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鱼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大鲵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生活常识 2023-05-08 18:26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今天给各位分享娃娃鱼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娃娃鱼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娃娃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吗?

娃娃鱼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根据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 中国大鲵是大鲵属的一种,俗名娃娃鱼,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特产的一种珍贵野生动物,因其夜间的叫声犹如婴儿啼哭,所以俗称为“娃娃鱼”,但它却并非鱼类,而是体形最大的一种两栖动物。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划分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九条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划分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两种,并对其保护措施作出相关规定,但它们的法律地位是相同的。 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并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收录包括了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雪豹、东北虎、梅花鹿、亚洲象等在内的97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020年6月,为进一步加大对穿山甲的保护力度,我国将穿山甲属所有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至一级。 扩展资料 中国大鲵资源急剧下降始于20世纪80~90年代。陕西南部的秦岭、巴山、米仓山地区是我国野生大鲵分布气候最适宜、数量最多的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初大鲵资源依然非常丰富,汉中市内山区的河道内经常可以见到大鲵活动。 1990年前后汉中市大鲵数量锐减,1991年刘诗峰等调查发现,大鲵资源蕴藏量仍较大,存量在2.2~2.3万尾。但时至今日,自然大鲵几近绝迹,河溪内见不到大鲵存在。 湖南张家界市大鲵资源曾非常多,20世纪50年代桑植、大庸和慈利3个县每年收购出口5万千克大鲵,80年代后大鲵资源迅速减少;2006~2008年罗庆华等对张家界市大鲵分布区域和资源数量调查发现,野生资源仅存2001尾。 山西全省大鲵资源量在20世纪70年代末约为10吨,到1994年锐减到2吨左右,部分河溪中大鲵已经绝迹。在河南伏牛山区,大鲵曾是当地的两栖动物优势种,20世纪70年代前,内乡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当时还未建成保护区)几乎所有溪流都有大鲵分布。 80年代后期仅在高山溪流中见到,90年代难见其踪迹,2010年调查证明已无大鲵分布。贵州黔东武陵山区曾是大鲵的主要产区,溪河中经常可见大鲵,20世纪80年代大鲵资源蕴藏量急剧下降,仅有零星分布,且多生活在喀斯特地下暗河中,不易被发现和调查。 安徽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自然环境优越,大鲵曾分布广泛,资源量丰富,1994年安徽水产局进行全省大鲵资源全面调查时发现有36.5~56.2吨,但正以惊人的速度衰减,多地已绝迹。可见,中国大鲵的野生种群数量已急剧下降,物种资源几近枯竭。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大鲵 百度百科-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娃娃鱼是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娃娃鱼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根据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 中国大鲵是大鲵属的一种,俗名娃娃鱼,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特产的一种珍贵野生动物,因其夜间的叫声犹如婴儿啼哭,所以俗称为“娃娃鱼”,但它却并非鱼类,而是体形最大的一种两栖动物。 扩展资料 身体形状头大而扁平;头长略大于头宽,吻端钝圆;外鼻孔小,略呈椭圆形,近吻端,体长一般为1米左右,最长的可达2米,体重为20-25千克,最大的达50千克。 身体颜色体色随栖居环境色彩而有差异,背面呈棕色、红棕色、黑棕色等,上面有颜色较深的不规则斑点,腹面浅褐色或灰白色。 栖息环境一般在水流湍急,水质清凉,水草茂盛,石缝和岩洞多的山间溪流、河流和湖泊之中,有时也在岸上树根系间或倒伏的树干上活动。 主要食物鱼、蛙、蟹、蛇、虾、蚯蚓及水生昆虫等。 栖息地中国大鲵野生数量极为稀少,主要在中国的长江、黄河及珠江流域海拔1500米以上支流被发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大鲵

娃娃鱼是不是国家保护动物?

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是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 世上最早的化石出土于中国内蒙古,距今约1.65亿年。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之列为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中国的国宝之一。 新华社华盛顿2018年5月21日电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俗称“娃娃鱼”的濒危物种中国大鲵并非一个种,可能存在5-8个种。 扩展资料 体表皮肤较为光滑,散布有小疣粒,受刺激时能分泌出似花椒味的白浆状粘液。沿体侧腋胯间有纵行皮肤褶。体色随栖居环境色彩而有差异,背面呈棕色、红棕色、黑棕色等,上面有颜色较深的不规则斑点,腹面浅褐色或灰白色。 可以用肺呼吸,但由于肺的发育不完善,因而也象青蛙一样,需要借助湿润的皮肤来进行气体交换,作为辅助呼吸,所以必须生活在水中或水域的附近。从生物进化的观点来看,它是从水中生活的鱼类向真正的陆栖动物演化的一个过渡类型。 中国大鲵活动在清澈、低温的溪流或者天然溶洞中,栖息在泥中或者阴暗的岩石缝隙中。一般在水流湍急,水质清凉,水草茂盛,石缝和岩洞多的山间溪流、河流和湖泊之中,有时也在岸上树根系间或倒伏的树干上活动,并选择有回流的滩口处的洞穴内栖息,每个洞穴一般仅有一条。洞的深浅不一,洞口比其身体稍大,洞内宽敞,有容其回旋的足够空间,洞底较为平坦或有细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娃娃鱼

