”。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即月坑,这是一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形。 月球上直径大于1000米的环形山多达33 000多个。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 4、月球运动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地球直径的311。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Km,还不如亚洲的面积大。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月面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月球以每年13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这就意味着,总有一天月球会离开我们,但需要几十亿年。 轨道运动 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周期173日。月球轨道(白道)对地球轨道(黄道)的平均倾角为5°09′。 月球自转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一般认为是行星对卫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⒈在椭圆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 ⒉白道与赤道的交角。

月球和地球的距离是多少公里?

球离最近时约36万3300公里,最远时约40万5500公里,平均约38万4400公里. 月球 1、简介 月球,俗称月亮,古称太阴,是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它是地球的一颗固态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2、轨道数据 平均轨道半径384,401千米。 轨道偏心率0.0549。 近地点距离363,300千米。 远地点距离405,500千米。 平均公转周期27.32天。 平均公转速度1.023千米秒。 轨道倾角在28.58°与18.28°之间变化。 升交点赤经125.08°。 近地点辐角318.15°。 默冬章19 年。 平均月地距离384400 千米。 交点退行周期18.61 年。 近地点运动周期8.85 年。 3、月球地形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把它们称为“海”。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即月坑,这是一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形。 月球上直径大于1000米的环形山多达33 000多个。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 4、月球运动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地球直径的311。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Km,还不如亚洲的面积大。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月面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月球以每年13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这就意味着,总有一天月球会离开我们,但需要几十亿年。 轨道运动 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周期173日。月球轨道(白道)对地球轨道(黄道)的平均倾角为5°09′。 月球自转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一般认为是行星对卫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⒈在椭圆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 ⒉白道与赤道的交角。

地球和月球的距离是多少?

天文学家们目前通过对珍贵的化石、标本以及岩石的样本的变化规律分析研究后,发现了地球、月亮和太阳在数亿年前的变化规律。科学家们表示,鹦鹉螺壳、珊瑚年轮等都是非常稀有的活化石,通过对它们的分析研究,证实地球正在越转越慢,而月球正在逃逸。早在4亿年前,地球和月球的距离大约只有现在的1/2。 鹦鹉螺壳看上去和普通贝壳差不多,贝壳表面有一圈圈的纹路,就像是风车起舞,它出现于5.3亿年前,到4.7亿年前迎来自己的昌盛,历史上共演化出了2500多个品种,到如今,它已经渐渐走向灭亡,只剩下4~5个品种,这个在世界上日渐衰落的生物,通过和它4亿多年前的化石相比较,专家们却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月球确实正在远离地球。 科学家们介绍称,通过对现存的几种鹦鹉螺化石研究中发现,贝壳上的波状螺纹具有和树木年轮一样的性能,螺纹分许多隔,虽宽窄不同,但每隔上细小波状生长线在30条左右,与现代农历1个月的天数完全相同。这种特殊生长现象使科学家得到极大启发,他们又观察了古鹦鹉螺化石,惊奇地发现,古鹦鹉的生长线数随着化石年代的上溯而逐渐减少,但相同地质年代的螺壳生长线却是固定不变。研究显示,现代鹦鹉螺的贝壳上,生长线是30条,中生代白垩纪是22条,侏罗纪是18条,古生代石炭纪是15条,奥陶纪是9条,由此推断,在距今4.2亿年前的古生代奥陶纪时,月亮绕地球一周只有9天。根据推测,专家估计,在奥陶纪时,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只有现在的43%左右。 珊瑚也有年轮。科学家们发现,珊瑚每年长有365条轮线,而4亿年前的珊瑚化石上每年长有400条年轮线。这说明,4亿年前,地球每年是400天,那时,地球每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1.5小时,比现在要快3.5小时。 那么地球的自转为什么会变慢呢?据科学家们分析,主要是潮汐作用引起的。通过牵引,地球的自转能量被月球一点点地“偷”走了,每隔100年自转周期就减慢1.5毫秒。地球把部分自转能量传给了月亮,使月亮的动能增加了,这也和鹦鹉螺壳透露出来的月球逃逸的结论基本一致。据专家测算出,月球正在以每年3.8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

月球离地球有多远?

月球离地球约384000公里远。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地月距离近地点36.33万公里,远地点40.55万公里,平均距离38.44万公里。,科学家长期监测地球和月球的距离,发现月球以每年3.8厘米的速度,在逐渐远离地球。 地月距离的测量方式 目前精确测量地月距离,是利用上世纪美国和苏联,留在月球表面的角反射镜阵列(美国3个,苏联2个),其中苏联是利用机器操控放置的,美国是载人登月放置的,总共五面。 角反射镜阵列的特殊结构,可以让正面射入的光线沿着原路返回,地面上的科学家,只要对准月球的相应位置发射一束强激光束,就能收到镜面反射回来的峰值,根据激光来回的时间,就能精确测量地月距离。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