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个省会简称顺口溜?

生活常识 2023-05-08 18:28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今天给各位分享34个省会简称顺口溜的知识,其中也会对34个省会简称顺口溜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顺口溜是什么?

“两湖两广两河山, 五江(疆)二宁青陕甘。 云贵四西北上天, 重蒙台海福吉安。 外加澳门和香港。” “两湖两广两河山”,指的是湖南、湖北、广西、广东、河南、河北、山东、山西。 “五江(疆)二宁青陕甘”,指的是江西、江苏、黑龙江、浙江、新疆、青海、陕西、甘肃。 “云贵四西北上天”,指的是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北京、上海、天津。 “重蒙台海福吉安”,指的是重庆、内蒙古、台湾、海南、福建、吉林、安徽。 “外加澳门和香港”,指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 拓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市、自治州、县、自治县;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市、县、自治县。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1949年以来,全国行政区划历经多次变动。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怎么巧记?求方法!!!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一、 按地理方位记忆 北部边疆内蒙古,东北三省黑吉辽,西南云贵西四重,西北陕甘宁青新,南部两广港澳福海台, 黄河两河两山与京津(指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两湖三江与安上(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二、 运用歌诀记忆力 两湖两广两河山,(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西、山东) 五江(疆)二宁青陕甘,(江苏、江西、浙江、黑龙江、新疆、辽宁、宁夏、青海、陕西、甘肃) 云贵西北重上天,(云南、贵州、西藏、北京、重庆、上海、天津) 四海蒙台福吉安,(四川、海南、内蒙古、台湾、福建、吉林、安徽) 特别港澳已回归。(香港、澳门) 三、 借助下面这首诗来巧记 三海陕藏庆新甘,四江云贵福吉安。 山宁湖广河成对,川内港澳台京天。 第一句包含海南、上海、青海、陕西、西藏、重庆、新疆、甘肃8个省级行政区; 第二句包含黑龙江、浙江、江苏、江西、云南、贵州、福建、吉林、安徽9个省级行政区; 第三句包含山东、山西、宁夏、辽宁、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10个省级行政区; 第四句包含四川、内蒙古、香港、澳门、台湾、北京、天津7个省级行政区。 四、按简称记忆 直辖市、特别行政区京津沪,渝港澳。 自治区藏蒙新贵宁。 二十三省黑吉辽、冀鲁豫、苏浙皖、鄂湘赣、川滇黔,粤闽琼、晋陕甘、青与台、台待归。 五、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歌诀 辽宁吉林黑龙江,东北三省连一方。 晋冀内蒙属华北,还有京津在其中。 华东七省加上海,苏鲁皖浙台闽赣。 中南鄂豫粤湘桂,新设省份是海南。 西南云贵川和藏,重庆辖市需加上。 陕甘宁青和新疆,祖国西北好地方。 香港澳门不可忘,和平统一大家庭。 扩展资料 得名 山东以太行山以东而得名。 江苏以江宁、苏州各取一字得名。 上海以上海浦而得名。 浙江以浙江(又称钱塘江)得名。 安徽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得名。 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 江西以江南西道而得名。 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广南路唐属岭南道,宋改名为广南路)。 广西以广南西路简称得名。(广南路唐属岭南道,宋改名为广南路)。 海南以海南岛得名。 河南以黄河以南而得名。 湖南以洞庭湖以南而得名。 湖北以洞庭湖以北而得名。 北京以首都居于北方而得名。 天津以天子津渡而得名。 河北以黄河以北而得名。 山西以太行山以西而得名。 内蒙古以内札萨克蒙古得名。(蒙古原分为内蒙和外蒙两地,民国后期外蒙古独立为蒙古国)。 宁夏以西夏安宁得名。(西夏---李元昊创立的西夏国)。 青海以青海湖得名。 陕西以河南陕县之西得名。 甘肃以甘州、肃州各取一字得名。 新疆以其为故土新归得名。(原为汉朝西域,清统一其地后,以其为故土新归而得名)。 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又有一说为三川汇长江而得名)。 贵州以贵山得名。 云南以在云岭之南得名。 重庆以“双重喜庆”而得名。 西藏以清政府官方正式定名得名。 辽宁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得名。 吉林以吉林乌拉前二字得名。(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江)。 黑龙江以黑龙江而得名。 香港以东莞的香料而得名。 澳门以“妈阁”的葡萄牙语而得名。 台湾以台湾原住民族“台窝湾”得名,清朝设台湾府(台湾府---现台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省级行政区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