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国发射的第一颗气象卫星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什么时候

生活常识 2023-05-08 15:40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今天给各位分享1988年中国发射的第一颗气象卫星是的知识,其中也会对1988年中国发射的第一颗气象卫星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中国发射的第一颗气象卫星叫什么名字?

风云一号。 我国的第一颗气象卫星是1988年9月7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长征四号”火箭带到太空中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也是我国第一颗传输型极轨遥感卫星。 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达到新水平,在国内采用了不少先进的关键技术,而且经受了考验,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气象卫星相比,其起点要高得多。 气象卫星采用太阳同步轨道或地球静止卫星轨道。为了保证云图的质量,气象卫星的太阳同步轨道呈圆形,偏心率要求小于千分之一,倾角大于90°,高度一般在800~1500公里,以便飞经地球各地区时获取的图像具有相同的光照条件。 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对位置保持的精度要求不高,东西向为0.5°左右,南北向为1°左右,偏心率小于千分之一。 姿态控制为了保证云图的图片质量,气象卫星必须具有很高的姿态稳定性。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要求姿态的变化率小于千分之几度每秒,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要求姿态的变化率小于0.0002度秒和小于0.002度每半小时。气象卫星对姿态的控制精度,要求一般为0.5°~1°。

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是什么时候发射

  中国1988年9月7日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卫星云图的清晰度可与美国诺阿卫星云图媲美,但由于星上元器件发生故障,它只工作了39天。后成功发射了四颗极轨气象卫星(风云号)和三颗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经历了从极轨卫星到静止卫星,从试验卫星到业务卫星的发展过程。

人类第一颗气象卫星是多久发射的?

卫星气象学的诞生 ——1960年第一颗气象卫星的发射1960年4月1日,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从此,卫星气象学诞生。之后三十多年间,全世界共发射一百多颗气象卫星,形成了全球气象卫星网,消灭了全球五分之四以上地方的气象观测空白区,使人们真正能够看云识天气了。 “天有不测风云”,是过去人们对天气预测准确度的一种担忧。自从气象卫星进入太空以后,“气象预报”就从天而降了,人们可以从电视台等播发的天气预报中得知“天时”,再也不必像前辈人那样,出门时总是有备无患地带着雨具。 气象卫星的出现距离现在时间并不长。它实质上是一个高悬在太空的自动化高级气象站,是空间、遥感、计算机、通信和控制等高科技结合的产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获得了德国的一些军用火箭。这些火箭被用来进行高空观测,拍回了地球及其云层分布的高视点照片。对这些照片的研究引出了利用气象卫星从空间观测地球上云分布的概念。 1960年4月1日,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 这颗“泰罗斯”卫星装有电视摄像机、遥控磁带记录器及照片资料传输装置。它在700千米高的近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1135圈,共拍摄云图和地势照片22952张,有用率达60%,具有当时最优秀的技术性能。 之后三十多年间,全世界共发射一百多颗气象卫星,形成了全球气象卫星网,消灭了全球五分之四以上地方的气象观测空白区,使人们能获知连续的、全球范围内的大气运动规律,作出精确的气象预报,大大减少了灾害性损失,成为拯救人类生命的“救星”。 1968年8月,从一颗“艾萨”卫星向地面发出的云图中,气象学家们看到在加勒比海上空有一个破坏性很大的台风云构造,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这个台风云构造越来越大,这预示着一场罕见的强台风很快就要来临。气象部门立即向当地居民发出警报,要求他们迅速向北转移。结果避免了一场可能会造成五千多人死亡的悲剧。又一次,被命名为“卡拉”和“卡米尔”的飓风曾经被国际气象组织准确地测出,并及时预报,使30万人撤离,5万人免于丧生。 气象卫星有如此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促使许多国家竞相发展。现在,由许多国家组成的全球气象卫星观测网已经形成。它包括俄罗斯和美国的极轨气象卫星以及欧盟、日本、印度、俄罗斯的静止气象卫星。 我国的气象预报在解放初期还属于国家机密,只为军方提供服务,那时老百姓大都通过自然现象、天气谚语和经验来判断天气变化。气象装备也是一些简单的百叶箱、地温表、雨量筒等。 ,党和国家对发展我国的气象卫星事业一直很重视。早在1969年,周恩来总理就提出,要发展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第一颗和第二颗极轨气象卫星“风云”1号A和B分别于1988年和1990年发射成功。1997年6月10日晚上8时零1分,我国又成功地将第一颗静止气象卫星“风云”2号发射升空,并获取了可见光、红外、水汽三种图像。其中特别是红外和水汽图像在观测动态范围、图像的层次、清晰度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且视野更为广阔,能覆盖以我国为中心的约1亿平方千米的地球表面,可以观测和提供我国及邻国的云图、温度、水汽、风场等气象动态,对准确进行长期天气预报及灾害预报具有重要的作用。“风云”2号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气象卫星技术正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自从我国有了气象卫星之后,没有漏报过一次台风,从而减少了因台风造成的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据统计,我国从卫星防灾减灾中获得的效益,每年至少有40亿元。而且,在林火监测、洪水范围、冰雪覆盖、洋面温度、渔场位置、河口泥沙沉积等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气象卫星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今,气象预报也已经实实在在地走进了百姓生活。百姓似乎也习惯了利用气象预报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出行、旅游、健身等。

