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医药企业IPO速度放缓 “真”创新成为企业过审“金”标准

健康新闻 2023-06-03 21:28健康新闻www.pifubingw.cn

11月25日,杭州索元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撤回了科创板上市申请,上海证券交易所随即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索元生物不是个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20日,2021年共有14家医药企业因主动撤回、审核不通过等因素终止科创板上市申请,这一数量超过2020年全年的两倍,科创板医药企业IPO速度明显放缓。

专家认为,随着科创板监管趋严,企业是否符合科创属性要求,在上市审核中愈发重要。

IPO热潮退却

特殊的上市规则让2019年开板的科创板成为不少医药公司的首选上市地。2019年3月上交所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以下简称《审核规则》)放宽了对医药科创企业的盈利性指标要求,为未盈利、强科创的医药企业打开了一条新的上市渠道。根据《审核规则》,在满足市值等要求的前提下,尚未盈利的医药企业在满足“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的情况下即可提交上市申请。

如果说上交所特殊的制度设置降低了医药企业的上市融资“门槛”,那么自2015年拉开大幕的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则为国内医药企业的创新按下“快进键”。在一系列鼓励创新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医药企业从“营销驱动”向“研发驱动”的转型速度加快。

众所周知,医药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对于诸多尚未盈利的创新型医药企业来说,到指标门槛较低的科创板募集资金,显然是一条快速“输血”之路。,高估值也是医药公司选择创业板的重要原因。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企业大数据库数据显示,截至12月20日,全国共有132家医药企业提交了科创板上市申请。其中,2019年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的医药企业数量为37家,2020年猛增到67家,但到了2021年,骤降至28家。

与此,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的医药企业中,因审核不通过及撤回上市申请而终止上市申请的医药企业数量也出现了变化2019年仅有2家;在申请上市的医药企业数量达到近两年巅峰的2020年,该数字也只有6家;在2021年,截至12月20日,这一数字已达到14家——医药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的热情正在逐步被“降温”。

上市门槛提高

“相关政策的推出使得‘硬科技’的边界更加清晰,部分研发能力较弱的企业随着审核要求的进一步明确不再适合科创板。”曾在西南证券投行部工作,现任重庆信托信托经理的王申博认为,监管趋严是医药企业在科创板IPO放缓的原因之一。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发行上市审核工作,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2020年12月,上交所对《审核规则》进行了修订,对申报企业的保荐人和证券服务机构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今年4月,证监会修订并公布了《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以下简称2021版《指引》),对申请企业的科创属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对营收复合增长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项目数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2020版《审核规则》、2021版《指引》的出台让申报企业面临着更严格的审核,研发能力成为科创板上市委员会(以下简称上市委)审核的重点。如9月底,上海吉凯基因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于未能充分披露其核心技术是否具有先进性等原因折戟上市委会议;11月底,索元生物被上市委质疑其核心技术的先进性,最终撤回上市申请。

过度依赖License in(授权引进)模式也让企业的科创属性备受质疑。天士力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瑞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于1月8日、5月26日撤回上市申请、终止上市审核,两家企业均在问询阶段被上市委问及引进的产品管线和自身的研发能力等相关问题。

,王申博认为,随着已符合科创板上市条件的创新型医药企业纷纷递交上市申请,未来,科创板医药企业的来源将会转变为以新兴企业为主,而处在金字塔顶端的创新毕竟是少数,这是医药企业IPO上市速度放缓的另一重要因素。

回归科创属性

研发投入是科创属性的直观体现,也是上市委审核的重点。

以为生物制品生产及研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武汉珈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4月29日,该公司科创板过会被否。其上会稿显示,公司2018 年、2019 年及 2020年的平均研发费用仅为412.06万元,远低于近期过会的杭州安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2892.67万元、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8027.82万元、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2.12亿元;武汉珈创的三年平均研发费用率也相对较低,仅为6.2%,而安旭生物、诺唯赞生物、成大生物分别为6.67%、20.75%、8.56%。,截至2020年底,公司研发人员仅有14人。上市委认为其存在自行研发投入较少、技术人员较少等情况,对其是否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产生疑问。,同为研发服务型企业的成都先导在2020年初成功于科创板上市,该公司三年平均研发费用为6651万元,三年平均研发费用率为54.13%,均远高于武汉珈创。

相比于License in,申请科创板上市的医药企业更应关注自研管线。9月底,上海海和药物研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在上市委会议中被否决,在业内引发不小震动。上市委审议认为,海和药物已开展二期以上临床试验的核心产品均源自授权引进或合作研发,报告期内存在持续委托合作方参与核心产品的外包研发服务等情况,不符合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的相关规定。而有37款处于临床或商业化阶段合作产品的百济神州,则于12月20日成功挂牌交易,究其原因是其3款已上市药物均为自主研发。,其产品管线中还有8款自主研发的临床候选药物。

门槛提高令部分医药企业“知难而退”,选择换道上市。以仿制药企业福元医药为例,2020年10月该公司与中信建投签订上市辅导协议,拟挂牌科创板,但在2021版《指引》出台后,公司决定转板上市,上市辅导登记备案由科创板转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

“对于企业而言,选择适合自己的上市地很重要,否则即使上市也会面临破发的风险。”从投资人角度出发,王申博认为高估值的企业需要高增长、强创新的支撑,部分企业可能并不适合科创板,可以选择创业板和北交所融资。“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不同属性的企业都能在资本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符合自身定位的市场上获得融资。”王申博认为。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