娃娃鱼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大鲵是隐腮鲵科、大鲵属有尾两栖动物。体大而扁平,一般全长582~834毫米,头体长310~585毫米,最大个体全长可达200厘米以上。列入《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Ⅱ级。 成鲵一般常栖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溪河深潭内的岩洞、石穴之中,以滩口上下的洞穴内较为常见,其洞口不大,进出一个口;洞的深浅不一,洞内宽敞平坦。 白天常卧于洞穴内,很少外出活动,夏秋季节,也有白天上岸觅食或晒太阳的习性。大鲵一般夜出晨归,常住一个洞穴。 捕食主要在夜间进行,常守候在滩口乱石间,发现可猎动物经过,突然张嘴捕食。大鲵适宜栖息于水温3~23℃的水中,个体大得多生活于深水处,中小型个体多在浅水处。 成鲵多数单栖活动,幼鲵常集群在乱石缝中,其生活最适水温为10~20℃。大鲵常将头部伸到水面进行呼吸,皮肤也是它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在含氧量较高的水中,大鲵可较长时间伏于水底不浮出水面呼吸。 主要分布于中国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 大鲵的视力不好,主要通过嗅觉和触觉来感知外界信息,它们还能通过皮肤上的疣来感知水中的震动,进而捕捉水中的鱼虾以及昆虫。中国大鲵在它所处的生态系统中占据食物链顶端的位置,是生物链重要的一环。 中国大鲵在不同的水域中,食物来源也略有不同,它们食量大,主要捕食水中的鱼类、甲壳类、两栖类及小型节肢动物等,在大鲵的胃中也发现有少量植物组分。生活在长江流域大鲵所处栖息地内,有着白甲鱼、宽口光唇鱼、马口鱼等鱼类,为大鲵提供了广泛的捕食对象。 由于大鲵经济价值较高,人们过度捕捞日趋严重,加之江河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致使大鲵数量锐减,许多地方资源枯竭,甚至濒临绝灭。

娃娃鱼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大鲵是隐腮鲵科、大鲵属有尾两栖动物。体大而扁平,一般全长582~834毫米,头体长310~585毫米,最大个体全长可达200厘米以上。列入《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Ⅱ级。 成鲵一般常栖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溪河深潭内的岩洞、石穴之中,以滩口上下的洞穴内较为常见,其洞口不大,进出一个口;洞的深浅不一,洞内宽敞平坦。 白天常卧于洞穴内,很少外出活动,夏秋季节,也有白天上岸觅食或晒太阳的习性。大鲵一般夜出晨归,常住一个洞穴。 捕食主要在夜间进行,常守候在滩口乱石间,发现可猎动物经过,突然张嘴捕食。大鲵适宜栖息于水温3~23℃的水中,个体大得多生活于深水处,中小型个体多在浅水处。 成鲵多数单栖活动,幼鲵常集群在乱石缝中,其生活最适水温为10~20℃。大鲵常将头部伸到水面进行呼吸,皮肤也是它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在含氧量较高的水中,大鲵可较长时间伏于水底不浮出水面呼吸。 主要分布于中国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 大鲵的视力不好,主要通过嗅觉和触觉来感知外界信息,它们还能通过皮肤上的疣来感知水中的震动,进而捕捉水中的鱼虾以及昆虫。中国大鲵在它所处的生态系统中占据食物链顶端的位置,是生物链重要的一环。 中国大鲵在不同的水域中,食物来源也略有不同,它们食量大,主要捕食水中的鱼类、甲壳类、两栖类及小型节肢动物等,在大鲵的胃中也发现有少量植物组分。生活在长江流域大鲵所处栖息地内,有着白甲鱼、宽口光唇鱼、马口鱼等鱼类,为大鲵提供了广泛的捕食对象。 由于大鲵经济价值较高,人们过度捕捞日趋严重,加之江河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致使大鲵数量锐减,许多地方资源枯竭,甚至濒临绝灭。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