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朱文青教授细说房颤患者的自我管理

健康新闻 2023-06-03 21:28健康新闻www.pifubingw.cn

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新冠病毒仍在全球蔓延,不可掉以轻心,房颤作为需要长期随访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后疫情时代,该如何做好居家管理及应对措施呢?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成人患病率为2%-3%,随年龄增长不断增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房颤的患病率正不断上升。

人类的心脏犹如一幢跳动的小别墅,由一楼的左右心室和二楼的左右心房组成,正常情况下楼顶的总司令--窦房结发出命令,心脏保持规律的跳动,静息心率在60-100次/分,当心房里出现不守纪律的小兵乱发指令时,心房跳动变得杂乱无章,可高达350-600次/分,影响整个心脏的跳动,称之为房颤。

房颤最常见的症状为心悸,心跳忽快忽慢,可伴有胸闷、气短、乏力、头晕或多尿。部分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临床称为“沉默型房颤”,容易忽视延误病情。长期房颤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体循环栓塞及心力衰竭,增加心肌梗死、痴呆的风险。疫情期间,由于就医不便,房颤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更易引起心理的焦虑情绪。

【科普讲堂】后疫情时代,坚持抗凝治疗

房颤发作时心房乱跳,血液在心房里不能有序流动,如同河道不畅泥沙堆积,特别在左心耳容易滞留,形成附壁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动导致动脉栓塞,最常见堵塞脑部血管引起脑中风,研究表明房颤发生脑中风的风险约为正常人的5倍,导致近20%的致死率和近60%的致残率。

抗凝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房颤血栓形成,降低新发/再发卒中风险,目前国际通用血栓栓塞危险评分法(CHADS2和CHADS2DS2-VASc积分)来判断房颤患者是否需要抗凝治疗,抗凝治疗应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在后疫情时代,已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需坚持用药,勿擅自停药。

常用的抗凝药有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及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服用华法林期间需定期验血监测INR指标,若为初次服用华法林,建议每周至少验血1-2次,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对于已长期服用华法林且INR达标的患者,无出血表现可每月监测一次。验血可选择居住地就近的医疗场所,做好提前预约,外出注意卫生防护,避免用手接触眼鼻及口罩外侧。,华法林药物浓度受食物药物影响,如芒果、葡萄柚可增强药效,绿叶蔬菜减弱药效,建议保持饮食规律,勿一次性过量食用单一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NOAC包括利伐沙班、达比加群、艾多沙班等等,除了瓣膜病患者(植入机械心脏瓣膜,二尖瓣中重度狭窄)不适用外,NOAC具有服用方便、无需监测INR、疗效和安全性好、与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小、颅内出血风险小等优点而作为国内外指南首选的抗凝药物。推荐华法林监测困难的患者服用。抗凝药物均存在潜在出血风险,若出现严重的活动性出血,如消化道出血(黑便、呕血)、血尿、皮肤大面积瘀斑、剧烈头痛呕吐疑似脑出血时,建议停药及时就医。

服药需按时规律,不建议为节省药物而采取漏服或减量服用抗凝药的做法,若已出现漏服,一日服用一次的药物(如利伐沙班)在计划服药12小时内可补服,超过不再补服;一日服用两次的药物(如达比加群)在计划服药6小时之内可补服,超过不再补服。,研究表明阿司匹林预防房颤卒中的有效性不如抗凝药物,故不推荐阿司匹林作为替代药物治疗。

【科普讲堂】后疫情时代,学习自检房颤

就医不便时可在家中自我触诊脉搏初步检查,若脉搏跳动明显不规则,需考虑房颤发作。带有心电监测功能的智能手机、手表、手环可作为辅助的监测手段。症状轻微的患者优先选择网络云医院就诊,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开展的网络医院,可在线问诊、网络电子处方等措施远程诊疗。若心悸加重(心跳超过100次/分),或出现胸闷气促,多为房颤持续发作,建议门诊就诊。

【科普讲堂】后疫情时代,注意生活习惯

房颤的发作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酗酒、久坐、阻塞性睡眠障碍均有关系,生活中应注意血压、血糖的控制,勿暴饮暴食,作息规律,不熬夜,戒烟限酒,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及浓茶咖啡,适度运动。勿恐慌,勿焦虑,保持良好的情绪,有助减少房颤的发作及加重。

房颤的治疗是长期持续的过程,在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普及房颤的居家管理及应对措施,让患者独自面对房颤时也可做到心中有数,安全治疗。

——————————————————————

<参考文献>

[1] 黄从新,张澍,黄德嘉,华伟,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的建议(2018)[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8,22(4):279-346.

[2] January CT, Wann LS, Calkins H et al. 2019 AHA/ACC/HRS focused update of the 2014 AHA/ACC/HRS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Circulation. 2019;140: e125–151.

[3] January CT, Wann LS, Alpert JS et al. 2014 AHA/ACC/HRS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executive summary: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the Heart Rhythm Society. Circulation. 2014; 130:2071–2104.

[4] Chugh SS, Havmoeller R, Narayanan K et al. Worldwide epidemiology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10 Study. Circulation. 2014; 129:837–847.

[5] Chung MK, Eckhardt LL, Chen LY et al. Lifestyle and Risk Factor Modification for Reduc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20;141: e750–772.

[6] Guzik TJ, Mohiddin SA, Dimarco A et al. COVID-19 and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implications for risk assessmen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ptions. Cardiovasc Res. 2020 Apr 30. pii: cvaa106. [Epub ahead of pri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国家二级正高;博士生导师。担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诊断学系系主任;中山医院诊断学教研室主任;房颤中心主任;心脏介入中心副主任;心脏电生理亚专科主任;美国心律学会Fellow。兼任中国房颤联盟副主席,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脏节律分会常委;中国卒中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律与心电分会常委;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心血管病分会委员;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电生理与起搏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介入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委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房颤工作委员会委员、电生理学组委员、室性心律失常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律失常学组委员。担任《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华诊断学杂志》、《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及《微创心血管杂志》等杂志的编委。最擅长于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各种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主治病例数万例,年介入治疗近千例,在临床上主要从事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冠心病以及各种类型心肌病等疾病的诊疗和科研工作,尤其是疑难的心血管病。多次获得上海市科委课题及相关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基金。在国家级核心专业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论文90余篇论文(其中SCI 论文16篇,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参与编写、副主编和主编教材及参考书籍二十余本。连续3年获得《中国名医百强榜》心内科电生理专业Top10dr。

【高级专家门诊】周二(全天)

【出诊地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东院区15号楼特需门诊部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