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防蚊虫的温馨提示?夏季如何给宝宝驱蚊的小妙招

生活常识 2023-05-08 11:20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今天给各位分享夏季防蚊虫的温馨提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夏季防蚊虫的温馨提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夏季怎样防蚊子最有效

在卧室内放置几盒揭盖的清凉油和风油精,或摆放一两盆盛开的夜来香、茉莉花、米兰、薄荷或玫瑰等,蚊子因不堪忍受它们的气味而躲避。室内安装橘红色灯泡,或用透光的橘红色玻璃纸套在灯泡上,开灯后蚊子惧怕橘红色光线也会逃离。用空酒瓶装上糖水或啤酒放在阴暗处,蚊子闻到甜酒味就会往瓶子里钻,会被糖水或啤酒粘住致死;将晒干后的残茶叶和桔子皮等燃烧可以驱蚊。生吃大蒜、口服维生素B,通过人体生理代谢后从汗液排出体外,也会产生一种蚊子不敢接近的气味。其实,每天在天黑之前以及早晨起床后在纱窗上去人工捕杀,也是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防蚊措施。

夏天怎样预防蚊子非常有效?

1.浴液中加维生素B1 维生素B1所散发出的特殊气味, 可使蚊虫敬而远之,达到驱蚊防虫效果。将3~5片维生素B1 放在水中溶解,用卫生棉球蘸其溶液擦拭暴露在外的肢体,可以 在两天内起到驱除蚊虫叮咬的作用。 2.搬一棵夜来香 “夜来香”花在夏日阳光下吸收足够的热 量后,夜晚来临时释放出大量的香气。笔者在多次深夜纳凉后发 现,无论室内或室外,只要身旁有颗“夜来香”,就不会就蚊虫 叮咬。,在炎热的夏夜,家中总放有一棵“夜来香”,既闻 香味(与各种蚊香相比自清香),又驱蚊虫。 3.巧用风油精。点蚊香,气味呛人;挂蚊帐,空气沉闷。如 果能在点蚊香前,在整盘蚊香上滴洒适量的风油精,则可使蚊香 不呛人,而且满室清香,驱蚊效果好。如果能在进蚊帐之前,在 蚊帐上洒几滴风油精,可以改善蚊帐内的空气状况,而且增加驱 蚊效果。 4.巧用电冰箱。家用电冰箱背面的压缩机工作时,其外壳温 度通常为45~60℃,且热度均匀。如将市场上出售的电子灭 蚊器专用的灭蚊药片买来,于傍晚时分放在冰箱压缩机外壳上, 利用其余热蒸发药片,也可达到良好的灭蚊效果。不仅使您节省 一笔费用,而且操作更加方便。

夏天如何防止蚊虫叮咬?

有了这些好物,请放心跟蚊虫斗智斗勇。

夏天怎么防止蚊虫叮咬?

防止蚊虫叮咬简易六法 1、穿着尽量穿浅色的衣服,如黄色或白色。因为深色衣服容易被叮咬,如深蓝色、棕色或黑色。 2、勤洗澡可以减少人体分泌的汗味,蚊虫也不容易叮咬。 3、多吃大蒜大蒜经过人体的代谢吸收,可释放一种气味,蚊虫对它敏感而不易靠近。 4、在衣领、袖口等处喷洒花露水,也可以防止蚊虫叮咬。 5、养一棵夜来“夜来”花在夏日阳光下吸收足够的热量后,夜晚来临时释放出大量的香气。有人在多次深夜纳凉后发现,无论室内或室外,只要身旁有棵“夜来 ”,就不会被蚊虫叮咬。,在炎热的夏夜,家中放有一棵“夜来 ”,既闻味 ,又驱蚊虫。 6、巧用电冰箱家用电冰箱背面的压缩机工作时,其外壳温度通常为45℃~60℃,且热度均匀。如将市场上出售的电子灭蚊器专用的灭蚊药片买来,于傍晚时分放在冰箱压缩机外壳上,利用其余热蒸发药片,也可达到良好的灭蚊效果。不仅使您节省一笔费用,而且操作更加方便。

夏天蚊子很多,家里有宝宝,该如何驱蚊?

1、使用橘红色的灯光来驱蚊子 可以在孩子居住的环境中安装橘红色灯泡或者把透光的橘红色玻璃纸套在灯泡上,当开启之后蚊子就会因为惧怕橘红色光线而逃离,一定要注意光线,不能过强,不然会影响到宝宝的睡眠。 2、给孩子穿浅色的衣服 蚊子最喜欢攻击的颜色对象就是黑色,是蓝色、红色和绿色,所以在夏天尽量给孩子穿白色或者浅色的棉质衣服,这样具有一定的防蚊效果,在孩子的衣领或袖口喷洒花露水,防止蚊子的叮咬。 3、使用肥皂水驱蚊子 可以把孩子居住的房间关上门窗,然后在窗户附近放一个小盆子,盆子里面加入混合的洗衣粉水,到了第二天可以发现水盆子里面会出现很多死去的蚊子,这主要是因为洗衣粉里面带有碱性,蚊子是不适于生长在带碱的水中,但蚊子飞进去的时候就容易窒息而死。 4、使用花露水防蚊 孩子每天洗澡的时候,可以在洗澡水里面放入适量的花露水来洗澡,花露水含有的成分能够有效的防止蚊子叮咬,花露水含有一定的香气,可以去除身体的汗臭味。 5、使用啤酒驱蚊 可以在空酒瓶里面放入十毫升的糖水或者啤酒轻轻地摇晃,让瓶子内壁沾满酒液,当蚊子闻到甜味的时候就会往瓶子里面钻,从而驱蚊。 6、使用清凉油驱蚊子 在孩子的房间里面,每个角落都放一盒清凉油或者风油精,每15天更换一次,对于驱蚊子效果是非常好的,也可以把清凉油涂抹在电风扇上,并且对屋内摇摆吹动有效的驱蚊。 7、使用驱蚊液 在孩子出门的时候可以涂抹防蚊液,这样可以更好的防止蚊子的叮咬,给孩子涂抹防蚊液的时候,一定要避开眼部、口部和耳朵附近,也不能直接洒在孩子的伤口处。当防蚊液沾到孩子手部的时候,应该及时清洗不然会引起中毒。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