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的古今异义,小石潭记的虚词和实词

生活常识 2023-05-09 17:56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今天给各位分享小石潭记的古今异义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小石潭记的古今异义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如下 1、小石潭记(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2、小石潭记(翻译)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听到流水的声音,如同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对此心中感到高兴。砍掉竹子开辟道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拿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了坻、屿、堪、岩等不同形状。青翠的竹子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小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阳光直照潭水清澈,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小溪两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竹林环绕合抱,寂静寥落少有人来。使人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寂静幽深,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环境过于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把当时情景记下来便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创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写成。

小石潭记全文翻译?

从小石潭东面向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听到流水的声音,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情十分愉悦。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沿着小路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潭水十分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部分翻卷上来露出水面,形成水中高地、不平的岩石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青的树枝,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向下一直照到潭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往来十分迅速。好像在同游人互相逗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一条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溪身若隐若现,都可以看清楚。小溪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我坐在小石潭边上,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静悄的没有什么人,这样的环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这氛围令人感到忧伤。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我题了字便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翻译

导语《小石潭记》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下面是《小石潭记》的翻译,欢迎参考! 小石潭记 唐代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佩 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 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注释 [1]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2]篁竹竹林。 [3]如鸣佩 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格外。清,清澈。冽,凉。 [5]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做... [6]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以连词,相当于“而”,不译。 [7]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高低不平的岩石。岩,岩石。 [8]翠蔓碧绿的茎蔓。 [9]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0]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1]皆若空游无所依(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1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13]佁然不动(鱼)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14]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15]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6]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蜿蜒。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17]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交相错杂。 [1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使……感到寒冷。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悄怆,忧伤的样子。 [19]以其境过清因为这里环境太冷清了。以,因为。清,凄清。 [20]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21]龚古作者的朋友。 [22]宗玄作者的堂弟。 [23]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而从跟着同去的。隶随从。而表并列。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简。二小生,两个年轻人,指崔简的两个儿子。 [24]卷石底以出;以,而。 创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写成。 文学赏析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小石潭记》第一段共四句话,写作者如何发现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发现小石潭之经过及小石潭的景物特征,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很像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第一二句着重描述了作者一行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的出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堪称犹抱琵琶半遮面。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待到伐竹取道,才见到小潭。真乃是曲径通幽,景象确实不凡。这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所在,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不是人间的一个小天地,而是传说的佛国中的一块净土。 第二段采用“定点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现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以静衬动,写潭中小鱼。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很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怡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触动了作者情怀。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重。远离官场这一非斗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作者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 第三段用变焦的手法,把镜头推向远方,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写潭源溪流的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犬牙相错。作者娴熟地使用比喻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先写外景环境,后写内心感受,写得情景交融,构成一种特异的境界。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作者突出了一个“静”字,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形成了感情从“乐”到“凄”的大幅度滑坡。这一滑坡的表现也是立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小石潭记》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察其微,状其貌,传其神。是一篇充满了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散文。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芮城、运城一带),柳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文学作品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代表作有《黔之驴》、《捕蛇者说》、《永州八记》及绝句《江雪》等。

小石潭记里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和常用实词!!

