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有哪些表现
生活常识 2025-03-16 12:41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心动过速,是一种源于房室交界区域自律性增强或触发活动的疾病。它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洋地黄中毒是最常见的病因。下壁心肌梗死、心肌炎、急性风湿热以及心瓣膜手术后也可能引发此病。尽管在某些正常人群中也会偶发,但其影响仍不容小觑。
这种“非阵发性”的特性,在心动过速发作的起始与终止时,心率的变化是逐渐的,与阵发性心动过速有所区别。心率通常在70至150次/分,甚至可能更快,但心律保持规律。QRS波群的形态正常,表明电信号在心室的传导是正常的。值得注意的是,自主神经系统的张力变化会对心率产生影响。如果心房活动受到窦房结或异位心房起搏点的控制,那么房间可能会出现分离现象(如图3-3-15所示)。对于因洋地黄过量而导致此病症的人,常常还会伴随房间交界处的文氏传导阻滞,这使得心室律变得不规则。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心动过速是一种需要重视的心脏疾病。了解其发病机制、病因以及影响因素,对于预防和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关注自己的心脏健康,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风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是预防此类疾病的关键。
上一篇: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