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位不正一定要剖腹产吗 哪些情况不得不选择剖宫产

健康新闻 2023-06-03 13:49健康新闻www.pifubingw.cn

发现胎儿胎位不正时,医生会跟孕妇商量如何选择最佳的生产方式,如果经过调整,胎儿转为头位,阴道生产方式是首选,如果调整不回来,胎位不正剖腹产可能是较为安全的分娩方式,医生会分析利弊,让母亲、家属及医生共同做出选择。

胎位不正剖腹产是唯一的选择吗?

臀位与阴道生产、剖腹生产

阴道生产

当胎位为臀位时,阴道生产危险性会提高,比起胎儿身体的其它部位,胎儿头部是身体最大且最硬的部位,当头产式时,胎头会产出,胎儿的其它部位就容易随着产道产出,当为臀产位时,身体会先产出,因为胎儿身体无法让子宫颈撑开到让胎头出来,所以胎头要产出就会困难许多。

臀位经由阴道生产的另一个危险性就是脐带脱垂,因为臀位产时比较有多的空间让脐带滑出,脐带滑出后会容易被压迫到,导致血液循环受阻,而使得胎儿缺氧而死亡。

剖腹生产

大部分臀产位胎儿的出生是经由计划性的剖腹产,就像其它一般手术,剖腹产手术会产生一些合并症,此合并症虽然是发生在少数产妇身上且容易处理,像是伤口感染、手术出血、手术后疼痛问题。,不是每个剖腹产都能事先计划,因为可能到生产前,胎儿才变成臀产位,所以这样的情况下,就要到生产时才会知道必须剖腹产。

大部分臀产位出生婴儿仍是相当平安健康的,如果你的婴儿预产期将近时,胎位仍是在不正情形下,就需要与你的主治医生讨论,医生将会与你共同讨论最合适的生产方式。

哪些情况不得不选择剖宫产

不管怎样,医生在决定是否采用剖腹产时,是有具体标准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产妇方面 产道异常,如骨盆狭小、畸形、骨盆与胎儿头围大小不符;先兆子宫破裂;重度妊娠合并症,如合并心脏病、糖尿病、慢性肾炎等;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产前子宫收缩无力,经用催产素无效者;产前发生严重大出血,如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等;产程过长(超过30个小时);高龄初产妇(大于35岁);产妇患有急性疱疹或阴道性病者。

对于有剖宫产适应症的孕妇,剖腹产不但能使其少受痛苦,而且还能避免其生命受到威胁。

剖宫产带来的负面作用也很多。较正常分娩的孕妇来说,出血较多,术后恢复也较慢,产后乳汁分泌也会减少。,术后可能引发泌尿、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综合征,也可能引发子宫等生殖器官的多种病变,如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子宫内膜异位等。,对于分娩也会有不利的影响。

胎儿方面 在危急情况下,剖宫产确实是挽救胎婴儿生命的有效手段。在当代,由于手术及麻醉技术的进展,输血安全性的提高,抗生素的发展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剖宫产手术的安全系数,确实是帮助胎儿安全降生的好方法。

胎位异常,如横位、臀位,尤其是胎足先入盆,持续性枕后位等;产程停止,胎儿从阴道娩出困难;胎儿尚未分娩,而胎盘提早剥离,或脐带先行由阴道脱出者;胎儿宫内窘迫、缺氧,经治疗无效者;其他不宜自然生产者。

,经过剖宫产还会对新生儿有很多不利之处。,有研究表明,自然分娩的胎儿其1mG与母体水平相当,而剖宫产的新生儿脐血中缺乏1gG,1gG是人体血清中主要的免疫球蛋白,也是母体通过胎盘传给新生儿的唯一抗体。经剖宫产的新生儿缺乏1gG,机体抵抗能力必然下降,这就增加了患病的概率。

,剖宫产的新生儿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因为胎儿在母体中时,肺中有一定的羊水存在。经阴道分娩,由挤压作用被排出呼吸道。对于剖宫产,胎儿在数秒之内即被取出,胎体得不到挤压,故羊水仍滞留在肺和呼吸道中。此时易引发新生儿的呼吸不畅,及至更严重的后果。

提醒剖腹产的“后遗症”须警惕

1、肺动脉栓塞增多

一般顺产的产妇,分娩后,第二天自然可以下地行走。剖宫产妇,有的人害怕刀口疼,产后一周之内一动不动,这非常危险,容易患肺动脉检塞。最近临床这样的病例逐渐增多。纪向虹说,本来产妇分娩前后血液粘稠度就增加,血流缓慢,如果产后再一动不动,再加之吃油腻食物,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检形成,脱落以后容易肺动脉栓塞。

特别警示剖宫产后一定要活动,避免此病。

2、剖宫产切口妊娠危险

前几天,立东部医院刚接诊了一例剖宫产切口妊娠患者,经过抢救才脱离危险。在临床,此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个手术的危险不亚于宫外孕。

剖宫产切口妊娠就是女性做了剖宫产后,在一两年之内怀孕,孕囊容易附着在切口的斑痕里,流产时,容易大出血。如果不想流产,想再生,也不行,会危及胎儿生命。

特别警示剖宫产妇两年之内必须做好避孕,防止此病发生。

3、没有办法才选择剖腹产

过去剖宫产一直是在产妇无法顺产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现在情况完全不同,很多能顺产的产妇也选择剖宫产。随着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尽管手术的安全性提高了,但手术的危险如麻醉意外、羊水栓塞等依然存在,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还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盆腔粘连等。剖宫分娩后,产妇身体恢复得也较慢。由此可见,顺产才是正常的分娩途径。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