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背景,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创作背景
今天给各位分享木兰诗背景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木兰诗背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木兰诗的历史背景
《木兰诗》的时代背景,与北魏与柔然之间所发生的长期战争有密切的关系。柔然,亦称蠕蠕,四世纪中,在蒙古高原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建立政权,经常骚扰北魏。 据历史记载,从公元407年到493年80多年中,双方发生的大战役就有15次之多。从《木兰诗》中所叙木兰出征路线来看,离家渡过黄河后,经过了黑山,到达燕山,也与当时情况相契合。这次出击柔然,迫使柔然退到大漠以北。 扩展资料 大部分人认为花木兰是北朝人,在处于分裂的南北朝,北朝女子确实有尚武风气、木兰名又不见于南朝、诗句天真烂漫……综合考虑,应该是北朝人所作。 一般认为花木兰是北魏时人,此诗也作于北魏,因为诗中有一句“天子坐明堂”,“天子”正是孝文帝太和十年后的新称,“可汗”还是旧称。 而关于“明堂”,建于太和十五年,三年后孝文帝迁都洛阳,所以此事写于这三年中;诗中还称“策勋十二转”,《魏书·李先传》有“转七兵郎”的说法,与木兰转尚书郎的说法一致。 但这首《木兰辞》恐怕并不是一人一时一地定稿的,就诗中来看,恐怕还有他人的润色。比如写木兰回家后“对镜贴花黄”,这一描写其实是南朝乃至唐代女子的装饰。 史上也许有许多类似木兰的女孩,因为家中无男丁,故而替父从军,其中历尽艰辛,坚忍不亚于男儿,最终建立赫赫战功,归来时却放弃了荣誉,重返故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木兰诗
木兰诗的写作背景
历史背景《木兰诗》产生于北魏,据史书记载公元402年至492年90年间北魏与柔然(即蠕蠕)大的战役就有20次,《木兰诗》故事的历史背景很可能是北魏抵御柔然入侵的反掠夺战争。 作者在诗中不仅歌颂了木兰的爱国热忱,也通过进宫还乡表现了她不羡慕功名利禄、热爱和平生活的高尚情操。 扩展资料 木兰诗鉴赏 此诗艺术形式上值得注意的有这么几个方面,是叙述情节详略得当,如写军中的征战生活就很简括,而写出征前及立功归来则很繁复。这是由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所决定的。作者感兴趣的只是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一罕见的事情本身。 1、第一部分写她的焦灼不安与思虑无非是为了说明她是个女子,因为男子出征理所,不足为怪,女子出征则不同寻常了。 2、第二部分提到“不闻爷娘唤女声”也同样是为了突出她的女子身份。 3、第三部分写她不想做官、急于回家和回家以后的种种举动,更是强调了她是个女子。整首诗的详略安排都是围绕这一用意的。是作者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并善于在矛盾的产生与解决过程中表现人物,因而使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第三是全诗用了不少重复排比的句式,既渲染了气氛,强调了所叙述的情节,又使语言流畅富有韵味,体现了民歌中常用的手法,是全诗的风格明朗刚健,质朴生动,正如明人胡应麟所说“此歌中,古质有逼汉魏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木兰诗
《木兰诗》产生的背景是……?
《木兰诗》中之战事,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429年,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扩展资料 赏析 《木兰诗》是中国诗史上罕有的杰作,诗中塑造了一位替父从军的不朽的女英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完满具备了英雄品格与女性特点。天性善良勇敢,沉着机智,坚忍不拔,是木兰英雄品格之必要内涵,对父母对祖国之无限爱心和献身精神,则是其英雄品格之最大精神力量源泉。 编者简介 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北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其先祖为太原阳曲人,高祖郭宁,因官始居郓州。为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木兰诗
木兰词的创作背景
这首《木兰花令》常被我们当做爱情诗来读,其实只要稍微下一点功夫的话,就会在道光十二年结铁网斋刻本《纳兰词》里看到词牌下边还有这样一个词题“拟古决绝词,柬友”,也就是说,这首词是模仿古乐府的决绝词,写给一位朋友的。现 在一般认为这个朋友就是指容若公子的知己,当时另一位诗词大家顾贞观。
木兰辞创作背景
它是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