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六年级课文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今天给各位分享第七课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第七课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开国大典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新中国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历时两个半小时,受阅部队共1.64万余人,场面非常壮观,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欣喜之情。 开国大典有三项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仪式;人民群众游行活动。 《开国大典》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 。它深入人心,也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新中国建设者的爱国情感。 油画版的《开国大典》成为年轻的共和国革命意志和民族精神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成就。从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全中国人民在新时代对中华民族身份的集体认同;成为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符号化图像。 扩展资料 对《开国大典》好句赏析 1、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民被反动派踩在脚下,没有独立、自由。现在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 2、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3、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这句话是写毛泽东面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毛泽东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非一般人所为,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国大典 (语文课文)
电影《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
1949年1月28日,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毛泽东等领导人与西柏坡的群众一起欢庆胜利。而在南京,蒋介石发布了新年文告,李宗仁成为代总统。北平和平解放 ,蒋介石黯然下野,离开南京。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举行,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搬到北平,周恩来代表中共,张治中代表国民党进行谈判,进展甚微,破裂。毛泽东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下江南,解放南京,邓小平和陈毅制定了《入城守则》。 蒋介石一次拜别蒋母墓,悄然离开大陆。毛泽东进入北平后,积极筹备开国大典的各项准备工作。9月 30日,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10月1日下午 3点,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扩展资料 《开国大典》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革命历史题材剧情片,由李前宽、肖桂云联合执导,古月、孙飞虎主演,于1989年上映。 该片用纪实的手法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开始直至10月1日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历史过程。 幕后花絮 该片于1989年11月9日至1990年3月1日在香港上映,共113天,打破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连映107天的国产片在港上映记录。 该片在香港上映后,杜聿明的女婿杨振宁不但出钱买了一个拷贝,还邀请片中杜聿明的扮演者赵庆华去美国考察。 幕后制作 编剧张笑天等人在创作之初感到最难把握的问题是如何协调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因为开国大典前夕发生的任何一段历史都可以单独拿来拍一部片子。编剧们认为剧本不应该是编年史,也不是军教片或文献片。 所以,他们决定把所有重大历史事件推到后景,只作为人物活动的舞台,影片的总体风格是从大处着眼,宏观上采用写意的手法,而在描写人物和细节时,采取工笔细描的手法。 在表现历史的角度问题上,张笑天认为仅仅“再现历史”是不够的,而且作家的爱憎、倾向必然流露在字里行间、体现在人物的内心世界中。 所以,他决定采用春秋笔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审视、剖析过去的历史,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现实高度对四十年前已经走过的历史加以评价。在剧本创作中,他试图传输尽量大的时代信息,覆盖面大一点地涵盖历史,这个“涵盖”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
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是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文章先写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交待了举行大典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和人数,然后写广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 接着作者按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五星红旗升起、宣读公告的顺序介绍了开国大典的全过程;接着作者写了阅兵式的盛况。 作者写了群众游行的盛况和大典结束后的情况。全文段落之间过度自然,层次清楚,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49年,新华社特派记者李普和同事李千峰一起参加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的报道。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聚集了30万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典礼即将举行。 李普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时刻,并创作了这篇记叙文。李普说“新闻记者的幸运在于,他们的岗位使他们能够接触历史发展的许多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大场景,在历史发展的最近处观察和记录历史的进程。” 开国大典意义 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国际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表明中国终于是一个自主的国家了,表明中国人民可以从东亚病夫成为龙的传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 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中国的历史开辟了新的纪元。 选时原因 当时中国南方一些地区还未解放,国民党的空军经常袭扰北方,并图谋破坏开国大典。国民党空军夜航能力不行,在大陆轰炸完后,必须在天黑前返回。 如果上午举行大典,国民党飞机飞到北京还能赶在天黑前回去,如果下午举行,国民党飞机就来不及了。于是开国大典决定在下午举行。 后来随着解放军空军战斗力的增强,拥有了对付国民党飞机的能力,以后的国庆活动就都改在上午举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文章先写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交待了举行大典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和人数,然后写广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接着作者按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五星红旗升起、宣读公告的顺序介绍了开国大典的全过程;接着作者写了阅兵式的盛况;作者写了群众游行的盛况和大典结束后的情况。 《开国大典》是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创作的一篇记叙文。这篇文章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1949年,新华社特派记者李普和同事李千峰一起参加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的报道。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聚集了30万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典礼即将举行。李普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时刻,并创作了这篇记叙文。 扩展资料 《开国大典》作品赏析 这篇文章通过写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表达了一种当家作主的喜悦感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文章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细细品味,作者是在围绕“大”做文章。 文中所写的“开国大典”与一般的典礼不同,它是一次盛大的典礼,是次为庆祝新中国成立而举行的盛大的典礼。在这一刻,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 文章描写了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典礼上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式的盛况,群众游行六个场面,有详有略,但都蔚为壮观。 文中大量的叙述中夹着议论,如“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下午三点整,毛泽东主席在主席台上跟观众见面了.林伯渠秘书长宣布典礼开此,乐队奏起了国歌--.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然后,毛主席亲自按动电动旗杆的电钮,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升旗时礼炮响起来,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接着,毛主席宣读公告。 宣读公告完毕后,阅兵式开此。阅兵式完毕,一万支礼花射入天空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