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阶段?世界古代史近代史与现代史的时间划分分别是什么
今天给各位分享世界历史阶段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世界历史阶段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世界历史的分期是怎样分的,分为哪几个时期,分别是以
史前时期、 古代文明、帝国与征服、封建时期、中世纪、资本主义。 1、史前时期500万年前~公元前5000年 早期人类的进化 原始农业的出现、原始畜牧业的出现、父系氏族公社金石并用时代的来临、父系氏族公社的形成私有制的产生、军事民主制国家产生、原始社会的文化、原始的宗教、原始绘画、原始雕刻,原始音乐。 2、古代文明公元前5000~前500年 (1)亚洲 (公元前5000~前500年) 四大吠陀婆罗门教的创立、列国时代的印度十六国的建立、中国第一王朝——夏朝、大禹治水、阶级社会的产生、夏启建国、少康中兴、夏桀亡国、商朝的兴衰、成汤建商商朝的灭亡、商朝的农业生产技术、神奇的甲骨文、发达的青铜文化、礼乐统治下的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等。 (2)非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国家的产生和早期王朝时期前王朝文明、提尼斯王朝的建立、古王国时期的经济社会、古王国的经济、古王国的瓦解、法老和金字塔中王国时期、第一中间时期和人民起义、埃及的再度统一、中王国时期的对外战争、中王国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等。 (3)欧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迈锡尼的墓葬、特洛伊战争、古希腊城邦、国家的出现、城邦的形成、斯巴达城邦、国家的形成、雅典城邦国家形成、梭伦改革、希腊城邦的繁荣、希波战争战后、希腊的城邦经济、奴隶制度的发展等。 (4)美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美洲的早期文明、亚洲人的迁入、奥尔梅克文明、特奥蒂尔坎查文文化、帕拉卡斯文化。 3、帝国与征服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1)欧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马其顿的兴起、马其顿王国的兴盛、腓力二世统一希腊、亚历山大东征、安提柯王朝的建立、斯巴达的社会改革、托勒密王朝的衰败、塞琉古王国的专制统治、发达的塞琉古商业、塞琉古的手工业、塞琉古的衰亡等。 (2)亚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秦朝统一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建立、秦始皇万里长城的修筑、秦朝的覆亡、“世界第八大奇迹、” 西汉刘邦建西汉、汉武帝时代、汉匈和战、司马迁著《史记》、孔雀王朝时期的政治与军事、森严的种姓制度、帝国时代的文化、孔雀帝国时代的建筑艺术。 4、封建时期公元元年~400年 (1)欧洲(公元元年~400年) 罗马帝国的建立、奥古斯都建立元首政治、屋大维对内的政治制度、繁荣的“和平时代”、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盛、从黄金时代到三世纪危机、隶农制的盛行、皇权的进一步加强、罗马的“黄金时代”等。 (2)亚洲(公元元年~400年) 东汉刘秀建东汉、外戚宦官专权、班固著《汉书》、蔡伦改进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三国鼎立时期的中国、乱世枭雄——曹操、建安文学、蜀国的建立、诸葛亮治蜀、孙权建吴、西晋和东晋的建立、“五胡十六国”兴起、佛教和道教的盛、行两晋的书画艺术等。 美洲、非洲(公元元年~400年) 正在发展的美洲和非洲、玛雅文明的兴起、摩羯文化、印加文明兴起、阿克苏姆国统治,东非加纳王国的繁荣。 5、中世纪 (1)欧洲(公元400~1500年) 日耳曼王国的建立、古代日耳曼人的社会制度、西欧封建关系的萌芽、日耳曼诸王国的建立、伦巴德人入侵意大利、西欧封建制的产生、克洛维创建法兰克王国等。 (2)亚洲(公元400~1500年) 北朝北魏的建立、孝文帝改革、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北周立国、北朝开凿石窟、南朝刘宋的建、立齐梁陈的更替、隋朝一统、隋朝的建立、隋朝改革官制和创设科举、炀帝开修大运河等。 中前期的唐朝贞观之治玄奘西游与鉴真东渡武周革命开元盛世造纸术西传僧一行实测子午线唐朝的衰败安史之乱、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 (3)美洲(公元400-1500年) 中世纪时期的印第安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帝国的建立、印加文化、玛雅贸易,玛雅人的社会结构。 (4)非洲(公元400~1500年) 封建时期的埃及、埃及封建制度的形成、埃及国家的独、“桑给帝国”时期、桑给帝国发达的对外贸易、西非和南非加纳王国的兴衰、马里王国的崛起、桑海王国的独立、桑海王国的衰败,大津巴布韦。 5、资本主义1300~1600年 欧洲(1300~1500年) 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但丁创作《神曲》、第一个人文主义者彼特拉克、薄伽丘与《十日谈》、早期文艺复兴的艺术、早期文艺复兴的史学、意大利后期文艺复兴、全才式人物达·芬奇等。 扩展资料 世界历史分期划分及标志 从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的产生到 15-17 世纪为世界古代史,其中以公元 5 世纪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作为上古史和中古史的分界线,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的结束和封建制的开始。 从 15-17 世纪的文艺复兴或地理大发现或英国革命开始到 20 世纪初的十月革命或一战结束为近代史的时间断限。 从 20 世纪初到现在为世界现代史。或再一分为二,以 1945 年二战结束为界,现代史和当代史。 应当说明的是,西方的一些通史著作,不作近现代史的划分,把 15 世纪以后到现在的历史通称“世界现代史”,意在突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历史地位。 1) 上古史自有人类以来至公元 5 、 6 世纪左右的民族大迁徙及其所引起的政治格局的巨变。 早期人类发明了现代三大基本技术(制作技术、能源转化技术、信息技术)的雏形石器制作技术、人工取火技术、有声语言,建立了社会组织。 4000-2000 年形成了五大文明中心。这些文明中心通过战争、贸易等形式不断将自己的文明成果向周边地区辐射、扩散。 2) 中古史 公元 5 、 6 世纪至公元 1500 年。人类通过民族迁徙和大范围的战争,世界逐渐向连成一体前进。 3) 世界近代史 1500 年的地理大发现至 1900 年帝国主义的形成 西方通过殖民征服,逐步把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到 19 世纪末,终于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世界各地均被纳入该体系之中。 4) 界现代史 1900 年至 20 世纪末 这一时期在时间上涵盖了 20 世纪。该世纪既是千年之交的世纪,也是人类社会遭受前所未有的战争浩劫和取得空前发展的世纪。 在上半叶,人类在不到 50 年的时间里,两次惨遭世界范围战祸的浩劫。其造成的灾难和后果在人类数百万年的历史中是绝无仅有的。 在下半叶,是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和一体化的时期,叶是世界全局处于相对和平的时期。这是人类联系空前加强的 50 年,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对话体系得以建立完善,世界一体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 地球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界历史 百度百科-历史分期 百度百科-全球史
世界历史如何分期?
