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运动意义及精神?一二九运动具有什么历史意义?如题 谢谢了

生活常识 2023-05-08 13:17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今天给各位分享129运动意义及精神的知识,其中也会对129运动意义及精神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一二九师精神是什么?

一二九师精神概括起来就是“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勇于胜利”。 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等率领下,临危受命,东渡黄河,挺进太行,进驻涉县,同侵华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并与邯郸人民结下了血肉深情,形成了“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勇于胜利”的“一二九师精神”。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精神风范的生动写照,是我党宝贵的政治财富。 扩展资料 八路军第129师,全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9师,后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29师,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八路军的三个主力师之一,1937年8月25日由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4、第31军。 陕北红军第29、第30军和独立第1、2、3、4团以及第15军团的骑兵团等改编而成,下辖第385、第386两个旅、教导团和5个直属营等共1.3万余人。 在八年抗日战争中,第129师歼灭日伪军达42万余人,解放县城80余座。在第115师的配合下,创建了东起津浦铁路,西抵同蒲铁路,南跨陇海铁路,北至德石、正太铁路的晋冀鲁豫解放区,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人口达2400余万,部队发展到近30万人,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9师

如何弘扬129师精神

弘扬“一二九师精神”继承优良传统 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等率领下,临 危受命,东渡黄河,挺进太行,进驻涉县,同侵华日军进行了艰苦卓 绝的战斗,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并与邯郸人民结下了血肉深 情,形成了“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勇于胜利”的“一二 九师精神” 。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精神风范的生动写照, 是我党宝贵的政治财富。 要深刻理解一二九精神的真谛,明确历史使命,努力为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做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贡献。今天,虽然时代不同了, 我们依然要学习他们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把实 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同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服务人民紧密地结合在一 起,甘于奉献,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勇攀高峰。在以和平和发展为 主旋律的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更应该大力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同 时,在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宏伟目标下,应该把这种精神升华为 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精神, 把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与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有机结合起来,同心协力,共创未来。 大力弘扬“一二九师精神” ,学习借鉴历史经验,有利于振奋精 神、鼓舞士气、凝聚力量;有利于指导当前工作,确解发展难题,推 动科学发展;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需要。是加快调结构、 转方式的需要,是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对推动复兴 文化发展大繁荣和全面夺取现代钢城、新兴商城、生态绿城建设新胜 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回顾历史,应当以史为鉴,从中获取智慧和启迪。我们应该珍惜 无数先辈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果实,时刻铭记,为我们生在这个伟大的 国家而倍感光荣;我们更应该时刻牢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 神,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工作的动力,转化为创新的动力,转化 为建设祖国的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红色经典 一二九师精神 的故事

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等率领下,临危受命,东渡黄河,挺进太行,进驻涉县,同侵华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并与邯郸人民结下了血肉深情,形成了“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勇于胜利”的“一二九师精神”。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精神风范的生动写照,是我党宝贵的政治财富。 要深刻理解一二九精神的真谛,明确历史使命,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贡献。今天,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依然要学习他们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把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同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服务人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甘于奉献,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勇攀高峰。在以和平和发展为主旋律的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更应该大力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宏伟目标下,应该把这种精神升华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精神,把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有机结合起来,同心协力,共创未来。

