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信陌生人?为什么我们不信身边人

健康新闻 2023-06-03 13:48健康新闻www.pifubingw.cn

以前蔡康永上节目时说,“十五岁的时候不愿去学游泳,十八岁的时候一个你喜欢的人邀你去游泳,你只能说“我不会”;十八岁的时候懒得去学英文,二十八岁的时候有个很棒的工作机会,不过要求流利的英文,你只能放弃。年轻的时候,懒得去学习,未来也许真的会为此错过很多机会。”

然后他就突然说,这不就是以前的人总在讲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么。

我在看节目的时候就觉得前面说的好有道理好有内涵,看见后面那句“俗语”,却很抵触。

老师父母朋友在给建议摆道理的时候,很多时候只是一遍一遍的在重复过去说过的或是讲老话,目的是针对某一缺点皮肤病网希望我们做改变,但我们早已练就听老话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直接从一边的耳朵冒出去了,根本不会再对心灵有所触动。

我相信如果身边的人,如果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意思提炼出来,对着你就像是对着想让彼此产生好感的人那样说话,你也一定会听进去,而且这个人在你眼中,也不会只是“亲近的人” 而是一个“非常棒的亲近的人”。像也有回答说,越是亲近的人越不在意,其实反过来也是一样的,互相习惯造成思维定式导致行为死板无视。

人脑在处理新异刺激和处理熟悉的常规刺激的时候流程是不同的,对新异刺激人脑会分配注意力和工作记忆去进行处理,以便学习新的处理方式;而对于常规刺激人脑会在不断刺激-反应过程中形成一套习惯性的反应方式,以后再遇到也不需要分配注意力,直接就会自动处理掉。

这种机制主要是为了节省注意力资源,我们可以注意到小孩子看朵花都能看半天,成年人则大多直接略过,如果成年人也是一朵花看半个小时,那就没法做其他工作了,我们每天很多的反应都是高度自动化的。在熟人和生人劝诫方面也是一样,一个熟人说了一百多遍的话,大脑早就自动处理掉了,而生人因为有陌生这个新异刺激,大脑就会分配注意力去考虑,因而就可能产生不同的反应和印象。

所谓熟人,不管亲子、同学、父母、上下级,多少在社会生活中都会有利益联系,其建议基本上是不可能完全客观的,多少都会从自己的利益考虑。我们潜意识里都知道这一点,有时候熟人的建议反而打个问号。相比之下,陌生人跟你萍水相逢,以后可能也没什么关系,一般他没有什么动机刻意来讹你,所以对陌生人的建议有时候反而容易采信。

亲近的人,除去直接血缘关系,往往是利害关系很密切的人。自己也经常在他们的相同的环境中,平时也喜欢他们的各种观点。会觉得他们和自己一样在局中,无法看得清环境,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敌人和不认识的人,站前不同自己以往的角度,会有一些新鲜或者不太俗套的话,有时候听着可能很烦,很有用。

哲学上来说,兼听则明。听取了多方面的言论,才会对一个事情有足够的了解,能做出自己不后悔的抉择。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