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及笄是多少岁?及笄是指多少岁?

生活常识 2023-05-08 13:15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今天给各位分享女子及笄是多少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女子及笄是多少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及笄之年通常是指多少岁的女子?

及笄之年是指多少岁呢?我们在学习古文的时候会发现,古人通常不会直接称呼别人的年龄。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那么你知道女子15岁古代称为什么吗?话不多说,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及笄之年是指多少岁 在古代,“及笄之年”,就是女子年满十五岁,即十五周岁。笄,指的的女子头上的发簪。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所以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在现在应该是18-20岁的女子,到了法定结婚年龄的女子就叫做及笄之年。二、女子15岁古代称为什么 古代,女子满15岁就被称为“及笄之年”,及笄之年出自《礼记·内则》:“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执麻枲,治丝茧,织纴组紃,学女事,以共衣服。观于祭祀,纳酒浆笾豆菹醢,礼相助奠。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三、什么是笄礼 自周代起,女子年过15,如已许嫁,便得举行笄礼,将发辫盘至头顶,用簪子插住,以示成年及身有所属。笄礼作为女孩子的成人礼,像男子的冠礼一样,也是表示成人的一种仪式,在举礼的程序等问题上大体和冠礼相同。《朱子家礼·笄礼》“女子许嫁,即可行笄礼。如果年已十五,即使没有许嫁,也可以行笄礼。笄礼由母亲担任主人。笄礼前三日戒宾,前一日宿宾,宾选择亲姻妇女中贤而有礼者担任。”

及笄之年是几岁

及笄之年是15岁。及笄之年是指女子满了十五岁,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及笄之年可表示为十五岁女孩。古代女子在十五岁时,若已许配,就束发戴簪;若未许配,就在二十岁时束发戴簪。这只是古代的一种习俗,当前社会是没有的。

古代女孩及笄究竟是多少岁

15周岁。 及笄,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译文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礼记·内则》为《礼记》的第12篇。《礼记·内则》等篇可以作为反映周代历史的文献资料来研究周代的妇女地位。商周妇女地位的比较可以说明,从周代开始,妇女地位开始发生较大的变化。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 1、0岁 度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2、1岁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开始学话。 3、2岁 孩提指1-3岁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 4、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 5、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6、9岁 九龄为9岁。 黄口十岁以下。 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7、10岁 幼学十岁。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8、12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9、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10、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郑玄“成童,十五以上”。 11、16岁 二八为16岁。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古文人把瓜拆分为两个八字以纪年。 12、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 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13、24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及笄

古代女子及笄的年龄是多少

及笄之年指的是女子年满十五周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出自《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及笄,亦作“既笄”,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及笄之年”和“及冠之年”是古代男女成年人的“大节日”,从这年生日开始,就是男女青年最适宜的婚嫁年龄了。及笄之年和将笄之年的区别“将笄之年”不是“及笄之年”,“将笄”是将要到“笄年”还没有到,“及笄”则是已经到了“笄年”。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归有光《项脊轩志》)。束发一般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中的“笄”字指的就是女子的发簪,及笄也可以理解为插发簪。古代将及笄视为女子成年的一个分水岭,女子过了及笄之年就可以结婚生子了。古代男子和女子的成年时间各不相同,女子十五岁就可以成年嫁人了,被称为及笄之年。而男子需要等到二十岁才算成年,男子成年则被称为弱冠之年。及笄就相当于我们现代的十八岁一样,不过及笄只是被用来特指女子的年龄,而不能用来形容男子。

及笄之年是指多少岁

及笄之年是指十五岁。及笄之年是指女子满了十五岁,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及笄之年可表示为十五岁女孩。古代女子在十五岁时,若已许配,就束发戴簪,若未许配,就在二十岁时束发戴簪。 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冠(笄)之礼是我国汉民族传统的成人仪礼,作为汉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它在历史上,对于个体成员成长的激励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 其他年龄称呼 1、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3、豆蔻十三四岁,是指女孩的年龄段,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4、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