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历史?山西有哪些名人
今天给各位分享太原历史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太原历史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太原的别称“龙城”来历缘由是什么?
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太原是龙潜之地。历史上许多皇帝都与这座城市有过特别密切的关系,被称为龙城。 宋代封建王朝把晋阳叫做“龙城”,他们认为系舟山为“龙角”,龙山、天龙山为“龙尾”,晋阳正当蟠龙的中心,故常有“真龙天子”的出现。 晋阳是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大都会之一,故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的古城营村、东城角村、南城角村、南北瓦窑村、罗城村以及附近区域一带。 扩展资料 太原,山西省省会,别称并州,古称晋阳,也称龙城,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历史,2500年建城史,“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都。 太原是九朝古都、龙兴之地。自建城以来,是赵国、前秦、北汉三个政权的都城,是东魏、北齐、唐朝、后唐、后晋、后汉六个政权的陪都。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此为国都,一时间太原名声显赫于举国,传为“龙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原
太原名称的由来
晋阳是太原郡郡城和后来太原府府城,从此晋阳也就兼称太原了,如此称谓直至隋唐五代不改。太原盆地尽管比不上汾河下游的晋南平坦辽阔,却在多山的山西相对地仍不失“大平原”之誉。 太原市三面环山,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经,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是中国北方军事、文化重镇,世界晋商都会,中国能源、重工业基地之一。太原的城市精神是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 扩展资料 太原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9.5℃,无霜期平均202天,年均降水量456毫米。太原由于其地形复杂多样,海拔高度差异较大,海洋性气候对境内的影响,形成了北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夏秋降雨集中,冬春旱多风。年平均温度为9.5℃,一月平均-6.4℃,七月平均23℃。霜冻期为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平均149—175天。年均降水量468.4毫米。
太原是几朝古都?
太原市,简称并,山西省省会所在地,山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中国北方历史悠久的古城之一。 太原,大平原之意,古称晋阳,创建于公元前进497年前,总面积6988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68平方公里,人口282万,其中城市人口213万。 殷商时,太原为北唐;西周时,太原为晋国早期都城;战国时,太原是赵国早期都城;秦代为太原郡;汉代为并州;南北朝时,太原为东魏,北齐的“别都”,隋代时,太原是黄河流域仅次于长安、洛阳的中国第三大城市; 唐代,李唐王朝发迹于太原,太原公子李世民即皇位后,屡次扩建太原城,封太原为“北京”、“北都”;五代十国时,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等朝代皇帝多发迹于太原,太原便有了龙城之称。宋代,太宗赵光义火焚晋阳,水灌晋阳,意在斩断龙脉,,又在晋阳城北唐明镇兴建太原城。金、元时,太原遭受战火洗劫,明清两代,太原又发展起来,矿产业、商业、手工业发展迅速,与晋中祁县、太谷连成一片,形成了晋商文化对全国的辐射。辛亥革命后,太原各类矿业、冶炼业、机器制造业进一步发展,从封建性的城池步入早期工业城市的行列。 太原,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北方军事重镇,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的战斗与战役。,这座古城,历史又给它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在这块土地上,出现过许多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像廉颇、王之涣、狄仁杰、王维、白居易、罗贯中、傅山等。 太原,还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历史上,曾经爆发过多次反抗外来侵略和反抗封建统治斗争。隋末、明末的农民起义军都在太原进行过轰轰烈烈的战斗,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近代,太原市亿积极参加了不起1900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义和团运动。1906年,太原还爆发过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山西矿权的争矿运动。1911年,在推翻中国一个封建王朝的斗争中,太原是第一批起来响应辛亥革命的城市之一。
