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李清照翻译,李清照《 声声慢》 的原文 和翻译

生活常识 2023-05-09 17:57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今天给各位分享声声慢李清照翻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声声慢李清照翻译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参考翻译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   赏析   寻与觅意同,均当找讲。寻寻觅觅写女主人的精神情状,(她寻觅被金人侵占的故国和病故的丈夫,)。于是她四顾茫然,一片冷冷清清,无论说物质还是精神,皆一无所得。这是写环境。那么,女主人的心境又怎样呢?凄凄惨惨戚戚就倍觉凄凉、悲伤、忧愁。寻觅叠成寻寻觅觅是这寻寻那找找的意思。寻找的范围扩大了,次数增多了。程度加强了,词旨深化了,取得了明显的艺术效果。冷清叠成冷冷清清,写出了环境的冷落凄清,加强了冷清的程度和色彩。凄,这里指人心情的凄凉。惨,悲伤。戚,忧愁。叠成凄凄惨惨戚戚,人的情怀倍加恶劣,沉哀入骨。此词十四叠字,奇迹般地增强了艺术表达效果,深化了主题,达到了复而不厌,迹而不乱的艺术境地。叠音错落,气机流动,增加了词的音律美。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承前,说明这是个突然转暖,又归于寒冷,变化无常的时候,人易外感,最难得到将养和休息。重重灾难的摧残,种种痛苦的折磨,不仅使她的精神受到了很大的损伤,使她的身体也甚为衰弱,本应很好的将养和休息,但金人的入侵,流亡的生活,恶劣的天气,使她全然不能办到。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三、两,这里是虚数,不多的意思。又是淡酒,薄酒,无力。酒少力薄,身体又虚弱,又怎能抵挡晚上吹来的寒风呢?作者饮酒主要原因一是,御寒;二是,解开凄凄惨惨戚戚的情怀,这谈何容易,还是身寒心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相传,大雁能传递书信。今天大雁又飞过来了,却正值身寒心愁的时候,所以她仰望飞雁,在浓愁郁结的心底,又增添了无边的愁绪。这真是雁空过,泪空流,肠愁断。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菊花。憔悴,身体瘦弱,脸色难看。作者以菊花的飘零残损自况,隐寓无限的.身世寥落的感慨,没人来怜悯和同情。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守着窗儿,天气向晚,屋里渐渐变黑,精神受到重大损伤的女主人心里凄凄惶惶,在窗下,心情或许敞亮些,安静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黑夜的降临,孤单单的一个女子将怎样挨过这漫漫的黑夜。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从立秋开始落叶,到黄花堆积之时,已历霜半死。这样的梧桐再受急风寒雨的吹打,生命岌岌可危。黄昏时雨点点滴滴多么像种种灾难对作者的摧残!点点滴滴四叠词,写出了细雨的绵密愁煞人,这是用叠词的艺术效力。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情形,光景。一句的意思是,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的令人悲伤的情景,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所能感慨得了的呢?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为抒发家国身世之愁而作。此词,情景婉约,气韵遒逸,姿态生动,音调顿挫谐美,超然笔墨,历来为人称赞。开篇三句十四个叠字,表达出三种境界.寻寻觅觅,写人的动作、神态;冷冷清清,写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这几对叠字还造成音律的回环往复,加强了词作的音乐性.第二个特点是借物抒情.上阕用淡酒、晚风、过雁,下阕用黄花、梧桐、细雨,都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出内心的愁情,逼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强烈感情,突然作结,沉痛无限.全词语言朴实,感受细腻,巧用叠字,满纸呜咽,动人心弦. 它用直接描述的方法,写出一个秋日的黄昏,凄凉、萧索、衰杀的境界,冷落凄清、乍暖还寒、晚来风急、雁过、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怀有苍凉、悲伤、忧愁情怀的女子就在其中活动,沉哀入骨,悲苦殊甚。在国破家亡的时候,一个孀妇的痛苦呻吟,肺腑之真情的发露。李清照的这种痛苦忧愁具有独特性,在那个时代又具有普遍性,反映了社会的现实。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为抒发家国身世之愁而作。是在国破家亡的时候,一个孀妇的痛苦呻吟,肺腑之真情的发露。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参考翻译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   赏析1   “寻”与“觅”意同,均当“找”讲。“寻寻觅觅”写女主人的精神情状,(她寻觅被金人侵占的故国和病故的丈夫,)。于是她四顾茫然,一片“冷冷清清”,无论说物质还是精神,皆一无所得。这是写环境。那么,女主人的心境又怎样呢?“凄凄惨惨戚戚”就倍觉凄凉、悲伤、忧愁。“寻觅”叠成“寻寻觅觅”是这寻寻那找找的意思。寻找的范围扩大了,次数增多了。程度加强了,词旨深化了,取得了明显的艺术效果。“冷清”叠成“冷冷清清”,写出了环境的冷落凄清,加强了“冷清”的程度和色彩。“凄”,这里指人心情的凄凉。“惨”,悲伤。“戚”,忧愁。叠成”凄凄惨惨戚戚“,人的情怀倍加恶劣,沉哀入骨。此词十四叠字,奇迹般地增强了艺术表达效果,深化了主题,达到了“复而不厌,迹而不乱”的艺术境地。叠音错落,气机流动,增加了词的音律美。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承前,说明这是个突然转暖,又归于寒冷,变化无常的时候,人易外感,最难得到将养和休息。重重灾难的摧残,种种痛苦的折磨,不仅使她的精神受到了很大的损伤,使她的身体也甚为衰弱,本应很好的将养和休息,但金人的入侵,流亡的生活,恶劣的天气,使她全然不能办到。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三”、“两”,这里是虚数,不多的意思。又是“淡酒”,薄酒,无力。酒少力薄,身体又虚弱,又怎能抵挡晚上吹来的寒风呢?作者饮酒主要原因一是,御寒;二是,解开“凄凄惨惨戚戚”的情怀,这谈何容易,还是身寒心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相传,大雁能传递书信。今天大雁又飞过来了,却正值身寒心愁的时候,所以她仰望飞雁,在浓愁郁结的心底,又增添了无边的`愁绪。这真是雁空过,泪空流,肠愁断。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菊花。“憔悴”,身体瘦弱,脸色难看。作者以菊花的飘零残损自况,隐寓无限的身世寥落的感慨,没人来怜悯和同情。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守着窗儿”,天气向晚,屋里渐渐变黑,精神受到重大损伤的女主人心里凄凄惶惶,在窗下,心情或许敞亮些,安静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黑夜的降临,孤单单的一个女子将怎样挨过这漫漫的黑夜。