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37℃不再是人体标准体温!体温是高点好,还是低点好?
小时候,每当身体不适,家长们总会先摸摸额头,判断我们是否发烧。因为很多疾病的初始信号都是发热,体温升高时,我们的确会感到不适。这时,我们会去医院就诊,或是用温度计来测量具体的体温。那个曾经熟悉的37摄氏度,如今已不再作为判断体温正常的唯一标准。人的体温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曾经,我们将37摄氏度视为体温的正常与否的分界线。但现在的研究表明,这一标准已经悄然改变。曾经的37摄氏度,如今已经变成了36.6摄氏度。这种体温的细微变化,背后却隐藏着深远的含义。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体体温的下降,可能意味着人体的抵抗力在减弱,患病的风险在增加。
这是因为,在一定的温度下,人体更多的免疫细胞会被激活,从而提高杀灭病菌、病毒的能力。而体温下降后,血液流动速度变慢,代谢能力降低,组织和细胞的活力也会下降,相当于身体的免疫功能被削弱。这样一来,就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出现健康问题。
那么,面对发热,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最直接的方式是服用退烧药物。当体温超标、处于高热状态时,及时的药物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可能会引发并发症,甚至对大脑造成损害。但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用药情况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条件、疾病类型和体温升高的幅度来决定,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我们还可以通过物理降温的方式来调节。比如,用冷毛巾敷在额头上,这样可以加速热量的散发,从而有效降温。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如果疾病导致体温升高,此时需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动。可以使用风扇或者利用自然风来帮助降温。需要注意的是,此时不宜使用空调,以免温度调节不当而引发其他问题。
37摄氏度已经不是我们的标准体温了。如果测量出来的体温偏高,一定要找出原因并及时退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