1、乃记之而去(去,古义离开。今义往。) 2、崔氏二小生(小生,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闻水声(闻,古义听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不可久居(居,古义停留。今义住。) 5、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古义大约。今义副词。 ) 6 不可久居(居,古义停留。今义:居住。) 一词多义 1、乐 (1)心乐之 (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似与游者相乐(逗乐) 2、可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2)不可久居 (能) 3、清 (1)水尤清冽 (清澈) (2)以其境过清 (感到凄凉) 4、从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自) (2)隶而从者 (跟从) 5、以 (1)以其境过清 (因为) (2)卷石底以出 (相当于而,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 (3) 全石以为底 (用来) 6、而 (1)记之而去 (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 (2)隶而从者 (不译,表并列关系) (3)潭西南而望 (不译,作停顿词) 7、差 (1)参差披拂 (长短不一) (2)其岸势犬牙差互 (交错) 8、见 (1)下见小潭 (发现) (2)明灭可见 (看见) 9、游 (1)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动) (2)同游者 (游览) 10,环 (1)鸣佩环(玉环) (2)竹树环合(环绕) 11 为(1) 全石以为底(做为) (2)为岩(成为) 三.古今异义 1、乃记之而去(去,古义离开。今义往。) 2、崔氏二小生(小生,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闻水声(闻,古义听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不可久居(居,古义停留。今义住。) 5、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古义大约。今义副词。 ) 6 不可久居(居,古义停留。今义:居住。)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名词作状语 西向西 2、下见小潭。 名词作状语 下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 空在空中 4、日光下澈。 名词作状语 下向下 5、俶尔远逝。 名词作状语 远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 名词作状语 西南向西南 7、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 斗像北斗七星一样 名词作状语 蛇像蛇(爬行)那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 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 使动用法 形容词作动词 凄使…凄凉 使动用法 寒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 使动用法 鸣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 意动用法 形容词作动词 乐以…为乐 12、近岸。 形容词作动词 近靠近 13、隶而从者。 名词作动词 隶跟着。

八年级文言文全能达标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实词积累,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虚词初识,

小石潭记 1.通假字下见小潭(“见”通“现”,文中句意为向下走,出现一个小潭。作jiàn讲也可以,意为看见,发现。) 2. 一词多义 ①可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②从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③清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冷清,以其境过清。 ④差长短不一,参差披拂;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⑤以因为,以其境过清;表示前一行为是后一行为的的方法或手段,“一”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近岸卷石底以出。 ⑥乐以…为乐,心乐之;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见动词,通“现”,出现,下见小潭;动词,明灭可见。 3.古今异义 ①小生古义青年,后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②去离开,乃记之而去(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今常用义为“往”。 4.词语活用 ①西,向西,名词作状语。例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乐a.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例句心乐之;b.形容词作动词,嬉乐,逗乐,似与游着相乐。 ③下,a.名词作状语,向下。例句日光下澈;b.名词作状语,在下面,下见小潭。 ④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一样。例句斗折蛇行。 ⑤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例句斗折蛇行。 ⑥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例句其岸势犬牙差互。 ⑦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例句凄神寒骨。 ⑧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例句凄神寒骨。 ⑨空名词“空”用作“游”的状语,“在空中”。例句皆若空游无所依。 ⑩近形容词“近”带宾语“岸”,作动词表示靠近,接近。 (11)环名词作状语,像环一样,四面竹树环合。 三、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1. 倒装句全石以为底。(应为“以全石为底”。译以整块石头为底。) 2.省略句 ①(余)以其境过清。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清凉。 ②日光下澈(潭水)。译太阳光直射到潭底。 ③(溪泉)斗折蛇行。译溪水像北斗星座那样曲折,又像蛇那样爬行。 ④ 坐(于)潭上。译坐在潭边虚词的用法 四, 虚词的用法 而1.谭西南而望(表修饰,可以不译,连词)   2.乃记之而去 (表承接,连词)   乃乃记之而去 (“于是,就”的意思,副词)   以1.卷石底以出 (可不译,或译为“而”连词)   2.以其境过清 (因为)   3.全石以为底 (把)   为1.全石以为底 (作为)   2.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成为) 岳阳楼记 一词多义 夫 1)予观夫巴陵胜状 那 2)夫环而攻之 发语词,不译 3)未几,夫鼾声起 丈夫 观 1)予观夫巴陵胜状 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雄伟景象 极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尽 2)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此乐何极 穷尽 3)感极而悲者矣 十分 去 1)去国怀乡 离开 2)西蜀之去南海 距离 3)委而去之 逃离,逃亡 或 1.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 2.或以钱币乞之《伤仲永》有人 空 1。浊浪排空 天空 2. 长烟一空 消散 通 1.政通人和 顺利 2 ,北通巫峡 通向 词类活用 1.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作郡的长官) 5.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说别人坏话) 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古义事态 今义天气变化) 2.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 今义微小)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4.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5.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6.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通假字 1.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托付) 2.百废具兴(通“俱”,全,都)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