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半夏和法半夏的区别?法半夏与清半夏的区别
今天给各位分享制半夏和法半夏的区别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制半夏和法半夏的区别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法半夏与清半夏的区别是什么?
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仙半夏等区别 常说的半夏为旱半夏,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辛温,有毒。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痰湿水饮、胸膈胀满、恶心呕吐、痰多咳喘等病症,常用量3~9g。 生半夏,为原药材经拣净杂质,筛尽灰屑入药的生用饮片,闷润后切片晾干入药者,称半夏片。半夏生用辛烈毒甚,不宜内服,故处方中单写半夏者,都指的是经过炮制后的各种制半夏而言,如姜半夏、法半夏、清半夏等。若需用生半夏入药时,应特别注明。生半夏多供外用,旧时大多研末吹鼻,引涎以治晕厥、小儿惊风或喉痹肿痛;近来多外敷以消痈肿、除瘿瘤、疗癣痒等。 法半夏,又称法夏、黄法夏、京法夏、京夏、京半夏。为生半夏用白矾、甘草、石灰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毒性低,化痰作用强。法半夏燥性较和缓,除可燥湿化痰外,尚有调脾和胃之功,常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证,取其清痰化饮、理脾和胃之效。 姜半夏,又称姜夏、姜夏片。为生半夏经水浸泡,漂至口尝仅有麻辣味,与鲜姜、白矾同煮至透,取出晾至六七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入药。姜半夏毒性已减,性偏温燥,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适用于脾虚痰涎涌盛作呕或寒痰咳逆者。 清半夏,又称清水半夏、清夏、清夏片。为生半夏用白矾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清半夏毒性及辛燥之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强,宜用于体弱多痰、寒湿较轻者。 仙半夏,又名仙露半夏。为生半夏用甘草、五味子、青陈皮、枳壳、枳实、川芎、沉香等14味中药煎汁浸泡,待药汁吸干,再烘干入药者。仙半夏毒性降低,理气化痰作用增强。 青盐半夏,又称盐半夏。为清半夏用青盐水浸拌,晒干入药者。青盐半夏毒性降低,清热化痰作用增强。多用于治疗瘰疬痰核、梅核气等病症,可收消痰散结之功。 竹沥半夏,为清半夏用鲜竹沥淋洒拌匀,待竹沥被吸尽,晒干入药者。竹沥半夏清热化痰止咳作用增强。宜用于胃热呕吐,或肺热咳痰、黄稠而黏,或痰热内闭、中风不语等证。 苏半夏,又称苏夏。为清半夏再经加生姜、朴硝、甘草、皂角在水中浸泡取出,再用甘草、青盐、党参、川贝等进一步加工,晾干入药。苏半夏降气化痰平喘作用增强,适用于脾胃不和,夜卧不安,或小儿食滞痰阻、咳喘呕逆。 ,还有醋制半夏、胆制半夏等多个品种。而水半夏和旱半夏是不同的两种中药,不能混为一谈。水半夏性温、味辛,有毒,具有止痛、行瘀、消肿、解毒之功,用于治疗头痛、胃痛、腰痛、跌打损伤、乳痈、肿毒等,常用量0.3~0.6g。产量大,价格低。
生半夏和法半夏有什么区别?
一、性状不同 1、生半夏半夏的块茎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气微,味辛辣、麻香而刺喉。以个大、质坚实、色白、粉性定者为佳。 2、法半夏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 二、生长习性不同 1、生半夏半夏的生境分布除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尚未发现野生的外,全国各地广布,生长于海拔2500米以下,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是旱地中的杂草之一。朝鲜、日本也有。 2、法半夏生长在海拔2500米以下,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为旱地中的杂草之一。 该种喜暖温潮湿,耐荫蔽;可栽培于林下或果树行间,或与其它作物间作,可用块茎、珠芽或种子繁殖。 三、功效不同 1、生半夏功效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2、法半夏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低。功效为治疗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法半夏 百度百科-生半夏
法半夏与清半夏的区别是什么?
