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在哪里?黄河壶口瀑布请问壶口瀑布的发源地在哪里

生活常识 2023-05-08 11:21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今天给各位分享壶口瀑布在哪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壶口瀑布在哪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黄河壶口瀑布介绍的内容是什么?

黄河壶口瀑布位于山西省吉县和陕西省宜川县之间,景区面积约100公里2,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88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黄河壶口瀑布以排山倒海的壮观气势著称于世。滔滔黄河到此被两岸苍山挟持,束缚在狭窄的石谷中,300米余宽的洪流骤然收束为50米余,这时河水奔腾怒啸,山鸣谷应,形如巨壶沸腾,最后从20米余高的断层石崖飞泻直下,跌入30米余宽的石槽之中,听之如万马奔腾,视之如巨龙鼓浪,形成壶口大瀑布中的“雷首雨穴”、“万丈龙槽”、“彩桥通天”等种种奇观。 名胜区内还有孟门夜月、壶口冰桥等著名景点。在壶口瀑布往下3000米的河道中有一块巨大的奇石,人们称它为“孟门山”,河水至此就分成两路,从巨石两侧飞泻而过,然后又合流为一。这里又是人们观赏“孟门夜月”的地方。每当农历月半,夜临孟门,可见河底明月高悬。站北南观,水中明月分为两排飞舞而下;立南北望,水里明月合二而一迎面而来。每到冬季,黄河上游的水夹杂着大大小小的冰块涌至壶口,叠摞堆积起来,和石岸相平,形成了连接陕西、山西两省的天然通道。“壶口冰桥”亦为一景。 景区内还有明代码头、同治长城、四铭碑亭、龙门飞渡等人文景观,有唐太宗李世民带兵征战的挂甲山,宋元年间的坤柔圣母殿等。 自然景观黄河壶口瀑布是世界唯一黄色大瀑布,誉为母亲河心脏。特色鲜明,奇绝壮观。四季变幻,诡谲迷离。八大奇观,悸魂摄魄。 黄河壶口瀑布景区是由黄土高原秦晋狭谷,黄河、瀑布等点、线、面组成的苍茫、厚重、粗犷、雄浑为特色的立体空间景观;而壶口瀑布因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水流变幻。在壶口这一独特地形地貌面前就形成了这种其它任何瀑布都无可比拟的动态奇观。 八大奇观水底冒烟:瀑布水雾,腾云接天。 山飞海立:仰观飞瀑,其势如千山飞崩,四海倒倾,游人无不叹喟“壮哉”。 晴空洒雨:烈日当空,雨雾沾襟,晴昼晦冥,风雨迷离。旱地行船河船文化遗迹,再现当年黄河航运盛况。霓虹戏水似长龙吸水,彩桥簇锦,千姿百态,变幻莫测。 旱天惊雷:旋流激荡,吼声似雷,如万鼓齐鸣,晴空惊雷。 冰峰倒挂:隆冬冰封,溢瀑成柱,如冰峰倒挂悬崖,彩虹浮映其间。 十里龙槽:水切石穿,瀑布后移,谷中之谷,夹岸崇深,如黄龙蜿蜒奔腾,实乃地质奇观。 其它景点睡女峰一座酷似躺卧的女人的山峰,传说是大禹的妻子幻化而成。石窝宝镜:壶口岸边石床上,洪水旋流冲刷石卵从中盘旋琢磨而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石窝,坑壁光滑,圆如规制,内有清泉,清澈如镜,因一个美丽的传说人称“石窝宝镜”。实为难得的地质景观。 孟门山:壶口瀑布1500年间后移的遗迹,形成了雨块巨石组成的河心岛,史料记载颇多,“孟门夜”堪称佳景,千百年来,题咏不绝。实为罕见的地质奇观。 上山熊:睡女峰山坡上一块巨石,犹如一只爬山巨熊,传说为大禹所化。 人文景观史藉关于壶口的记载很多,最早见于春秋时代成书的《尚书禹页》:“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意思是说大禹是从壶口开始了他的治水大业,其它还有《吕氏春秋》、《山海经》、《史记》、《水经流》、《汉地理志》、《元和郡县志》、明《一统志》等,均有记载,关于壶口的民间传说就更多,不胜枚举。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题咏。 明清时代是黄河航运的鼎盛时期,因受壶口瀑布天险所阻,而使“往来舟楫一时穷”。因此在壶口上游的龙王辿和下游的圪针滩形成了繁华的古码头、渡口和集镇,这里成了“东西要道,南北通衢”。最多时每天停泊船只千余条,这里也出现了罕见的数里路之遥的“旱地行船”人文景观。 龙王辿、圪针滩遗址是壶口河船文化的历史见证。东龙王辿的十几通石碑,西岸的“民国石刻”,孟门山的“卧镇狂流”摩崖石刻,圪针滩的“官司碑”,壶口西岸的“二趾兽”化石群等文物都说明了壶口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 奇特的自然景观溶以深厚的化内涵,加之最能体现黄河精神的深刻象征意义,就形成了壶口独具特色的个性风格和品位极高的景观价值。 地质公园: 壶口瀑布其特有的侵蚀性,潜伏式黄色瀑布属世界罕见园,区内地质遗迹类型齐全遗迹清晰,规模大,具有很强的典型性,科学性,稀有性和欣赏性,及国际对比意义。同时在地质学和生态性方面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资源利用价值。 主要地质遗迹有:壶口瀑布群、悬谷、冲蚀、凹槽、涡穴、侵蚀台地、问心岛、侧蚀洞穴、陡壁跌水、棋盘格式节理、钭层理、冲刷面、压溶构造及植物动物化石点等。 这些丰富多彩的遗迹特征,保存完善,系统而完整地反映了黄河壶口瀑布生成、演化的完整过程。

黄河壶口瀑布在哪里?

