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商品“傍”上明星 消费者只能一笑而过

生活常识 2025-04-12 10:24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明星名字背后的商业风波

逛街之余,偶然发现一家时装店的招牌写着“赵本衫”,上面还标注着“五折清货”,这不禁引起了我的好奇心。走进店内,更令我惊讶的是蚊帐上赫然写着“账子怡”。与此名嘴周立波的名字出现在某丰胸广告上,泻药名字被巧妙地改为了“泻停封”,某厂家更是即将推出名为“粥绝伦”的产品。这些明星的名字被用作商业宣传,似乎已经司空见惯。

去年在北京举办的知名商标专场拍卖会上,多达54个通过审批的注册商标中,“梅艳芳菲”、“贩冰冰”、“帐子怡”等明星谐音商标再次亮相。这些商机的出现,展现了商家们的创意无限和想象力无边。

一位药品批发商透露,商品取名无非是为了突出疗效和易于消费者记忆。那么,这些明星谐音商标对商品营销作用究竟有多大呢?作为消费者,我对此持有一种反感态度,觉得这不过是山寨品或是恶劣的促销手段。在调查中也有许多消费者表示,他们一开始可能会出于新鲜好奇而选择尝试,但最终是否会长期选择这种产品,还是要取决于产品的质量和厂家的信誉。

如今山寨商品泛滥,即便是注册的“谐音”产品,也难免给人一种山寨之感。当我们看到这些商标名都带有山寨气息,不禁让人联想到产品的质量是否也是如此山寨。商品“傍”名人,这种现象不应长期存在。名人的名字不仅是社会符号,更是公众情感的寄托。如果这个社会符号被滥用,将会造成人们认知上的混乱和模糊,甚至可能对未成年人造成心灵污染和误导。

试想,如果治疗性病的药物被命名为“克淋盾”,治疗痔疮的药物被命名为“犯痔易”,这样的命名方式虽然蹭了名的热度,却显得有伤大雅。商家在追求商业利益的也应该注重社会责任和文化道德,避免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毕竟,真正的品牌力量来自于商品本身的质量和信誉,而不是借名人之名来误导消费者。

上一篇:冰箱不制冷怎么调(冰箱不制冷啥原因)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