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个节气有哪些?二十四节气的各个名称是什么?

生活常识 2023-05-08 13:17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今天给各位分享24个节气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4个节气有哪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24节气都有什么?

24节气分别是 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分别代表的含义 1、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2、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3、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4、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5、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6、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7、立夏夏季的开始。 8、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9、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10、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11、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12、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13、立秋秋季的开始。 14、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15、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16、秋分昼夜平分。 17、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18、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19、立冬冬季的开始。 20、小雪开始下雪。 21、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22、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23、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24、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一年一共有几个节气?

  一年一共有24个节气,依次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节气介绍   立春斗指东北。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春分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清明斗指丁。太阳黄经为15°。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谷雨斗指癸。太阳黄经为30°。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小满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北斗指向己。太阳黄经为75°。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夏至北斗指向乙。太阳黄经为90°。太阳在黄经90°“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小暑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大暑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立秋北斗指向西南。太阳黄经为135°。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处暑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白露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秋分斗指已。太阳黄经为180°。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依我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但在天文学上规定,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   寒露斗指甲。太阳黄经为195°。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   霜降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立冬斗指乾。太阳黄经为225°。习惯上,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一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我国各地农民都将陆续地转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他农事活动中。   小雪斗指己。太阳黄经为240°。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南方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大雪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55°。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70°。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小寒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斗指丑,太阳黄经为300°。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谚云“三九四九冰上走”。   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完成了一个循环。   名称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分为24个节气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作用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情况,有助于指导农民伯伯进行田间耕作。

一年一共有几个节气?

  一年一共有24个节气,依次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节气介绍   立春斗指东北。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春分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清明斗指丁。太阳黄经为15°。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谷雨斗指癸。太阳黄经为30°。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小满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北斗指向己。太阳黄经为75°。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夏至北斗指向乙。太阳黄经为90°。太阳在黄经90°“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小暑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大暑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立秋北斗指向西南。太阳黄经为135°。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处暑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白露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秋分斗指已。太阳黄经为180°。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依我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但在天文学上规定,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   寒露斗指甲。太阳黄经为195°。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   霜降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立冬斗指乾。太阳黄经为225°。习惯上,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一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我国各地农民都将陆续地转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他农事活动中。   小雪斗指己。太阳黄经为240°。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南方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大雪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55°。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70°。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小寒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斗指丑,太阳黄经为300°。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谚云“三九四九冰上走”。   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完成了一个循环。   名称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分为24个节气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作用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情况,有助于指导农民伯伯进行田间耕作。

二十四节气都是什么时候啊?

