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学教育的特点?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今天给各位分享古代太学教育的特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古代太学教育的特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1、终身性。社会教育对任何人来讲都具有终身性,活到老学到老对任何人来讲都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 2、广阔性。社会教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凡是有人的地方,社会教育就到什么地方,这就是任何教育所不具备的也不可能实行; 3、层次性。从人的年龄段来分,有婴幼儿;小学;中学;大学和成人。从人的地位和级别来分,有中央级;省部级;市级;县级; 4、多变性。社会教育的多变性是影响社会教育质量的罪魁祸首。 扩展资料 社会教育是一种活的教育,它的深刻性、丰富性、独立性、形象性远非学校教育可比。协调社会教育力量可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能将分散的、自发的社会影响纳入正轨。社会教育的好坏依赖于国家法律法规的建设程度和整个社会教育大气候的形成,需要全社会较长时间的努力。 良好的社会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有得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得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社会教育
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一、我国古代社会教育具有下列特点 1、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古代社会的学校已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能和独立的社会过程;脑力劳动者也逐渐从体力劳动者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专门的职教人员。2、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在古代社会,学校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在选择和传承文化的,承担着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和教化或愚弄百姓的双重任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或宗教性。3、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学校与社会生产劳动相脱离,主要传递一些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军事、道德或宗教知识,人文学科在学校中占据主要位置。4、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 古代社会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虽然通过丰富的教育实践,古代社会在教育方法上不乏创新之举,但,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教学水平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5、官学、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古代社会,随着人们对教育需求的增加,既有国家和统治者建立的学校教育系统,私人办学也逐渐兴起,教育体制呈现官、私并行的特点。 ,还产生了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形式。由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局限,教育的组织形式以个别施教为主。这种教学形式最显著的优点是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缺点是教育效率低下。二、中国古代社会教育 1、古代社会教育的概念 按照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可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以上统称为古代教育)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等。 中国古代教育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说文解字》释“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就是教诲培育的意思。 古代教育在原始社会大多由长者通过实际活动身教与口耳相传。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有“图书文字”和“象形文字”了。有了文字自然会有专门传授和学习的机构,当时称为“成均”,这就是学校的最初萌芽。2、官学教育 中央官学的产生、发展和衰落,是同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相适应并为其服务的。 到了夏代,则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称为“校”。西周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学校组织比较完善。当时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 汉代特别重视发展官学,重点是太学。东汉末年创立的鸿都门学,南朝的史学、儒学、玄学,唐宋明三代分别创办的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画学、武学等,都属于培养某种专门人才而设立的专门学校。,还有研究科学、玄学,如唐朝咒禁学、崇玄学等,都属于特殊的专门学校。 隋文帝设国子寺,隋炀帝时改名国子监,是中国设立专门教育管理机构之始,一直延续到清代。太学和国子监是封建王朝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在办学育人、繁荣学术、发展科举取士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唐代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其前期教育事业空前发展,地方官学繁盛。自天宝安史之乱后,即告衰废。地方官学除由长史管辖的“儒学”外,还有直属太医署的“医学”。 明代早在明太祖朱元璋立国之初,既在全国诸府州县设立府州县学,又在边防区卫学,乡村设立社学。最盛时期,全国共计有学校1700余所。清代基本上沿习明代学校的规模。3、私学教育 古代社会教育分为官学,还有私学。中国古代私学教育主生于春秋时期,其中以孔子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私学是与官学相对而存在的,并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秦朝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颁“禁私学令”,否定教育的作用,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实为秦二世而速亡的原因之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今文经学为官学,并不禁止私学。于是古文经学面为由私人传授的私学,到东汉末年已取得了压倒官学的地位,如马融、郑玄等古文经学大师的私学学生多达千人以上。汉代尤其重视师传家法,皆由孔丘以来的私学培养而成。 唐代以后,宋元明清私学教育,一方面是书院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形成私学的重要形式;另一方面蒙学教育主要是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
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高中历史)