129运动历史意义是什么

历史意义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来到。 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回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扩展资料 事件过程 1、走上街头 1935年12月9日凌晨,广大爱国学生的抗日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校学生举着大旗和标语,分别朝着新华门进发。 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近千名爱国学生离城较远,到达西直门时,城门已被军警关闭,请愿队伍无法进城。两校学生就在西直门一带召开群众大会,向附近居民和守城军警进行抗日宣传。 上午10点半,新华门前汇集了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东北大学等十多所学校1000多人的请愿队伍。新华门紧闭着,门前排列着警车和架着机关枪的摩托车,军警宪兵手持刀枪。 请愿学生高举着旗帜,手持标语,高呼抗日救国口号。推选董毓华、宋黎和于刚等12人为代表,要求面见何应钦,并提出反对华北成立防共自治委员会、停止内战、立即释放被捕学生等6项要求。 上午11时,何应钦的秘书侯成出来与学生会面,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一味敷衍搪塞,为国民党对日妥协对内反共政策百般狡辩。同学们对其答复极为愤慨,振臂高呼“打倒卖国贼”,“请愿不成,我们示威游行去”,宋黎被推举为游行队伍的总指挥。 当游行队伍行至西单牌楼平津卫戍司令部附近时,遇到军警的阻拦和袭击。同学们不畏强暴,高呼抗日救国口号,继续前进,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北京大学的许德珩、中国大学的吴承仕等教授和当时在燕京大学任教的斯诺夫妇也参加了游行示威。国内外许多报社的记者随行采访。队伍经西四、护国寺、地安门、沙滩抵达王府井大街时,已扩大到四五千人。 王府井大街南口布满了军警,挥舞皮鞭、木棍,抽打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同学们与军警展开了搏斗,当场有数十人被捕。在国民党当局的镇压下,游行示威队伍被冲散了。 2、救亡怒潮 “一二·九”的抗日怒吼,震撼了古都北平,很快传遍了国内外。中共北平市临时工委、北平市学联及时,对下一步行动进行部署。 12月11日,全市各大中学校学生联合起来罢课。国民党当局对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极为恐慌,下令严禁学生的爱国行为,还派军警封锁一些重点学校。 中共北平临时工委获知国民党当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对,决定在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决定在这一天举行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12月16日凌晨,1万余名北平爱国学生陆续走上街头,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大示威爆发了。示威游行队伍共分为4个大队,分别由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率领从不同方向前进,途中冲破军警的封锁阻拦,在天桥会合。 上午11时许,北平爱国学生和广大工人、农民、市民3万余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会场旗帜飘扬,“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天空。 市民大会结束后,1万多名爱国学生整队向前门方向行进。学生们手挽着手,不断高呼抗日救国口号,向街道两旁的市民和行人散发传单。市民们热情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有的送来开水和食物,有的自动加入了游行队伍。 游行队伍抵达前门时,遇到大批军警和保安队的阻截,爱国学生就在前门火车站广场举行第二次市民大会。大会决定继续进内城示威游行,并派代表与军警交涉,要求打开城门。 当局为了分割示威游行队伍,答应让一部分学生从前门进城,但大部分学生须从和平门和宣武门入城。下午4时,黄敬率北京大学、中国大学等校部分同学由前门入城后,城门马上关闭了。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东北大学、北平大学等校同学沿着西河沿赴和平门和宣武门。 但城门都已紧闭,同学们多次试图撞开城门,均未成功。后来几经交涉,军警答应以清华、燕京大学的队伍先撤走为条件,可以打开城门让其他学校的学生入城。 此时已是晚上9点多钟,当两校队伍离开后,城外四周的路灯全部熄灭,大批军警挥刀舞棍从四面八方向学生扑过来,许多人遭到毒打。 由前门入城的学生想去宣武门接应,当走到西单绒线胡同西口时,遭到大批军警扑打,数十名学生被砍伤,街道上血迹斑斑。在“一二·一六”大示威中,全市学生共有22人被捕,300余人受伤。 3、声援北平 北平学生的爱国斗争,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揭露了国民党当局的卖国行径,得到了各界爱国人士的支持响应,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12月18日全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大学的校长,联名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同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向全国工人紧急呼吁援助学生救国运动,各地工人纷纷举行罢工,支持学生斗争。 20日,共青团中央发表宣言,号召青年学生深入到工农群众中扩大抗日救国运动。各地社团组织纷纷发表通电和宣言,声援北平学生爱国运动。宋庆龄、鲁迅、马相伯、沈钧儒、王造时、邹韬奋、陶行知、章乃器、李公朴、史良等爱国知名人士纷纷表示支持。 宋庆龄从上海寄给北平学联100多元钱,作为开展抗日救国工作的费用。鲁迅于12月18日至19日夜,撰文热情赞扬爱国学生的英勇斗争精神,并寄以“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殷切希望。 12月26日,陕甘苏区各界民众举行集会,声援北平和各地学生的抗日救国运动。在北平学生爱国运动的影响下,全国各地学生群起响应。一时间,在黄河两岸,大江南北,到处响彻抗日救亡的号角。 两次游行示威之后,在党的领导下,北平学联成立了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工厂农村,发动各地工农士兵群众开展反日反蒋斗争,也使爱国学生们得到了锻炼和教育。 1936年,南下扩大宣传团在北平召开团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民族解放先锋队(后改名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这是党领导成立的先进青年组织。它的诞生和发展,大大推动了“一二·九”运动的深入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号召下,由北平爱国学生首倡,迅速席卷全国的“一二·九”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二九运动

129运动的时间、地点、口号、内容、意义、影响各是什么?

以下是一二·九运动的相关分述。 一二·九运动的时间1935年的12月9日 一二·九运动的地点1935年12月9日在北京(当时称北平) 一二·九运动的口号“反对卖国的对外政策!”、“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为祖国自由而奋斗!”等口号。 一二·九运动的起因及内容1935年11月日本借助汉奸之手提出“华北自治运动”,企图成立第二个“满洲国”。在此民族存亡之际,国民党政府却准备在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满足日本的野心和阴谋。 这成为“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导火索,在1935年12月9日,在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形势下,数千名北平爱国学生,在中共北平地下组织的领导和组织下,冲破国民党政府的恐怖统治,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强烈谴责国民党政府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妥协退让政策。 12月9日北平多所学校举行罢课游行,游行队伍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野蛮镇压,100余人受伤,30余人被捕。爱国学生并没有被吓倒,北平学联决定在冀察政务委员会预定成立的12月16日这天举行更大规模的游行。 12月16日清晨,北平各校学生从四面八方涌向天桥,举行3万余人的市民大会。通过了“收复失地”“不承认冀察政务委员会”等决议案。会后,学生与市民举行了数万人的示威游行。北平学生的抗日救亡风暴迅速席卷长城内外,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和支持。 随后学生运动与工农运动的结合,进一步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与工农运动的发展。 一二·九运动的意义它“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使抗日运动成为全国的运动”,还因为它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以来优良传统,有力地昭示了中国青年运动应当坚持的正确方向。 一二·九运动的影响历史照耀现实,一二九运动的历史经验,对于当代中国青年应如何确立理想,选择人生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是要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二是要在共产党领导下自觉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三是要走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扩展资料 一二·九运动中共产党起了骨干的作用。没有共产党作骨干,一二九运动是不可能发生的。是共产党的八一宣言给了青年学生一个明确的政治方针;是红军到了陕北,配合了北方的救亡运动;是共产党北方局和上海等地党组织的直接领导。 这样,才使一二九运动发生,并使之在全国各阶层开展起来,形成了全民族救亡运动的巨大政治力量。青年学生好比是一二九运动的柴火,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用火一点。点火的人是谁呢?就是共产党。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跟着党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做出的正确选择,更是青年学生始终不渝的坚定信念。青年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未来,青年的信仰坚定,选择坚定,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 跟着党走,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拧成一股绳,力往一处使。这样,青年学生的青春活力和满腔热情才能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二·九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一二九”的道路决定着中国梦的成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一二九运动与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一二九”运动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一二·九”学生运动的报道研究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