太原是九朝古都、龙兴之地……
太原是九朝古都、龙兴之地。针对太原是十三朝、十一朝、九朝、七朝古都等众多说法,会议进行了广泛讨论。有专家提出,自公元前497年太原建城以来,太原先后是赵国、前秦、李晋、北汉四个政权的都城,是北齐、唐朝、后唐、后晋、后汉五个政权的陪都;也有专家认为,太原是赵国、前秦、北汉三个政权的都城,是东魏、北齐、唐朝、后唐、后晋、后汉六个政权的陪都。鉴于此,会议基本达成了太原是九朝古都的共识。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古代太原虽然多为少数民族和割据政权都城,或者只是中央王朝的陪都,但建都的时间跨度之长,王朝政权之多,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之重要,在中国古都城市中异常显赫。除北京、西安、南京等八大古都外,是其它古都所不能比拟的。 太原遗存丰富、文物众多。太原市现有馆藏文物20余万件,古遗址、寺观、宫殿、石窟、古塔及石刻、雕塑、壁画等各类文物近千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8处。其中,国保单位13处,省保单位32处,市保单位46处。从全国来讲,有如此众多文物资源的城市是少见的。与会专家高度关注太原丰厚的文化遗存晋祠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祠堂式古园林建筑群之一,聚合了整个中国古建园林要素,浓缩了中国历朝历代的历史符号及佛道儒三教的精华,展示了几千年太原历史文化的发端和发展;晋阳古城遗址是太原2500多年文明的有力见证,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当时历经20余年建成的蒙山大佛,是太原文化的精神支柱之一,距今已经1456年,比四川乐山大佛还要早。所有这些,不仅有效地延续着三晋文脉,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太原城市文化的增值点。 太原是三晋文脉的源头与龙头。面对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遗址、众多的资源,身为太原人理应有建设特色文化名城的自信,更应不断增强文化自觉,通过建设特色文化名城,为传承三晋文脉、弘扬中华文明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关于太原城市文化的特色 本次研讨会,围绕太原的城市文化特色,从历史积淀的层面,进行了多角度的解析。 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是太原城市文化的核心基调。晋阳所处位置是北方和中原多民族频繁交往和文化交流的枢纽地带,多民族文化是晋阳文化倚以立足的根基,纵贯晋阳文化发展的历史全程。长期的多民族融合使得太原城市文化具有明显的“多元融合、大气包容”的特征既有中原农耕文明的礼仪、含蓄,又有北方游牧文化的豪放、不羁,兼纳两者之精华,成为一种具有鲜明开创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地域文化。与会专家认为,2005年提出确定的太原城市精神——“兼容和谐,诚信卓越”,正是太原历史文化传承的主流。 龙兴之地的唐尧文化是太原城市文化的突出理念。这次研讨会上,有专家在分析李唐王朝龙兴之地时,溯本清源,找寻到了形成太原理念文化的重根。传说李姓出自皋陶,皋陶为尧时执掌刑狱的“大理”,以官为姓,后改“理”为“李”。尧为陶唐氏领袖,也称“唐尧”,这是“唐”的来历,该部落传说居今山西地区。迄商,尧的后裔仍封山西,称唐国。周成王灭之,封其弟叔虞于晋,称唐叔虞,今太原西南的晋祠即唐叔虞家祠。叔虞子燮父,改“唐”为“晋”。这就是李渊家族和“唐”渊源。故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李渊太原起兵后因爵位自称“唐王”,后定国号为唐。所以“唐”称溯源自山西。李唐王朝和太原城市关系十分密切,不仅是其“龙兴之地”,且是立国后的“北都”。 辅佐王基的陪都文化是太原城市文化的明显特点。太原曾是历史上北齐、唐、五代后唐、后晋、后汉等朝代的陪都。正因为是响当当的“陪都”,千百年来,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陪都文化。专家们认为太原陪都文化集中体现于北朝与唐两朝,研究北朝文化非太原莫属。作为唐朝的陪都,太原凝集中华佛教文明,带动中外文化的传播,特殊的政治地位以及交通的发达,使它成为唐代著名的商业和文化都会。唐代的北都与中都分别与西京长安、东都洛阳构成了大、小两个“金三角地带”,而“大金三角地带”又包含了“小金三角地带”,正是唐代政治地理版图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枢纽区”。