主要以私塾教学为主。最早的先师是孔子,他主张有教无类,开创了中国古代平民子弟受教育的机会的先河。 他代表的是儒家学派,而自汉以来尊崇儒术,中国古代主要的教育思想主流是儒家学说。 特点,政治上,主张仁政爱民。教育上,主张因材施教。行为道德上也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古代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封建等级思想和礼乐束缚。比如男尊女卑,比如三纲五常,比如女子要遵循的三从四德等等。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有何特点?(高中必修二历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 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短暂春天(1)时间一战期间(1915-1921) (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4)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曲折发展(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 ●萎缩(1)时间抗战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期间或1945—1949) (2)原因a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b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 二、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 2、政治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了解三大改造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2、了解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主要内容(1)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当前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第二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历史意义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 (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起点。 还行不!其实就是历史课本上出来的啊~
古代教育的特征
一、我国古代社会教育具有下列特点 1、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古代社会的学校已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能和独立的社会过程;脑力劳动者也逐渐从体力劳动者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专门的职教人员。2、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在古代社会,学校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在选择和传承文化的,承担着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和教化或愚弄百姓的双重任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或宗教性。3、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学校与社会生产劳动相脱离,主要传递一些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军事、道德或宗教知识,人文学科在学校中占据主要位置。4、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 古代社会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虽然通过丰富的教育实践,古代社会在教育方法上不乏创新之举,但,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教学水平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5、官学、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古代社会,随着人们对教育需求的增加,既有国家和统治者建立的学校教育系统,私人办学也逐渐兴起,教育体制呈现官、私并行的特点。 ,还产生了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形式。由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局限,教育的组织形式以个别施教为主。这种教学形式最显著的优点是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缺点是教育效率低下。二、中国古代社会教育 1、古代社会教育的概念 按照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可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以上统称为古代教育)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等。 中国古代教育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说文解字》释“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就是教诲培育的意思。 古代教育在原始社会大多由长者通过实际活动身教与口耳相传。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有“图书文字”和“象形文字”了。有了文字自然会有专门传授和学习的机构,当时称为“成均”,这就是学校的最初萌芽。2、官学教育 中央官学的产生、发展和衰落,是同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相适应并为其服务的。 到了夏代,则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称为“校”。西周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学校组织比较完善。当时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 汉代特别重视发展官学,重点是太学。东汉末年创立的鸿都门学,南朝的史学、儒学、玄学,唐宋明三代分别创办的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画学、武学等,都属于培养某种专门人才而设立的专门学校。,还有研究科学、玄学,如唐朝咒禁学、崇玄学等,都属于特殊的专门学校。 隋文帝设国子寺,隋炀帝时改名国子监,是中国设立专门教育管理机构之始,一直延续到清代。太学和国子监是封建王朝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在办学育人、繁荣学术、发展科举取士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唐代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其前期教育事业空前发展,地方官学繁盛。自天宝安史之乱后,即告衰废。地方官学除由长史管辖的“儒学”外,还有直属太医署的“医学”。 明代早在明太祖朱元璋立国之初,既在全国诸府州县设立府州县学,又在边防区卫学,乡村设立社学。最盛时期,全国共计有学校1700余所。清代基本上沿习明代学校的规模。3、私学教育 古代社会教育分为官学,还有私学。中国古代私学教育主生于春秋时期,其中以孔子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私学是与官学相对而存在的,并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秦朝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颁“禁私学令”,否定教育的作用,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实为秦二世而速亡的原因之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今文经学为官学,并不禁止私学。于是古文经学面为由私人传授的私学,到东汉末年已取得了压倒官学的地位,如马融、郑玄等古文经学大师的私学学生多达千人以上。汉代尤其重视师传家法,皆由孔丘以来的私学培养而成。 唐代以后,宋元明清私学教育,一方面是书院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形成私学的重要形式;另一方面蒙学教育主要是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