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从立秋开始落叶,到“黄花”堆积之时,已历霜半死。这样的梧桐再受急风寒雨的吹打,生命岌岌可危。黄昏时“雨”“点点滴滴”多么像种种灾难对作者的摧残!“点点滴滴”四叠词,写出了细雨的绵密愁煞人,这是用叠词的艺术效力。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情形,光景。一句的意思是,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的令人悲伤的情景,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所能感慨得了的呢?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为抒发家国身世之愁而作。此词,情景婉约,气韵遒逸,姿态生动,音调顿挫谐美,超然笔墨,历来为人称赞。开篇三句十四个叠字,表达出三种境界。“寻寻觅觅”,写人的动作、神态;“冷冷清清”,写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这几对叠字还造成音律的回环往复,加强了词作的音乐性。第二个特点是借物抒情。上阕用“淡酒”、“晚风”、“过雁”,下阕用“黄花”、“梧桐”、“细雨”,都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出内心的愁情,逼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强烈感情,突然作结,沉痛无限。全词语言朴实,感受细腻,巧用叠字,满纸呜咽,动人心弦。 它用直接描述的方法,写出一个秋日的黄昏,凄凉、萧索、衰杀的境界,“冷落凄清”、“乍暖还寒”、“晚来风急”、“雁过”、“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怀有苍凉、悲伤、忧愁情怀的女子就在其中活动,沉哀入骨,悲苦殊甚。在国破家亡的时候,一个孀妇的痛苦呻吟,肺腑之真情的发露。李清照的这种痛苦忧愁具有独特性,在那个时代又具有普遍性,反映了社会的现实。   赏析2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将息”,调养。人在天气多变化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   为了适应这多变的秋天时节,词人企图以酒御寒,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是“三杯两盏”,量少,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挡黄昏时的阵阵秋风呢?淡酒不敌风寒,饮酒也不能排遣忧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飞过去,正令人伤心,原来雁是我过去见过的;这里我们可看到三层意思(一)雁飞过去了,雁叫声声,凄厉难闻,正令人伤心,原来大雁是老相识了,触动我内心的创伤已不止一次,现在又来触动我,使我伤心难过。(二)古代有雁足传书的传说;雁以往是给我带过信的,给我安慰,现在丈夫已逝,亲戚离散,雁飞过去无信可带,不能再给我安慰了,使我伤心。(三)作者的故乡在北方,而此时作者沦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飞,引起了对故乡的思念,所以使她伤心。雁在北方就相识,现在看到雁不是在故土,而是在异乡,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托怀乡之意。   词的下片承接上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是指菊花,品种是黄色的。“堆积”,指花开之盛,可能是小菊花密密麻麻地开放,不是言落英满地;“憔悴损”指人因伤心而消瘦。损,煞,是说憔悴得很。有人认为是黄花“憔悴损”,不妥,因为前面的“堆积”不作零落解,菊花是枯在枝头的。“谁”,指自己;“堪”,能够,经得起。菊花盛开,本要摘花插在瓶子里,可人已憔悴,如今还有什么心思和兴趣去摘花呢?已经没有赏花的心情了。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个人坐在窗边,象守着什么东西一样,百无聊赖,希望天早一点黑下来,看不到窗外一切使人伤心的东西,但天偏偏与人作对,越等越觉得时间漫长,度日如年。   寂寞难耐,好不容易等到黄昏,等来的却是更令人伤心的东西“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风吹梧桐叶,萧萧瑟瑟,本已悲凉,又加细雨滴到梧桐上,更助悲凉。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是位敏锐善感的词人,雨打梧桐点点滴滴,好象敲击着她破碎的心灵,使她悲伤至极。   这种种情形不断地折磨词人,情何以堪?所以词人冲口而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是说这种种情形或这种种光景。这种种情况加在一起,怎么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愁”说不清楚,用人间文字和语言概括不了,写出了无尽的愁绪,传达出种种难以言传的哀痛。   这首词是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时写的,词中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生意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词的描写纯用赋体,写了环境,写了身世,写了心情,并将这三者融为一体;词中写客观环境的事物有淡酒、晚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景物都贯穿浓重的感情色彩,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受,创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凄凉的景物一路写下来越积越多,伤感越来越浓重,堆砌的愁苦迸涌而出。   词中用了九对叠字,叠字用得很自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前人称赞她笔力很健。这些叠字用得自然妥帖,是经过作者锤炼而得的,使寂寞、怅惘、痛苦的感情通过这些叠字的渲染得以尽情的表现。   词的语言通俗平易,虽是寻常语,但富有表现力,表现了深刻的内容。《声声慢》词调可押平声韵,也可押入声韵,词人选用了入声韵,能够很好地表达忧郁的情怀,并多次运用双声字、舌音和齿音字,更加重了凄切悲苦的情调。   作品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声声慢中心思想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写作手法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语言、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较含蓄曲折,心中极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给人们的感党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这比直写痛哭和泪水涟涟更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   语言特点   《声声慢》又名《胜胜慢》,清照这首词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不能列入婉约体。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这首作法独特的词,就其内容而言,是一篇悲秋赋。 ;