我国第一个发射的气象卫星叫什么名字

风云一号。 中国1988年9月7日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卫星云图的清晰度可与美国“诺阿”卫星云图媲美,但由于星上元器件发生故障,它只工作了39天。 后成功发射了四颗极轨气象卫星(风云号)和三颗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经历了从极轨卫星到静止卫星,从试验卫星到业务卫星的发展过程。 还建立了以接收风云卫星为主、兼收国外环境卫星的卫星地面接收和应用系统,在气象减灾防灾、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目前,我国的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气象卫星已经进入业务化,在轨运行的卫星分别是风云一号D星(2002年发射)和风云二号C星(2004年发射)。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之一,是世界气象组织对地观测卫星业务监测网的重要成员。 扩展资料 意义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形成了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和北京、广州、乌鲁木齐、佳木斯和北极基律纳5个卫星地面站为主体,除可接收利用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外,还可接收利用美国NOAA系列等多颗卫星资料。 我国气象卫星及应用已实现了业务化、系列化,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卫星气象应用取得显著效益。 2005年1月以来,我国风云系列卫星对太平洋生成的92个台风,影响或登陆我国的33个台风全部进行了全程监测,使得台风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显著减少。 近十几年来,我国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对各类重大水灾事件多次进行了成功的监测。大量的卫星水情监测图像、水灾监测信息及时传送给防汛部门,充分发挥了气象卫星对大范围洪涝灾害的宏观监测作用。 2003年,淮河流域出现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中国气象局利用气象卫星对洪涝初期、洪涝中期、洪涝后期及退水全过程进行了动态跟踪监测与分析,生成水情监测报告12期,发送给国家及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成为防汛的重要决策依据。 正因为今天风云气象卫星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气象人和航天人才更有信心,展望未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气象卫星

中国发射的第一颗气象卫星是什么?

风云一号。 我国的第一颗气象卫星是1988年9月7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长征四号”火箭带到太空中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也是我国第一颗传输型极轨遥感卫星。 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达到新水平,在国内采用了不少先进的关键技术,而且经受了考验,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气象卫星相比,其起点要高得多。 扩展资料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用途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极地轨道气象卫星。卫星可以向世界各地云图接收站发送实时的气象云图,还可以对海洋水色进行探测和对海温进行遥感研究;卫星上携带有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可对空间环境进行研究。 探测昼夜的云图、地表图像、海洋水色图像、水体边界、海洋面温度、冰雪覆盖和植被生长,用以获取全球性气象信息,向全世界气象卫星地面站发送气象资料,并具有探测空中粒子成分的功能。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