黄河壶口瀑布在陕西省宜川县、山西省吉县。 壶口瀑布处于秦晋峡谷的南段,南距龙门约65千米,孟门5千米。河西属陕西省宜川县境,河东与山西省吉县相连,是中国一处大型峡谷瀑布景观。 壶口一带,黄河西岸下陡上缓,狭谷谷底宽约400米,由谷底上坡到龙王坡坡高约150米,崖岸很陡,龙王坡以上谷形展宽,谷坡平缓,黄河的横剖面成谷中谷的形态。 在龙王辿以北,河幅宽度和狭谷宽度一致,河水充满狭谷,常水位流量在每秒1000—3000立方米,水面宽400余米,龙王辿以下,水流到壶口,在平整的谷底冲成一道深槽(在大河槽中套了一个小河槽)。小河槽宽30—50米,深约30米。 扩展资料 壶口一带出露的基岩主要是三叠系纸房组。上部为紫红色、紫灰色和灰绿色细砂岩与泥质岩类互层,下部为深层砂岩,砂岩以长石砂岩为主,比较坚硬。 泥质岩类以页岩为主,松软破碎,易遭流水浸蚀。在险峻的峡谷中,奔腾的急流在垂直下切时遇到软硬岩石交替的地质条件,其坚硬岩石形成岩槛或造瀑层,软性岩石被侵蚀成陡峭的阶坎,急流飞越阶坎,当具有一定落差时,便形成瀑布。当然软硬相间的岩石层只是瀑布有形成的有利地层条件。 有利的构造条件对壶口瀑布的形成和发展同样是相当重要的。壶口到孟门一带,基岩的产状近于水平、约以3—5度的倾角,微向西北缓倾。 另外,秦晋峡谷本身就是断层,节理比较发育的软弱地带,易遭受流水侵蚀切割。因而,黄河流过这里,往往形成河床陡坎,也可以发展成瀑布。 现代构造运动对壶口瀑布的形成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喜马拉雅运动之后,这里地壳运动一直以缓慢的抬升为主,因而水流的下切作用活跃,有助于瀑布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

壶口瀑布属于哪个省市

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临汾市。 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南距陕西西安350千米;北距山西太原387千米。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 扩展资料地理: 壶口一带,黄河西岸下陡上缓,狭谷谷底宽约400米,由谷底上坡到龙王坡坡高约150米,崖岸很陡,龙王坡以上谷形展宽,谷坡平缓,黄河的横剖面成谷中谷的形态; 在龙王辿以北,河幅宽度和狭谷宽度一致,河水充满狭谷,常水位流量在每秒1000—3000立方米,水面宽400余米,龙王辿以下,水流到壶口,在平整的谷底冲成一道深槽(在大河槽中套了一个小河槽)。 气候: 气候属高原大陆性中温带-暖温带季风气候,北部属半干旱地区,南部属半湿润地区,南北差异显著。 壶口瀑布年平均气温9.9℃,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时间最长,从10月17日入冬,4月4日才会入春,长达170天; 最冷的1月,平均最高气温只有2.2℃,平均最低气温达到-11℃,历史上曾出现过最寒冷的一天气温低至-25.4℃。 冬春雨雪少,易旱且有风沙、寒潮侵袭,气象灾害频繁,12月到2月各月平均降水总量只有3~5毫米。夏秋温凉多雨,常年6月26日入夏,8月14日入秋,6~9月一年中降水最多时段,7、8月最多,降水总量达到100多毫米,也多暴雨、冰雹出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壶口瀑布

观赏壶口瀑布,山西和陕西,哪里更值得去?

观赏壶口瀑布,山西和陕西都可以,很多人认为陕西那边观赏壶口瀑布要好些,旧版人民币背面的壶口瀑布图片也是在陕西那边拍的。其实在山西和陕西观赏壶口瀑布各有特色,具体看自己去哪边方便吧。 壶口瀑布是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景区。壶口瀑布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是两个省份共有旅游景区。 山西和陕西观赏壶口瀑布,可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陕西这边观赏壶口瀑布是站到一块突出的大石台上看,看到的比较正面,感受的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奔腾气概,山西这边观赏壶口瀑布是下到河岸下的一个类似洞口的地方看,角度稍微仰视,感受的是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感觉更加壮观。 壶口瀑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壶口瀑布也是根据这里水势而得名,黄河奔流至此处,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一个壶口,故名壶口瀑布。壶口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约三百米,临近壶口位置时,在短短不到500米长的距离内,则被压缩到20至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了“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黄河水在落差中翻腾倾涌,声势如同在巨大无比的壶中倾出。 春秋季节水清之时,观赏壶口瀑布,阳光直射,彩虹随波涛飞舞,景色奇丽。另外还有两大著名奇景“旱地行船”和“水里冒烟”,更是罕见。

壶口瀑布 到底属于哪一个省呀?山西还是陕西呢?

壶口瀑布是黄河中游的一个瀑布,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与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的交界处。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