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养生秘笈!错过这一次,还得再等一整年

健康新闻 2023-06-03 17:46健康新闻www.pifubingw.cn

盼望着,盼望着,冬至终于到来了

尽管它的画风跟往年有着些许不同。

 

 

虽然今年的冬至雾霾笼罩,但相信大家喜悦的心情是没有改变的。这在以前,冬至可是个大日子,民间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说的就是冬至这一天已有了“年”的气氛。

其实除了有浓浓的“年味”外,冬至也是养生保健的好时机。《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即是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也就是说冬至前后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时期,下面头条妞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冬至的习俗和养生法则。

冬至习俗全民放假停止劳作

健康启示适当休息让身体恢复免疫

在古代,冬至被称作“亚岁”,是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在这一天,全国都要放假休息,无论是军队、农民还是商旅,都要休整。

那么冬至为什么要放假?原来,冬至是一年当中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候。一般认为,冬至为一阳生。阳气潜藏在肾中,仿佛一点微弱的火苗,只有精心呵护才能逐渐生发。正因如此,很多老年人会在冬至前后出现肾阳虚的倾向,表现为夜尿多、小便频、畏寒肢冷、精神倦怠,风湿骨病、心血管疾病等,也容易在这个时候集中发作。

 

 

正因如此,人们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折腾”,从事过于繁重的劳动,更不要有情绪上的大的波动。古人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放假,主要就是为了让人们休养生息,在一年的辛苦劳作中“缓口气”,让身体正气得到提升,免疫功能得到恢复。作为当代人,应该在这个阶段停止熬夜,暂时停下手中繁忙的工作,自己给自己的身体“放个假”。

而还在奔波的上班族们,可以利用空余时间按摩一下耳朵,以此来保持肾气平和。具体方法如下

用手拉耳廓,先用食指和拇指将耳上部向下压、揉,再将耳中部向耳孔方向压、揉,将下耳垂向上提,封住耳孔。如此反复做15次,以耳朵微微发热为度。

在下班后,大家可以练习静坐以养性。具体方法如下

两腿交叉,屁股略垫高,盘腿而坐,脊柱自然挺直,将气血集中在身体里。气定则神闲,神闲则性静。脑袋放空,好好休息,放松舒服即可,不拘泥时间长短。若是腿麻了,就用舒服点的姿势,揉揉,不必强求。

 

 

冬至习俗无论南北都吃面食

健康启示美食健康两不误

节日肯定离不开美食,冬至这样一个重要节气更得有特别的饮食。我们国家南北跨纬度近50度,无论气候还是饮食习惯都差别很大。冬至这一天北方人的节日食物是饺子,有“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的谚语,还有“吃了冬至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在以前,饺子一般在过年时才能吃到,冬至吃饺子,体现了这个节气的重要地位。

而在南方,人们则主要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古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而在安徽合肥,冬至要吃“冬至面”。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冬至这天得要吃碗热腾腾的鸡蛋挂面才行。

无论是饺子,汤圆,还是鸡蛋挂面,都属于面食,之所以选择面食是因为它易消化,在冬至前后脾胃虚弱的时候吃一点,可以减轻胃肠道的消化负担,起到温养脾胃的作用。美食虽好,但也有很多需要注意地方,下面头条妞就了一些吃饺子,汤圆时的健康要点。

饺子篇

健康要点1健康的饺子馅可不能是“一兜肉丸”,应该蔬菜和肉合理搭配,比例最好是3-4份蔬菜配1份瘦肉。蔬菜种类要尽量丰富。

健康要点2肉馅饺子本身就含有较多的动物脂肪,调馅时加油要点到为止,加盐也需要控制好量。

健康要点3尽管市场上各种速冻饺子应有尽有,诱惑了一大波“又懒又馋”的小伙伴。但不少速冻饺子中含的脂肪、盐都多,还是自己动手的好!

 

 

汤圆篇

健康要点1制作汤圆馅时要控制加糖量,不宜太甜。

健康要点2由于汤圆营养成分单调,吃汤圆时不要忘了搭配适量蔬菜和动物性食品,以达到合理膳食要求。

健康要点3汤圆比较难消化,胃肠功能弱的老人和儿童注意一次不要吃太多。

冬至习俗穿衣打扮改善心情

健康启示调节心理别让情绪影响健康

冬至在古代的地位非常高,到了宋代更是无出其右。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到了冬至这一天,无论是谁,都要穿上新衣服,将自己好好打扮一番。哪怕是倾家荡产,或者出门管别人借,也要有一身体面的衣服。在打扮好之后,人们可以出门祭祖,也有三五成群享受美食的。,在这一天,无论人生境遇怎样,也无论有钱还是没钱,都要堂堂正正地“摆阔”一次。

 

 

在万木凋零、生机潜藏的冬季,人的阳气不正,人们常会感到精神状态萎靡和不振,上述习俗为的是使人们在心理上趋阳避阴。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调节人体免疫,对预防疾病特别有好处,所以人们在冬至前后一定要给自己找乐,可以常听些曲调优美明快、有激励振奋人心作用的音乐或歌曲,以愉悦身心,或者欣赏一些相声、小品、笑话及喜剧影视,在获得欢笑中兴奋神经。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