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武汉前线的科普:鼻咽拭子寻新冠,为何优于口咽拭子?
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第二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由耳鼻喉科的梁发雅、田鹏和蔡跃新三位副主任医师以及陈文、卢芷茵两位护士组成。为提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效率并降低采集者的风险,他们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多处病区开展了鼻咽拭子采集的培训和采样工作。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诊断与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参考。咽拭子作为核酸检测的主要标本来源之一,分为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两种。蔡跃新副主任医师详细解释了这两种拭子的区别:咽部分区包括鼻咽、口咽和喉咽,虽然两者的黏膜是连续的,但取样的路径不同。口咽拭子是从口腔取样,操作相对简单但采集者暴露风险较高;而鼻咽拭子则是从鼻腔取样,停留时间较长以获得更足量的标本。
为何选择进行鼻咽拭子的培训呢?梁发雅副主任医师指出,尽管口咽拭子操作更为常见,但其风险较高,采集者可能因患者的刺激性干咳、呕吐等症状而暴露在带病毒的气溶胶中。相比之下,鼻咽拭子有多个优势:可以在咽部停留更长的时间以获得更准确的标本;患者耐受性好,且取样者的暴露风险较低。
田鹏副主任医师强调,咽拭子核酸检测标本采集的关键在于采集的深度和与黏膜接触的时长。不规范的采集操作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延误患者治疗。他提到,目前有些患者多次核酸检测呈阴性,但在复查时又出现核酸阳性的情况,可能是因为采集时未采到深处的鼻咽腔或者取样时间不够。
为了更好普及这项技能,梁发雅和田鹏等医师特别制作了详细的鼻咽拭子取样流程视频,并分享在微信群中供大家学习和掌握。经过几次示教后,其他医院的队员迅速掌握了这一方法。尽管部分患者在取样后可能出现轻微的鼻出血,但通常都能自行止血。如有需要,只需用带肾上腺素的棉签轻轻收缩出血部位即可。
(通讯员:张阳、刘昕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