山西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山西名人 历圝史名人 一、山西帝王列表 春秋霸主 晋文公重耳 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 简襄功烈 赵简子 简襄功烈 赵襄子 鲜卑骄子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汉国皇帝 刘 渊 汉国皇帝 刘 聪 前赵皇帝 刘 曜 后赵皇帝 石 勒 后赵皇帝 石 虎 中国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 后唐太祖 李克用 后唐庄宗 李存勖 后唐明宗 李嗣源 后晋高祖 石敬瑭 后晋出帝 石重贵 后汉高祖 刘知远 北汉皇帝 刘 崇 北汉末帝 刘继元 二、各个时期的历圝史名人 史前 (3人)蒲伊(尧师)尧、舜、禹 先秦 (27人)箕子、傅说、叔虞、晋武公、荀息、重耳(晋文公)、狐偃、介子推、祁奚、赵盾、董狐、程婴、韩厥、士丐、魏绛(魏庄子)、师旷、羊舌肸、董安于、尹铎、赵鞅、智伯、豫让、赵毋恤、猗顿、尸佼、蔺相如、荀况(荀子)、赵雍、李圝冰 汉魏 (19人)郅都、卫青、霍去病、霍光、班婕妤、温序、郭泰、郭大、卫觊、王烈、关羽、张辽、贾逵、毋丘俭、乐详、王昶、王沈、裴秀、貂蝉(正史无记载) 、徐晃 两晋十六国 (23人)贾充、孙楚、王浑、王济、裴頠、贾南风、郭璞、邓攸、温峤、鲁胜、卫铄(卫夫人)、孙盛、孙绰、郭澄之、慧远、法显、刘渊、刘聪、刘曜、石勒、石虎、慕容永、卫玠 南北朝 (19人)周续之、裴松之、王玄谟、裴骃、柳恽、裴子野、王僧辩、拓跋珪、拓跋焘、拓跋宏、王慧龙、王遵业、尔朱荣、贺拔岳、昙鸾、高欢、高洋、斛律光、王峻、裴让之、唐邕、独孤信 隋唐 (58人)薛道衡、王通、薛世雄、薛举、柳biàn(四声){字型上“巧”下“言”}、裴蕴、裴寂、刘圝武周、王劭、裴矩、温大雅、王珪、裴世清、武士彟、王绩、尉迟恭、王方翼、王勃、窥基、裴行俭、薛仁贵、裴炎、武承嗣、狄仁杰、武则天、武三思、宋之问、薛稷、薛曜、薛讷、张守珪、王之涣、裴耀卿、王翰、王鉷、封常清、王维、王昌龄、薛嵩、王缙、卢纶、吕温、柳宗元(祖籍山西)、白行简、王播、王涯、裴度、张圝彦远、吕洞宾、柳冕、温庭筠、聂夷中、唐彦谦、司空图、张果老,杨玉环 五代 (15人)李克用、李存孝、荆浩、郭崇韬、李存勖、安重诲、李嗣源、史匡翰、石敬瑭、武漳、刘知远、刘崇、刘承钧、李筠、毋昭裔 宋辽 (33人)司马光、王全斌、党进、王溥、刑抱朴、杨业、杨弘信、刘继元、呼延赞、毕士安、文彦博、郭若虚、杨延昭、杨文广、高克明、狄青、孙复、刘羲叟、司马池、 司马康、王掘、王居正、王诜、王彦、马远一家、萧照、赵鼎、杨存中 金元 (41人)胥持国、郝天挺、胥鼎、高汝砺、杨云翼、陈规、雷渊、冯廷登、冯妙真、孙威、宋德芳、刘祁、刘郁、元好问、段克己、段成己、麻革、李俊民、张存惠、张德辉、陈赓、郝经、薛景石、许国祯、许扆、关汉卿、姚天福、孙拱、白朴、溥光、高克恭、察罕、同恕、刘致、乔吉、贾鲁、吕思诚、石俊宝、萨都刺、邓光祖 明朝 (29人)高巍、侯琎、罗贯中(祖籍山西)、薛瑄、常伦、韩文、陈卿、乔宇、王琼、李瀚、周鈇、任环、杨博、孔天胤、王崇古、张四维、王国光、褚鈇、刘东星、王家屏、张养蒙、麻贵、张铨、曹于汴、张凤翼、孙传庭、韩爌、鲍承先、张慎言 清朝 (48人)白胤谦、贾汉复、程康庄、朱之俊、傅山、于成龙、于准、戴廷栻、阎若璩、吴雯、吴琠、张泰交、范鄗鼎、陈廷敬、田从典、李毓秀、裴幰度、刘璋、任举、孙嘉淦、宋廷魁、徐昆、宋鉴、宋在诗、张佩芳、康基田、祁韵士、李銮宣、安清翘、张敦仁、曹顺、栗毓美、祁贡、仝卜年、张穆、李镕经、祁世长、杨尚文、徐继畲、乔松年、范守义 近代名人 老一辈ge命家 高君宇、续范亭、贺昌、薄圝一圝波、彭真、傅作义、华圝国圝锋、李雪峰、冀朝铸、纪圝登圝奎、姬圝鹏圝飞、程子华、柴泽圝民、常芝青 晋籍开国将领 (元圝帅1人)徐圝向圝前;(上将2人)赵尔陆、董其武;(中将1人)常乾坤;(少将43人)王晓、王展、王兰麟、王庆生、车敏瞧、牛明智、史进前、史景班、白云、吕义山、刘苏、刘忍、刘静海、许志奋、李文一、李懋之、杨文安、吴效闵、谷景生、张圝政、张子珍、张子明、 张中如、张文舟、张世珍、张廷桢、张英明、张柱国、张梓桢、张献奎、范富山、胡尚礼、胡荣贵、茹夫一、段士楷、柴启琨、高圝德西、阎捷三、梁中玉、智生元、薛克忠、贺 明、冯 梓。 晋籍将领 (已退役或现在军中少将以上100余人)傅全有、徐小岩、张工、张圝志坚、裴怀亮、邢永宁、徐春阳、王作义、章圝沁圝生、王继堂、李圝买圝富、王圝伟、刘亚红、王吉连、霍玲、张学义 政圝界名人 薄圝熙圝来、任建新、王圝岐圝山、刘圝云圝山、令圝计圝划、李圝毅圝中、胡富国、李立功、令圝狐圝安、王圝君、康日新、刘圝京、王云龙、赵圝沁圝平、高虎城、焦圝焕圝成、霍士廉、支树平、 刘铁男 科学界 范守善、牛憨笨、任之恭、李静海. 社科界 马洪、胡乃武、李方桂 劳动模范 李顺达、郭凤莲、陈圝永圝贵、申纪兰、陈步亮、李双良、宋立英、车安奎 书画名人 程兆星 王朝瑞 姚天沐 著名作家 赵树理、柴勇、石评梅、马烽、西戎、李健吾、赵瑜、张圝平、赵冰玉、郑渊洁(祖籍山西)、张行健、韩石山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