普遍的说法是自远古有人类以来至公元1500年为世界古代史,1500年的地理大发现至1900年帝国主义的形成为世界近代史,1900年至20世纪末为世界现代史
2012时事政治汇总
、 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 2、 一个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标志国旗 3、 主权国家的标志和国家威严的象征国徽 4、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生产工具 5、 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石制工具 6、 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生产发展的新水平的标志包括金属工具在内的金属制品和手工业的出现 7、 私有制在社会上确立的标志土地成为私有财产 8、 奴隶社会形成的标志,也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标志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9、 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金属工具在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0、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的出现 11、 封建社会形成的标志封建国家的建立 12、 封建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标志冶铁技术的发展 13、 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4、 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标志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 15、 工业革命的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16、 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用机器制造机器 17、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18、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的发明和应用 19、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0、 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开端的标志五四运动 21、 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的标志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 22、 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 (二)“基础” 1、 实现权利的基础义务 2、 国家机构产生的基础人民选举 3、 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家庭保护 4、 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国家领土 5、 人类社会的基础生产劳动 6、 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 7、 产生国家的基础阶级对立 8、 脑力劳动者任何成就归根到底建立的基础广大体力劳动者的劳动 9、 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10、 封建等级制度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1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基础小手工业者的分化 12、 资本主义社会大生产的基础机器大工业 13、 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 14、 资本主义民主的基础资本主义私有制 15、 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基础资本主义私有制 16、 中国社会主义建立的基础经济极端落后 17、 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 18、 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经济建设 19、 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0、 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商品生产和流通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的市场 2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 2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人民当家作主 23、 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24、 实现现代化,基础在教育 25、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核心和基础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三)“根本”“基本” 1、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2、 法律的基本特征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 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 4、 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5、 我国的根本任务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 履行义务的基本要求和集中体现守法 7、 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犯罪是依照法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8、 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1)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3)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4)教育和保护相结合 9、 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劳动、受教育 10、 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具有强制性的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是普及性的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免费的教育 11、 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2、 生产力的基本因素生产资料、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 13、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1)要有大量失去生产资料,又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2)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财富 14、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 盾 15、 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生产过剩 16、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动机千方百计追逐剩余价值 17、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18、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9、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0、 我国的最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 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对外开放…… 22、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3、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用邓小平理论教育人民,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26、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7、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四)“目标” 1、 依法治国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 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共同的目标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和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向前发展 3、 我国未来人口发展规划的具体目标2000年全国大陆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2010年控制在14亿以内;到200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10‰以下,基本完成人口再生产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化转变 4、 我国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 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标实现最高理想 7、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公民 (五)“本质”“实质” 1、 犯罪最本质的特征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2、 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从事生产劳动 3、 国家的本质在阶级社会,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4、 奴隶制国家的本质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 5、 封建制国家的本质地主阶级统治农民阶级的工具 6、 资本主义法律的本质是资产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是维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统治的工具 7、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统治的工具 8、 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资产阶级享有的民主 9、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0、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 (六)“目的” 1、 人民法院适用刑罚的目的预防犯罪和减少犯罪 2、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商品生产的目的交换 3、 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4、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动机千方百计追逐剩余价值 5、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 改革的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7、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生产目的满足全体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七)“制度” 1、 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 实现资本主义民主的重要政治制度议会制度、选举制度、政治制度 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5、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 我国的政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八)“矛盾” 1、 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2、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3、 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4、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5、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社会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7、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和斗争 (九)“核心” 1、 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2、 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部分思想道德建设 4、 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十)“保障” 1、 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依法治国 2、 社会主义道德实现的保障社会主义法律 3、 公民权利的立法保障宪法和法律 4、 公民权利的司法保障公民认为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也可以向纪检部门、监察部门、检察机关举报,这些司法机关和部门必须秉公执法,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十一)“特征”、“特点” 1、 法律的基本特征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 法律最主要的特征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 我国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特点平等、广泛、真实 4、 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犯罪是依照法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5、 犯罪最本质的特征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6、 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普及性、免费 7、 生产劳动的主要特征制造工具 8、 采集和渔猎的生产方法的特征搜集天然食物 9、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生产资料集体所有;人们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结成原始的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平均分配消费品 10、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完全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创造的产品全部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11、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特点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却没有土地,或者只有很少土地 12、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地主阶级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地主阶级通过地租、高利贷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1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工人不得不受雇于资本家,为资本家劳动,在生产过程中受资本家剥削;资本家占有大量剩余价值,工人仅得到维持生活的工资 14、资本主义民主的重要特点狭隘性和虚伪性 15、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主要特征垄断占统治地位 16、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生产过剩 17、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平等互助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18、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 (十二)“关系” 1、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1)共同点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都约束人们的行为 (2)不同点a、表现形式不同。