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不能吃阿胶 盘点吃阿胶注意事项

健康新闻 2023-06-03 18:54健康新闻www.pifubingw.cn

阿胶是以驴皮为原料用独特的东阿地下水,采用国家保密工艺,经煎煮、浓缩等90多道工序炼制而成的固体胶块。阿胶,是严格意义上的药,也是严格意义上的食,药食两用,应用广泛。

中医学认为,阿胶性味甘、平,有滋阴补血、安胎的功效。据研究,阿胶含有多种蛋白质、氨基酸、钙等,能改善血钙平衡,促进红细胞的生成。,阿胶还能升高血压,防止失血性休克,阿胶的副作用对动物实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由于中药和西药的机理不同,阿胶一般不像西药有众多的副作用,弄不好会损伤肝肾,弄坏肠胃。中药因有温、凉、寒、热、平几种性质,适合不同体质的人,只要对症下药,一般问题不大。阿胶的副作用再好的东西服用时也有需要注意地方,且称之为阿胶的副作用吧。

在中药里,阿胶为妇科上等良药。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妇女胎、经、产病和一些内科疾病。阿胶与川芎、甘草、当归、熟地、艾叶、白芍同用,为《金匮要略》中胶艾汤,主治妊娠腹中冷痛或产后下血不止。阿胶配伍艾叶,可防治流产,腹痛出血。阿胶加黄芪、大枣服用,可治因分娩出血过多或月经量过多引起的气短、乏力、头晕、心慌。阿胶配伍桑白皮、石膏、杏仁、甘草、生地、麦冬、麻仁、枇杷叶,为清燥救肺汤,可治口干、鼻燥、干咳、少痰。阿胶与蒲黄配伍,可治咳血、鼻出血。阿胶与好墨并用,可治尿血、大便出血。取阿胶配茯苓、猪苓、泽泻、滑石,可治泌尿系感染。取阿胶加葱、蜂蜜煎服,可治老人或体质虚弱者大便不通。取阿胶与黄连、黄芩、白芍、鸡子黄配伍,阿胶的副作用即为《伤寒论》中黄连阿胶汤,可治烦躁不安,失眠。

阿胶的药理特征是性味甘平,具有滋阴润操、养血止血的功能,其疗效好、副作用小,是治疗应劳咳嗽、疾中带血、心悸燥咳等症的主药。对于久盛泻闹、骨蒸热、崩带漏下疗效甚佳。也是治疗贫血和妇女先兆性流产的圣药。阿胶的副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阿胶还有增强骨髓造血机能,促进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生成,改善人体内环境及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作用。可见,是药三分毒,还是有副作用的,尽管副作用小。

虽然阿胶如此之好,正常人也不能常期服用。,阿胶较腻,脾胃功能弱者和便溏者应忌用。

吃阿胶的注意事项

1、脾胃虚寒者慎用

因为阿胶性滋腻,消化系统不好,或者有胃肠疾病的人服用量一点要少或者不用。

2、经期千万不能服用

如果经期服用阿胶的话,会造成本次月经量过多或者以后的经期紊乱的,如果补血益气养身体调养气色的话,一定要等月经完全结束后才可以服用。

3、注意服用量

如没有胃肠疾病的话,服用量为每日3次,每次5g为最好,如果服用量过多的话,比较容易引起上火。

4、防上火

《本草纲目》记载阿胶性味甘平,不是热性之品。所以,阿胶上火不是绝对的,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会上火。比如人的体质比较热,或者吃得量比较多,或者是正好气候又干又热,或者是配着酒类、桂圆、荔枝之类大热的东西一块吃,这些情况下都有可能会引起吃了阿胶上火的情况。

那么如何预防吃阿胶上火呢?如果您吃阿胶经常上火,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要配着性情凉润、轻清的食物一起吃。比如藕粉、莲子、荷叶、番茄、山药、乌梅等食物和阿胶、粳米煮在一起,熬成粥,每天早起或晚上喝一盅,就是很好的服用方法。千万不能和黄酒之类热性、发散性的东西配着吃。

,要注意服用量,一般每人每天最多3--10克,易上火的人可以少吃,细水长流,也可改善体质。

5、防滋腻

阿胶属药用胶类,有些粘腻,正常人适量服用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大便溏薄、消化功能很弱的人来说就要注意了。

可以用以下方法减少阿胶的滋腻性。

1、炒阿胶珠

将阿胶敲碎,同蛤粉一起放入炒锅进行炒制,待阿胶膨起成珠,内部中空即可。阿胶珠酥香可口,易于消化,食用方便。

2、用微波炉膨化阿胶珠

用微波炉将阿胶膨化,可得到酥香可口的阿胶珠,直接放口中含化,纯香持久,效果如意。方法如下先将蛤粉均匀地放入微波炉的载物盘上,约0.5厘米厚,然后将破碎成黄豆粒大小的阿胶丁相互间隔0.5厘米,阿胶的副作用撒在蛤粉上面,关好微波门,启动按键,设定火力10乘,定时3分钟即可。

也可直接购买阿胶原粉,功同阿胶珠。但不论是阿胶珠还是阿胶原粉,都应更加注意防潮保存。

少佐补气药

祖国医学认为,血虚的常伴有气虚的症候,主要表现为面色淡白无华、气短、少气懒言、疲倦乏力,容易出汗等。中医认为,气和血能相互滋生,即气能生血,血能养气,,阿胶的副作用补血的补气,才能事半功倍,可与黄芪、党参等补气药同用。

阿胶的贮存

阿胶容易受潮,不耐高温。可将阿胶放入食用包装袋内,扎紧口,然后再放入冰箱内保存。但一经从冰箱中取出,就要立即制作。家庭熬制好的阿胶膏滋药也需密封贮藏在冰箱里。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吃阿胶需要注意的事项,提醒大家,经期女性不能吃阿胶,一定要等月经结束后再吃阿胶,避免月经紊乱。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