《声声慢》全诗赏析是什么?

《声声慢》全诗赏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秋天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冷,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日相识。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孤独地守着窗前,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注释 1.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2.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3.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4.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5.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6.损表示程度极高。 7.堪可。 8.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9.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10.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11.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具体写作时间待考。有人认为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有人则认为是中年时期所作。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的声声慢要翻译

译文 我到处寻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 乍暖还寒的季节,最难忍受。 两杯淡酒,怎能压住心头的悲伤? 大雁飞过,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 满地黄花堆积著,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 我守着窗,独自一人,一个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 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正是黄昏,一点一滴落著。 这种场景,这种“愁”又怎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呢?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

李清照 声声慢 英语翻译

Looking for something again and again,desolate after desolate,sad by sad,miserable and miserable,I was so unhappy and worried.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It was most hard to recuperate myself,during the weather of suddenly got warm and again turned to cold.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A few cups of weak wine,how could help me withstand the terrible wind of night ?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Seeing the wild geese flew across the sky,it had touched off me most heartrending,for this scene was just like acquaintance, the time of past. 雁过也,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The yellow flowers fallen were heaped on the entire land of courtyard,thin and pallid to the most,nobody was willing to pick it at present.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Leaning against the window,it was hard to me,alone waiting from daytime to dark.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Let alone a drizzle stroke lightly on the parasol trees,but to evening, it turned to rain with drop after drop.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This scene how could be described by worry, only this one word.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扩展资料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声声慢》是其代表作。历来也备受翻译大家的青睐,其中英译文以林语堂,杨宪益夫妇、徐忠杰和许渊冲的译文尤具代表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林语堂翻译为So dim, so dark,,So dense, so dull,So damp,so dank,So dead!林语堂全部选用单音节词,押头韵,且词语的选用层层递进,可谓独具匠心。 “dim”和“dark”表明天色已晚, “dense”和“dull”展现了浓重不化,寻觅不得的忧愁和失落,继而“damp”和“dank”渲染阴冷凄苦的氛围,“dead”推向高潮,体现了词人绝望无助,凄凉痛苦的内心。译文言语简练,内涵丰富。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