道德通常存在于人们的认识和社会舆论中,道德规范大多是不成文的。法律对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是明确、严格和具体的,它通常表现为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法令、条例等规范性文件 b、实现方式不同。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和教育的力量,依靠人们的觉悟,来保证对它的遵守。法律也依靠公民自觉维护和遵守, 但国家强制力的保证始终是必要的和不可缺少的 c、调整对象和范围不同。道德所运用的范围几乎涉及到人们在社会生活、社会活动中的一切行为,违反道德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的动机也会受到舆论的批评。法律则只调整人们的行为,没有行为表现的思想活动就不属于法律调整的范围。 2.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 (1) 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有着共同的目标――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向前发展。,它们有着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关系。 (2) 社会主义法律,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加以确认,并规定为人们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保障了道德的实现。 (3) 社会主义法律对道德建设起促进作用。因为法律的强制力一方面表现在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理和制裁,可以使人们明确而具体地认识到国家保护什么,反对什么;另一方面又表现在对先进行为、对保护人民利益和国家财产做出贡献的公民进行表彰和奖励。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以榜样来引导人们行为,弘扬正气,压制邪恶,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 (4) 社会主义道德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人们的道德水准提高了,不但自己会自觉地遒纪守法,而且能以主人翁的态度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勇于同一切违法现象作斗争,使一切违法行为在社会舆论中处于十分孤立的地位,并得到及时的揭露和有力的抵制。 3、 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关系 (1) 内容不同。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某一方面的问题; (2) 法律效力不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普通法律立法的最高原则,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被视为无效; (3) 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不同。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4、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1)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既是国家的主人,又是国家的建设者,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着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重要职责。 (2) ,权利和义务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只有保证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和自由,才能调动公民履行义务的积极性;义务是实现权利的基础,公民只有自觉履行义务,为社会、国家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才能为充分享受权利和自由,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5、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 (1) 一般违法和犯罪是有区别的。犯罪是违法程度达到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严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是违反其他法规,应当受到行政处罚或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2) 但违法和犯罪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违法和犯罪只有违法程度的区别,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现实生活中,犯罪往往都是从违法开始的。 6、犯罪和刑罚的关系 刑罚与犯罪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犯罪是适用刑罚的前提,刑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 7、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平等、团结、互助 8、 生产关系三方面内容之间的关系 这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 9、 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赤裸裸的剥削和被剥削关系(占有关系) 10、 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明显的剥削和被剥削关系(依附关系) 11、 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隐蔽的剥削和被剥削关系(雇佣关系) 12、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所必然经历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两者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在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后,就必然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3、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互相促进的,两者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14、 社会主义低级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关系 (1) 共同点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本质特征,都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发展生产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全体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2) 不同点a、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比较发达,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产品极大丰富;b、社会主义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共产主义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c、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阶级和阶级差别,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和阶级差别将最终消亡;d、共产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相比,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将有极大的提高 15、 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关系 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都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则更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奋斗。共同理想的实现,正是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创造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标。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和必然趋势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现阶段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16、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保证 17、 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关系 基本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 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 18、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特点,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时候,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时候,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五十道选择题,内容为党史,国情(含近现代史,中国地理),时政及河南地方历史,地理等未成年人应知应会
党史:中共党史是政党史,是专史,它研究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历史。其主要内容,一是怎样执政,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国情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近代史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9世纪40-50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51年 金田起义 太平天国建立 1853年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1856年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 1860年 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 1862年 京师同文馆成立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83-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黄花岗起义 1911年 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 清帝退位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护国运动开始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 张勋复辟失败 1917年 护法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初 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1922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4年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1925年 孙中山逝世 1925年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 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4月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 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7年8月 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1927年底 广州起义 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 等等 河南地方历史河南历史悠久,文化光辉灿烂,是我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从南召县云阳镇发现的古人类臼齿化石,连同渑池、许昌、安阳等地出土的各种旧石器,证明距今四五千万年前这里已有人类居住。春秋时期,境内属秦、晋、楚、宋、卫、郑、陈、蔡诸国。战国时属韩、魏、赵、楚之疆。[1] 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
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如何划分?
1500年以前称为世界古代史; 1500年左右—1900年左右称为世界近代史; 1900年至今称为世界现代史! 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分界是1840年 近代史、现代史分界是1940年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史部分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 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战国、秦、汉 封建社会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近代史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