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上元夜游

生活常识 2025-04-08 14:00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书上元夜游》一文,乃苏轼在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于儋州贬谪之际所著散文。此篇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邃的人生哲理,展现了苏轼的超然豁达的人生态度。

一、游踪概览

苏轼受老书生之邀,欣然踏夜出游。漫步于城西,历经僧舍、幽深小巷,他饱览了市井中汉族与少数民族和谐共处的繁华景象。市集中,商贩林立,人声鼎沸,“民夷杂揉,屠沽纷然”。直至归家之时,已三更天,家人早已沉睡,而苏轼却“放杖而笑”,引发了他对人生得失的深刻思考。

二、哲理与典故

文章末尾,苏轼引用了韩愈钓鱼的典故。韩愈一心“欲远去”以求得大鱼,而苏轼则借此暗示人生得失无常,不必过于追求远方的机遇。这一典故与苏轼的自嘲形成鲜明对比,既表达了夜游与酣睡的“孰为得失”的幽默,又展现了他随遇而安、心境恬静的豁达态度。

三、艺术表现手法

文章语言简练,以“步”“入”“历”等动词巧妙串联整个游历过程。白描手法更是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寥寥数笔便勾勒出儋州元宵的市井风貌,如“掩关熟睡,已再鼾”,画面感强烈。

四、意境与思想价值

此文通过描绘日常片段,寄寓深远的人生哲理。苏轼将夜游的闲适与韩愈的执着追求进行对比,进一步凸显了“因缘自适”的主题。文中的“笑”字贯穿始终,既赋予文章幽默感,又隐含着超脱困境的豁达情怀。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此文展现了苏轼在困境中的超然态度。虽然身处“多病瘦悴”“饮食艰难”的境地,他仍能乐观享受当下,与民同乐。他也否定刻意追求功名利禄的心态,主张顺应自然、安于当下。这种辩证的得失观,体现了苏轼深厚的人生智慧与豁达胸襟。

《书上元夜游》不仅是苏轼人生轨迹的生动记录,更是他深邃思想与人生态度的缩影。这篇文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作。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