1、立春 邮票图案上,远山泛出浅绿,树木开始发芽,温暖的春风吹醒万物,大地呈现绿意盎然、春光明媚的景象,万物复苏。“立春”两字用楷书写出。 2、雨水 邮票图案上,远山更显苍翠,春雨淅淅沥沥,农民开始下田耕种。绵绵的春雨,带来丰沛的水分,农民开始了一年的农耕生活,忙于播种耕作,期望来日的丰收。 3、惊蛰 邮票图案上,雷电交加,雨量越来越大。春雷惊醒了冬眠的虫类及蛰伏的动物,大地充满生气,万物孕育生机,草木开始茂盛,到处鸟语花香。一切冬眠的生物都开始醒了,田里白鹭正在寻找鱼虾吃。 4、春分 邮票图案上,远山含翠,春雨绵绵,大地一片生机。辛勤的农民朋友披蓑戴笠,弓腰插秧。乡村生活浓郁,充满诗情画意。 5、清明 邮票图案上,远处的山峰更加苍翠挺拔,房屋的轮廓在辽阔的原野中更加清晰。画面的主体是一个木食盒,里面装着滋味鲜美的饭食。由于农活忙,农妇把饭菜送到田间。 6、谷雨 邮票图案上,河水清明澄澈,农舍林立,大地一片绿意。画面主体是一套农民外出时穿的蓑衣,戴的斗笠。昭示着谷雨时节的天气特点,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 7、立夏 邮票图案上,远处青山含黛,房舍林立;近处禾苗茁壮,青翠茂盛。大地铺满了浓浓绿色,一派生机勃勃之景象。 8、小满 邮票图案上,画面主体是一部水车取水的图景。此时田里的稻麦已粒粒结实,农夫们辛勤地踏着水车,以提供秧苗更充足的水分。夏季的南风吹动了原野的各种花草,就在那草木丛深之处可见到那小小的茅舍。近处麦田那嫩绿的麦穗已经抽齐,在微风中摆动时,像小孩子那样摇头晃脑,娇憨可爱。 9、芒种 邮票图案中,青山楚楚,白云飘飘。画面主体是一束金灿灿的稻谷。沉甸甸的谷穗颗粒饱满,丰收在望。象征着幸福美满,预示着吉祥安康。 10、夏至 邮票图案上,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鳞次栉比的农舍衬托在一片金黄之中。树木葱茏,枝繁叶茂。一只鸣蝉,犹如夏的精灵,卧伏于葱绿之中,高声吟唱,似乎在颂扬这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11、小暑 邮票图案上,庄稼都已成熟,到处呈现一派丰收的景象。画面上一把普普通通的蒲扇,明确显示出季节的特征。随着气温逐渐炎热,人们藉由蒲扇生风,象征对生活的应变能力。整个图案充满着农家生活的气息,让人感到朴实亲切。 12、大暑 邮票图案上,最醒目的莫过于令人馋涎欲滴的西瓜,青皮翠绿,红瓤黑籽,汁液充足,让人垂涎。炎炎夏日,人们挥汗如雨,酷暑难耐。这时人们最最需要的,就是这类解暑降温的最佳食品,人们藉吃西瓜以去暑解热,以保平安康健。 13、立秋 邮票图案上,秋风来了,蓝蓝的天空更加高远,朵朵白云轻盈缥缈。山更加峭立,水益发碧蓝。打谷场上,稻麦金黄,香飘四溢。辛勤的农民已经嗅到了丰收的喜悦,幸福的笑脸依然挂满汗滴…… 14、处暑 邮票图案上,一派丰收的景象。谷堆隆起,稻谷如山。它们和远处的青山绿树,遥遥呼应,都辉映在蓝天白云之下。春天,农民朋友挥洒着辛勤的汗水,在田埂间,在河堤畔,播下希望的种子;秋天来了,农民朋友同样挥洒着汗水,收获了喜悦,收获了幸福。 15、白露 邮票图案上,远处的山峰不再苍翠,绿意渐渐消褪;植物也开始渐渐泛黄,天空显得更加空旷辽远。晶莹剔透的露珠在绿叶上滚动,像调皮的孩童,在和阳光捉迷藏,仿佛在享受着习习秋风的丝丝凉意。 16、秋分 邮票图案上,远山绵绵,碧水依依。醉红的枫叶在极力舒展自己的翅膀,似朝霞,似火焰,飘向人间,飘向农家院落,撒下万紫千红,留下美好祝福。秋的浓郁,秋的质朴,无不饱含着农家人对未来的无限期盼。 17、寒露 邮票图案上,曾经翠绿的山色逐渐变得枯黄,树叶凋零,枯枝萧索。虫儿歇息了鸣叫,鸟儿倦怠了翅膀。天空不再喧闹,大地陡然寂静。深秋时节的乡村已失去了往日的绚丽多姿,生活已渐渐变得单调,不似往日的丰富多彩。 18、霜降 邮票图案上,远山温顺,失去了昔日的挺拔放纵;河流沉静,放弃了往日的欢唱奔腾。花草树木渐渐变得枯黄,枝叶凝霜。人入舍,鸟归巢,大地失去了生机。气肃而凝,露结为霜,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人们,冬天就要到了。 19、立冬 邮票图案上,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古人认为天气转凉,为重视保健养生,流行在此日进补,称为“立冬补冬”。画面上那只红红的坛子上那个繁体的“补”字,正是表达了这一涵义。 20、小雪 邮票图案上,远山肃立,雪花飘舞。青松在雪中傲立,更显精神和风骨。晶莹的雪花由空中缓缓飘下,点缀着高山上的松树,大地呈现白茫茫雪景。 21、大雪 邮票图案上,雪花飘飘,漫天飞舞。巍峨耸立的群山被白雪覆盖,整个大地白茫茫的一片。北方气温降至摄氏零度以下,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台湾的高山地区,此时也可以赏到皑皑雪景。大自然一片肃杀之气,水冷草枯,有些动物已经开始冬眠。 22、冬至 邮票图案上,漫天飘着雪花,表明寒冷的冬天来了。一碗汤圆,红白相间,热气腾腾,弥漫着喜庆,洋溢着温馨。合家团聚吃汤圆,表示团团圆圆,亲亲热热。冬季吃汤圆的传统习俗,很有文化内涵。 23、小寒 邮票图案上,天地茫茫,北风料峭,积雪深深,宇宙间一片白雪皑皑的景象。厚厚的积雪压在树枝上,淫威尽展。但寒枝并未折服,依然迎风斗雪,傲然挺立。 24、大寒 邮票图案上,远山连绵,各个山尖儿都顶着一髻儿白簪花,晶莹可爱。天寒地冻,小木屋上厚厚的积雪让人寒从心起。古谚“小寒大寒,冷成一团。”可见这两个节气在一年中最为寒冷,到处冰天雪地、天寒地冻。但寒冬一过,春天不远,大地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历史由来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它代表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由于地球绕太阳一圈需要365天,所以每隔十五天,才有一个节气,而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二十四节气开始的日期,在阳历里几乎年年不变,最多相差一两天,这也正是因为节气和阳历一样,都是按照地球一年绕太阳公转一周作为依据。 参考资料二十四节气-百度百科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