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仙半夏等区别 常说的半夏为旱半夏,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辛温,有毒。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痰湿水饮、胸膈胀满、恶心呕吐、痰多咳喘等病症,常用量3~9g。 生半夏,为原药材经拣净杂质,筛尽灰屑入药的生用饮片,闷润后切片晾干入药者,称半夏片。半夏生用辛烈毒甚,不宜内服,故处方中单写半夏者,都指的是经过炮制后的各种制半夏而言,如姜半夏、法半夏、清半夏等。若需用生半夏入药时,应特别注明。生半夏多供外用,旧时大多研末吹鼻,引涎以治晕厥、小儿惊风或喉痹肿痛;近来多外敷以消痈肿、除瘿瘤、疗癣痒等。 法半夏,又称法夏、黄法夏、京法夏、京夏、京半夏。为生半夏用白矾、甘草、石灰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毒性低,化痰作用强。法半夏燥性较和缓,除可燥湿化痰外,尚有调脾和胃之功,常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证,取其清痰化饮、理脾和胃之效。 姜半夏,又称姜夏、姜夏片。为生半夏经水浸泡,漂至口尝仅有麻辣味,与鲜姜、白矾同煮至透,取出晾至六七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入药。姜半夏毒性已减,性偏温燥,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适用于脾虚痰涎涌盛作呕或寒痰咳逆者。 清半夏,又称清水半夏、清夏、清夏片。为生半夏用白矾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清半夏毒性及辛燥之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强,宜用于体弱多痰、寒湿较轻者。 仙半夏,又名仙露半夏。为生半夏用甘草、五味子、青陈皮、枳壳、枳实、川芎、沉香等14味中药煎汁浸泡,待药汁吸干,再烘干入药者。仙半夏毒性降低,理气化痰作用增强。 青盐半夏,又称盐半夏。为清半夏用青盐水浸拌,晒干入药者。青盐半夏毒性降低,清热化痰作用增强。多用于治疗瘰疬痰核、梅核气等病症,可收消痰散结之功。 竹沥半夏,为清半夏用鲜竹沥淋洒拌匀,待竹沥被吸尽,晒干入药者。竹沥半夏清热化痰止咳作用增强。宜用于胃热呕吐,或肺热咳痰、黄稠而黏,或痰热内闭、中风不语等证。 苏半夏,又称苏夏。为清半夏再经加生姜、朴硝、甘草、皂角在水中浸泡取出,再用甘草、青盐、党参、川贝等进一步加工,晾干入药。苏半夏降气化痰平喘作用增强,适用于脾胃不和,夜卧不安,或小儿食滞痰阻、咳喘呕逆。 ,还有醋制半夏、胆制半夏等多个品种。而水半夏和旱半夏是不同的两种中药,不能混为一谈。水半夏性温、味辛,有毒,具有止痛、行瘀、消肿、解毒之功,用于治疗头痛、胃痛、腰痛、跌打损伤、乳痈、肿毒等,常用量0.3~0.6g。产量大,价格低。
法半夏与制半夏的区别
法半夏 【英文名】 RHIZOMA PINELLIAE PREPARATUM 【来源】本品为半夏的炮制加工品。 【制法】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得。每100kg净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鉴别】 (1) 本品粉末淡黄色至黄色。照半夏项下的〔鉴别〕(1) 项试验,显相同的结果。 (2) 取本品粉末2g,加盐酸2ml,氯仿20ml,加热回流1 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0.5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次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0:20:7:0.5)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暗红色斑点。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用法用量】 3~9g。 【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姜半夏和法半夏有什么区别?
半夏有毒,半夏之毒要用生姜解。.姜半夏是用生姜汁加工过的半夏,已经解毒过了. 法半夏又名清半夏,需配附子促进药力。 这两种都是半夏的炮制品,其炮制方法不一样,主要功效都是化痰。 姜半夏偏重于止呕的作用,解毒。多用于化脾胃之痰,而法半夏偏于燥湿化痰,偏于化肺上的痰。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