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有道理 也需因人而异
春捂秋冻,是古老的中国养生智慧。随着季节的变迁,尤其是立春之后,医院里因着凉而患上感冒、胃寒的患者逐渐增多,甚至还有中老年人气管炎、哮喘的发病率上升。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综合科的刘宗莲主任特别提醒,尽管我们遵循着“春捂秋冻,杂病不生”的古训,但也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来灵活应对。
在这个季节交替的时刻,虽然气温有所回升,但仍然是乍暖还寒,因此应适当多穿衣服以预防外感疾病。对于老年人以及体质较弱的人群来说,“春捂”显得尤为重要。春天的风邪是春季外感疾病的主要因素,可能会引发感冒、扁桃体炎、肺炎等疾病。出门时尤其要注意颈部的保暖。
刘宗莲主任指出,春季也是过敏性疾病的多发期。随着气温转暖,春暖花开,花粉过敏的患者需要特别小心,尽量避免去植物开花传播花粉的地方游玩,出门时戴上纱巾和口罩。对于部分偏头痛患者来说,春季受风之后可能会加重头疼,因此也需要做好防风工作。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人的身体需要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调整。在春捂秋冻的过程中,要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如果春末和深秋仍捂得很多或穿得过于单薄,这样的“春捂秋冻”就不合时宜了。
那么,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该如何做呢?微微健康网温馨提醒:除了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素质外,还可以选择好天气,合家去郊外旅游踏青,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饮食上也要做出调整,减肥腻、少吃荤、多食新鲜蔬菜。
我们还应该注意情绪的调整。春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人们心情容易出现波动的时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保持充足的睡眠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身体健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工作和学习。
“春捂秋冻”虽好,也要因人而异。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季节变化来灵活调整,做到真正的健康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